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828212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入门知识笔记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一、国际贸易的含义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又称为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2.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守(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3.两者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贸易与对上贸易都是跨越国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主要是从世界范围内考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而对外贸易则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研究。二、国际货物贸易1.国际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贸易,它的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一定物理形态的商品。2.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2、根据联合国编制的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简称SITC),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8类为工业制成品。(老师说具体的分类内容了解就可以了)3.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一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一般以美元表示。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的差额。贸易顺差(出超)即一国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入超)即一国进口额大于出口额。4.国际贸易额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货物出口或进口总额,通常以美元表示。5.对外贸易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波动的影响,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6.对外贸易结构是

3、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物的构成状况。主要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国素决定。7.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反映国际货物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指各类货物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各类货物在国际贸易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8.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9.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流向的指标。三、国际服务贸易1. 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将服务贸易界定为四类:

4、跨境提供,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都不移动)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中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商业存在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移动)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移动)2.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及分类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按照与商品贸易、直接投资的密切程度划分成三类: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传统国际

5、服务贸易项目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项目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以“生产”为核心的划分方法,可分为三类:生产前服务生产服务,即生产过程的服务生产后的服务。以服务贸易中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三类: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3.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国际服务贸易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是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的。国际服务贸易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4.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从总体上说,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的关系。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刺激与之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新型服务贸易的出现也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起源与历史一、早期的国际贸易1. 产生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剩余产品)国家的出现2. 三次社会大分工(历史背景了解就行):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 门从事贸易的商人。3.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腓尼基(公元前2000多年) 希腊(公元前1000多年) 西罗马帝国(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我国在夏商时代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以上两个点了解)特点:奴隶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

7、目的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很少。商品结构:一类是奴隶;一类是供奴隶主和王室享用的奢侈品。由于奴隶社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4.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东罗马帝国(公元57世纪) 阿拉伯帝国(7世纪) 意大利(中世纪) 十字军东征(10世纪末期) 汉萨同盟(13世纪)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 郑和7次下“西洋”(明朝)特点:封建社会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际贸易的规模不大。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商品仍以奢侈消费品为主,但手工业品比重明显上升。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二、运输、工

8、业革命、科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开辟新航路:货币的需要增加;商业危机也是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又一原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成就,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重大事件:1486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14921493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14971498年西班牙人瓦斯哥•;达•;伽马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影响:地理大发现的直接结果是扩大了欧洲国家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地理大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性的革命。地理大发现后,

9、国际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出现了海外贸易公司这一重要的组织形式。2.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与国际贸易作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工具的巨大发展和广泛运用,缩短了国际间的距离,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国际贸易额空前增加。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贸易方工有了进步。经营国际贸易的组织机构日益专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条约、贸易协定广泛发展。英国在国际贸易处于垄断地位。3. 第二次科技术革命与国际贸易特点:国际贸易额继续增加,但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相比,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重持续稳定。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发生变化。4.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国际贸易衰退原因

10、: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世界市场的容量缩小到极点。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使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尖锐化,不利一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章 国际贸易格局的变迁一、国际贸易的增长特点1. 国际货物贸易增长超过国际产出增长速度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日益成熟。重要的超国家的经济组织逐渐建立,这些组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国政府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事务的干预不断加强。2. 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商口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新科技术革命的有力推动。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二、国际贸易结构国际贸易结构:是指不同类别

11、的货物(或服务)贸易额在世界货物(或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构成。1.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原因:科学技术的影响。发达国家在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实行了农业保护政策,人为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消费结构变化。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增加,而初级新产品的比重持续下降。目前,工业制成品占货物贸易总额的73%强。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而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2. 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特点: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

12、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大体与世界经济增长同步。真正构成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服务项目,这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从服务贸易部门构成看,保险、银行和通讯等服务增长尢其快,超过了在传统上占重要地位的旅游和运输。三、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1. 国际货物贸易的地理分布表现: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越来越多;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关系相对缩减。2. 国际服务贸易的地理分布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服务进出口的位次为西欧居首,亚洲其次,北美第三。

13、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理论:每个国家都应只生产它擅长的产品,然后用来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产品,这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一切东西更为有利。相关名词:绝对优势:当一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低于别国,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自然优势:是超乎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壤、矿产等优势。获得性优势: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的特殊技术或技巧等。绝对优势来自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来衡量。片面性:只能解

14、释国际贸易中的小部分交易,即一国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2.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理论: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各国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是经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些假定包括: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没有运输费用;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并在一国国内自同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不存在技术进步。二、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和俄林(域际和国际贸易)创立的,也称为赫俄理论(HO理论)。1. 赫俄理论的假设条件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