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8133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失速喘振和抢风的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贾瑞宣 失速、喘振和抢风抢水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一、前言. . .04 二、边界层理论 . . .05 三、边界层分离和脱流 . 07 五、喘振 . . .12 六、抢风抢水 . .17 七、比较 .23 四、旋转脱流或旋转失速 .10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火力发电厂泵与风机不稳定流动分析 在火力发电厂中,泵与风机是重要 的流体输送设备,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 中,经常会出现各类不稳定运行情况, 比如失速、喘振和抢风,但这这三类不 稳定运行情况不容易区分,因而在采取 处置对策时经常无从下手,本课

2、件从理 论上对上述三种不稳定情况进行了界定 ,并给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在火力发电厂中,泵与风机的安全稳定 运行对于系统的安全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失速、喘振 、抢风抢水等现象,这些现象一般不容易区 分,它们和泵的内流理论以及管路特性有关 ,本文本文从理论上对上述三种不稳定情况 进行了界定,并给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前言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1.机翼理论的应用 传统上二维机翼或叶栅的性能资 料只应用于轴流式泵与风机,但是最 近的研究显示,它们也同样能应用于 离心式和混流式泵与风机。 二、边界层理论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2

3、.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叶轮机械叶轮流道内流体的线速度一 般比较高,从而雷诺数比较大。流体流过 流道时,可以看作是流体绕流叶片,叶片 一般都作成机翼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 流体绕流机翼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叶轮内流 情况。在紧靠物体表面的薄层内,流速将 由物体表面上的零值迅速地增加到与来流 速度相同数量级的薄层称为边界层。 二、边界层理论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三、边界层分离和脱流 1.冲角的概念以及冲角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流体进入叶道或绕流机翼时,相对速度或 绕流速度的方向和叶片进口切线之间的夹角称 为冲角,用表示,如图所示。当流量等于设 计流量时,流体沿叶片切线方向流入,即 1=1y,此时冲角=0

4、,不存在冲击损失; 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1y1,则=1y 10,称为正冲角;当流量小于设计流量 时,1y1,则=1y10,称为负冲 角。 在机翼理论中,一般用表示冲角。 (a)正冲角 (b)负冲角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流体经过机翼翼型(或叶片叶型)的流动如图 所示,以和p表示无穷远处流体流动所具有的 速度和压强。流体绕过翼型前驻点后,沿上表面的 流速先增加,一直增加到曲面上某一点M,然后降 低。粘性流体在压强降低区域内流动(加速流动) 时,不会出现边界层分离,只有在压强升高区内流 动(减速流动)时,才有可能出现分离,形成旋涡 。尤其在主流的减速足够大的情况下,边界层的分 离就一定会发生

5、。减速升压区的减速程度和过流表 面的曲率有关,曲率越大,越容易边界层分离,因 此,为了防止边界层分离,一般将绕流物体作成圆 头尖尾的所谓流线型物体(如叶片叶型和机翼翼型 )。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三、边界层分离和脱流 2.曲面边界层的分离现象 图 叶片的正常工况和脱流工况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三、边界层分离和脱流 3.机翼绕流的脱流与失速 泵与风机进入不稳定工况区运行,其叶片上将产生旋 转脱流,可能使叶片发生共振,造成叶片疲劳断裂。现以 轴流式风机为例说明旋转脱流及其引起的振动。当风机处 于正常工况运行时。冲角等于零或小于临界冲角,随着冲 角的增大,在叶片后缘点附近产生旋涡,而

6、且气流开始从 上表面分离。当冲角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气流在叶片背部 的流动遭到破坏,升力减小,阻力却急剧增加,这种现象 称为“脱流”或“失速”。如果脱流现象发生在风机的叶道内 ,则脱流将对叶道造成阻塞,使叶道内的阻力增大,同时 风压也随之而迅速降低。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四、旋转脱流或旋转失速 风机的叶片由于加工及安装等原因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形状和安装角,同 时流体的来流流向也不会完全均匀,因此,当运行工况变化而使流动方向发生 偏离时,在各个叶片进口的冲角就不可能完全相同。随着流量的减小,如果某 一个叶片进口处的冲角达到临界值时,就首先在该叶片上发生脱流,而不

