明确目标,措施得当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28218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确目标,措施得当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明确目标,措施得当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明确目标,措施得当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明确目标,措施得当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明确目标,措施得当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确目标,措施得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确目标,措施得当(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确目标,措施得当 -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备考 41.6725 13.335.814.2100 比例 (%) 50分16分30分7分17分120分分值 古诗文阅 读 现代文 阅读 写作 阅读 综合性 学习 积累和 运用 全卷 试卷 模块 分值 比例 2013年中考试卷的结构 阅读共计46分,约占全卷的38.33 % 2013年中考报告会所传达的会议精神是 “总体不变,命题渗透新课标理念” 不变:2013年中考命题的依据:依然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变化: 1、新课标提出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必要 的语文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语言难点的要求。其中

2、,明 确提出了语法修辞方面的要求。 2、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在阅读材料中可能会有所体现。 3、新课标由原来不考查文言文词法,句法变为不考查词 法、句法概念;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如未找到与课内相匹配的课 外对比文章,仍会以课外单篇阅读形式出现。 4、另外有一个变化虽然没有在报告会中提出但是我们应 该注意到的是:说明文的考查由考查说明文的知识点变成考查 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所介绍知识的运用。 备考工作的方针是: 扎实训练稳定部分,重点强化变化部分 一、扎实训练稳定部分 分析历年陕西省中考阅读部分的考试内容和考点 表一:说明文 年份类型篇名考点分布 2012文化说明文丝路织锦 8.概括说明对象类 型(简答3

3、分) 9.概括对象特点( 简答3分) 10.文段在内容 和结构上的作用 (简答4分) 11.整体把握文意 转述选择(选择3 分) 2011文化说明文古蜀栈道 8.概括说明对象( 简答4分) 9.分析说明方法引 资料(简答2分) 10.把握词语含 义(简答4分) 11.整体把握文意 转述选择(选择2 分) 2010文化说明文秦岭 8.概括说明对象( 简答3分) 9.分析说明方法引 资料(简答2分) 10.把握词语含 义品味说明语言 (简答4分) 11.整体把握文意 转述选择(选择3 分) 2009科技说明文 我国的太空植 物 7.概括说明对象( 填空3分) 8.概括说明对象( 简答3分) 9.理

4、解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简答 3分) 10.整体把握文意 转述选择(选择3 分) 2008科技说明文生命探测仪 7.划分文章层次( 填空2分) 8.整体把握文意转 述选择(选择3分 ) 9.分析说明方法 列数字(简答3 分) 10.联系推测,拓 展探究(简答4分 ) 分析近几年说明文的考查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选材回避热点趋向于文化说明文,体现了秦地 、秦人、秦事、秦文化的特点。 2、常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分析说明方法、整体 把握文意转述选择, 3、轮考点:把握词语含义、品味说明语言、理解 说明顺序、划分文章层次、拓展探究。 表二:记叙文 2012写景状物美文 游司马祠 12.筛选提取

5、信息 .写景顺序(简答 3分) 13.写景的作用 (简答3分) 14.文意理解 理解诗句(简 答4分) 15.品味语言.理 解句子(简答4 分) 16.主观探究.理 解文眼(简答4 分) 2011写景状物美文 紫阳腰 12.筛选提取整合 信息(简答4分 ) 13.赏析表现手 法.动作描写( 简答3分) 14.筛选提取 整合信息(简 答2分) 15.品味语言.理 解句子(简答3 分) 16.理解概括文 章主旨(简答6 分) 2010地域小说 秦腔吼起来 12.筛选提取信息 .标题炼字(简答 4分) 13.分析细节描 写(心理)把 握人物形象( 简答4分) 14.把握人物 形象(简答2 分) 15

6、.赏析表现手 法,把握人物 形象和文章情 感(简答3分) 16.欣赏概括人 物形象; 探究 评价问题(简答 5分) 2009写景状物美文 陕北的山 11.筛选提取整合 语段信息(简答 2分) 12.理解重点词 语(简答5分) 13.对比理解 (简答3分) 14.赏析表现手 法.欲扬先抑( 简答4分) 15.理解把握文 章内涵赏析结 尾(简答4分) 2008写景状物美文 壶口,壶口 11.筛选提取整合 语段信息(简答 2分) 12.筛选提取整 合信息(简答4 分) 13.品味语言 理解重点词语 (简答4分) 14.赏析表现手 法 象征(简答 4分) 15.品味语言理 解句子(简答4 分) 分析近

7、几年记叙文的考查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考查内容为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散文、小小说),以 散文考查为主。 2、选材均体现了秦地、秦人、秦事、秦文化的特点。 3、散文的常考点是:筛选提取整合(语段)信息、赏 析表现手法、品味语言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概括文章主旨内 涵。 4、小说:2010年涉及的考点有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细 节描写、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探究评价。 表三:古文 年份考查形式及篇目考点分布 2012 石渠记节选+ 小石潭记节选 (课外课标对比阅读 ) 17.实词解释-4小题4 句4词(桥、逾、堕 、卷)(填空4分) 18.虚词意义和用法 辨析-4项8句4词( 然、其、于、自) (

8、选择2分) 19.文言翻译-2句课外(简答 4分) 20.课内外类比一水的各自特点 (简答2分) 2011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节选自三国 志-诸葛亮传) 17.实词解释-4项4句 4词(抚、益、亲、 爱)(判断4分) 18.虚词意义和用法 辨析-4项8句4词( 之、虽、以、而) (选择2分) 19.文言翻译-1句(简答4分 ) 20.课内外对比阅读-出师表 (简答2分) 2010 秦破赵北向并燕 (节选自战国策-燕 策) 17.实词解释-4项4句 4词(服、遣、距、 患)(填空4分) 18.虚词意义和用法 辨析-4项8句4词( 且、之、而、为) (选择2分) 19.文言翻译-1句(简答4分

9、 ) 20.课内外对比阅读-邹忌讽齐 王纳谏)(简答2分) 2009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 悦.(节选自战 国策-齐策) 16.实词解释-4项4句 4词(释、居、及、 谓)(填空4分) 17.虚词意义和用法 辨析-4项8句4词( 若、其、而、乃) (选择2分) 18.文言翻译-1句(简答4分 ) 19.把握文章内涵(选择2分) 2008 景公出游(节选 自晏子春秋-内篇- 问篇) 16.实词解释-4项4句 4词(南、反、身、 赡)(选择3分) 17.虚词用法辨析-4 项8句4词(之、与 、于、以)(选择 2分) 18.文言翻译-2句(简答4分 ) 19.课内外对比阅读-概括作者人 文思想核心(填表

10、格3分)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试题我们发现: 1、考查文章以课外为主,但是考查的点都是课本 中的。 2、2012年虽然形式上考的是课内外对比,但是考 查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列出小石潭记目的只是为 了考生作答后面的“文意理解”提供方便。 3、选材的出处距现在比较久远,基本上来自于前 四史,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基本历年以来都是从实词、虚词、翻译、文意 理解方面出题,虽然题型略有变化,但基本上考点稳定 。 结论 1、以体设题特点明显。 2、考点稳定,题干表述规范。 针对命题特点给复习的几点建议 : 一、分文体复习,明确文体概念,加强学生文体 知识系统的完善,明白设题的目的。 例如:请从表达

11、方式的角度鉴赏第5段划横线的句子 。(3分) 猎手将落在肩上的一片叶子拿了,吹吹上面的灰尘 ,突然棍击去,倏忽棍又在手里,狼却卧在那里,一条 前爪已经断了。 有的同学这样答题:运用了摹状貌的方式写出了猎 手和狼当时的情态。(批语:文体概念混乱且不知道表 达方式为何物) 以小说为例: 中考小说阅读题的考点有: 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考点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考点3:感受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4:分析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考点5:赏析写作特色。 考点6: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考点7: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 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就

12、 是小说。 1、明确小说的概念 2、回归课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明白考什么才知道答什么 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理情节) 考点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析形象) 考点3:感受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4:分析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品语言) 考点5:赏析写作特色。 考点6: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考点7: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悟主题) 4、剖析典型例题,明白设题目的。 比如:点燃一个冬天,(2012福州中考语文试题) 16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早上 _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_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

13、 动。 17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 心地善良、_、_的好女人。(3分) 18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9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4分) 20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6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设题目的:理情节、析形象、品语言、悟主题。 知道了答什么却不知道怎么答 同样以上题为例: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第5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猎手将落在肩上的一片叶子拿了,吹吹上面的灰尘,突然棍击去, 倏忽棍又在手里,狼却卧在那里,一条前爪已经断了。 这里摘抄我们学生的一些我觉得

14、很有代表性的答案。 a. 此句表达了猎手出手时速度快的惊人,也体现他猎狼手法的老练 。(感觉很好却不知道答题角度) b. 运用了动作描写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知道表达方式,但是 分析不结合文章,答案大而无当) c. 动作描写,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写出猎手的勇猛。(语言组织 不规范) d. 此句细节描写充分写出猎手的自信及其手段的残忍。“拿”“吹”反 映出猎手猎狼时的气定神闲,“突然”“倏忽”写出了猎手的动作娴熟,“ 卧”“断”突出了狼的惨状写出猎手手段的残忍。(概念清楚,语言准确 ) 二、教授方法,规范答题 以“品析词句” 为例 (1)品析词语 1、熟悉词语品析题的提问方式。 2、教给学生此

15、类题的答题的入手点。 3、规范答题步骤 4、精析例题,让学生理解知识。 例1:(2008陕西真题壶口、壶口)第13题:结合语境,说说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a.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 动容。 分析:疯狂本意是猖狂,是个贬义词,这里用作褒义词,用他来形容黄河的 水,突出黄河水的力量大,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黄河水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的赞美,这一点是中心所要抒发的情感。 参考答案: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气势磅礴,奔涌向前 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黄河水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 b.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溅出残酷的碎片。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