7、会所 有叶片都同时发生脱流。在图中,假设在叶道2首先由于脱流而出现气流阻塞 现象,叶道受阻塞后,通过的流量减少,在该叶道前形成低速停滞区,于是原 来进入叶道2的气流只能分流进入叶道1和叶道3。这两股分流来的气流又与原 来进入叶道1和叶道3的气流汇合,从而改变了原来进入叶道1和叶道3的气流 方向,使流入叶道1的气流冲角减小,而流入叶道3的冲角增大。因此分流的 结果,将使叶道1下部叶片的绕流情况有所改善,脱流的可能性减少,甚至消 失;而叶道3下部叶片却因冲角增大而促使其发生脱流。叶道3发生脱流后又 形成阻塞,使叶道3前的气流发生分流,其结果又促使叶道4内发生脱流和阻 塞。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使脱流现

8、象造成的阻塞区域沿着与叶轮旋转相反的方 向移动。此种现象称之为旋转脱流或旋转失速。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四、旋转脱流或旋转失速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旋转脱流或旋 转失速属于流体绕流叶片或叶轮的流体动力 特性范畴,它受到叶片形状、流量、加工等 影响,具体而言,为了避免失速发生,有以 下几个措施: 第一、采用机翼型叶片,使叶片后部曲率较小; 第二、在设计流量附近运行; 第三、提高叶轮的加工精度。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五、喘振 1.喘振的概念 若具有驼蜂形性能曲线 的泵与风机在不稳定区域内 运行,而管路系统中的容量 又很大时,

9、则泵与风机的流 量、压头和轴功率会在瞬间 内发生很大的周期性波动, 引起剧烈的振动和噪声,这 种现象称为喘振或飞动现象 ,如图所示。 图 风机在大容量管露系统中运行的示意图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五、喘振 2.喘振过程 如图所示,当风机启动后,如果用户所需的流量为qVA ,此时风机与管路系 统处于能量平衡状态,相应的运行工况点为A,风机运行是稳定的。当用户所需要 的流量逐渐减少,即运行工况点由A沿全压性能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至K点时,风机 运行仍然是稳定的,其中K点为临界点。当用户所需要的流量继续减少为qVM时, 风机所产生的全压将小于管路系统的压头,团为管路系统容量较大,在此瞬间管路 系统中

10、的压头仍保持不变,而风机的全压已降低,于是,风机完全停止向管路系统 输送气体,并且为了保持风机的全压与管路的压头相平衡,风机的运行工况点便由 K点迅速跳到第二象限内的C点,此时,气体开始倒流而出现负流量。由于倒流, 管路系统中的压头迅速下降,风机的运行工况点则沿其全压性能曲线由C点降至D 点;如果管路系统中的压头下降到风机零流量下的压强,风机又重新开始输出流量 ,为了使风机的全压与管路系统中的压头相平衡,风机就不可能继续维持在D点运 行,而是迅速地由D点跳到E点;若管路系统的流星需求仍为qVM ,则此时风机所 提供的全压远小于管路系统所需相应流量下的压头,因此,风机的运行工况点将由 E点滑向K

11、点;此后,风机的运行将会周而复始地按E、K、C、D、E各点重复循 环;而其运行工况点始终落不到M点上,这种不稳定的运行工况即为喘振现象。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五、喘振 3.发生喘振的设备 发生喘振的设备主要有低比转速的离心泵与 风机和轴流泵与风机,离心式设备性能曲线如左 图所示,轴流式设备性能曲线如右图所示。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五、喘振 4.防止喘振的措施 (1)使泵与风机的流量恒大于qVK。如果系统中所需要的流量小于 qVK ,可装设再循环管或自动排出阀门,使泵与风机的排出流量恒大于 qVK 。 (2)如果管路性能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改变风机的转速

12、,也可得到 稳定的运行工况;通过风机各种转速下性能曲线中最高全压点的相似抛 物线,将风机的性能曲线分割为两部分,右边为稳定工况区,左边为不 稳定工况区。 (3)轴流式泵与风机可采用动叶调节。当系统需要的流量减小时,则 减小其动叶安装角,性能曲线下移,临界点向左下方移动;输出流量也 相应变小,如图3-33所示。 (4)最根本的措施是尽量避免采用具有驼峰形性能曲线的泵与风机, 而应采用性能曲线平直向下倾斜的泵与风机。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增速节流的方法。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5.旋转脱流与喘振关系 五、喘振 (1)旋转脱流与喘振现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旋转脱流是叶片结构特 性造成

13、的一种流体动力现象,它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脱流区的旋转 速度、脱流的起始点、消失点等,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受泵与风机 管路系统的容量和形状的影响。 (2)喘振是泵与风机性能与管路系统耦合后振荡特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振幅、频率等基本特性受泵与风机管路系统容量的支配,其流 量、全压和轴功率的波动是由不稳定工况区造成的。但是,试验研究 表明,喘振现象总是与叶道内气流的旋转脱流密切相关,而冲角的增 大也与流量的减小有关。所以,在出现喘振的不稳定工况区内必定会 出现旋转脱流。 简言之,出现失速并不一定出现喘振,出现喘振一定已经出现了 失速;失速只属于泵与风机内流特性,而喘振是泵与风机内外特性耦 合结

14、果,与出口管路特性有必然的联系。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六、抢风抢水 1.两台泵(或风机)并联,启动第一台后,再启动第二台时, 为何有时第二台泵无流量输出? 当泵(或风机)具有不稳定上升段的性能曲线HqV(或pqV) 时,有时台出现不能顺利并入的情况。设有两台同性能泵并联,每台 泵的HqV曲线如图所示,则当单台泵的运行工况点位于HqV上的 AB段时,因这两台泵的关死点(qV0)的扬程HA低于单泵运行工况 点的扬程.因此,在第一台泵运行时再起动第二台泵,因第二台泵的出 口压力低于其出口共用管路内的压力,就不能打开该泵出口的逆止阀 ,使得第二台泵不能并入工作,而处于阀门全关下的空转状况,进而

15、可能引起泵内汽蚀。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六、抢风抢水 2.并联泵(或风机)采用变速调节时,若 其H-qV(或p- qV)曲线很平坦,则在变 速时若不能保持各泵(风机)的转速一致 ,亦可能产生抢风抢水。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60根 蜡烛 六、抢风抢水 3.两轴流泵(或风机)并联和管路有关 如图,如果泵管路阻力较大,和泵管路 比相差较多,单独对泵而言,其管路落在不 稳定区域,会导致泵和泵流量不一致,导 致“抢风”“抢水”。泵流量基本不变,泵流 量波动,这是一种“抢风”“抢水”。 1.和两泵阻力差不多,那两泵一会 流量大,一会流量大。 (a)泵曲线 (b)和两相同性能泵布置图 图 两相同轴流泵与风机在不 同管路阻力情况下的问题分析图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六、抢风抢水 具有不稳定上升段的HqV或pqV曲线的 泵或风机并联运行时,即使是并联的泵或风机性 能完全相同,有时也可能出现一台的流量很大, 另一台的流量却很小的情形,这就是所谓的“抢 水“或“抢风”现象。 目录目录上页下页封底封面 六、抢风抢水 出现“抢水”或“抢风”现象的原因是泵或风机的并联运行工况点位于并联性 能曲线的不稳定工况区。如图所示为两台性能相同的轴流通风机的pqV性能曲 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