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7724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不需要融入流行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还有名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主要内

2、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名家文化、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它通常借助于这个时代先进的媒介工具传播与消亡,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流行文化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娱

3、乐为主要目的,以流行趣味为引导,包括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流行文化的特征:1. 生产与生存周期缩短,复制成本逐渐降低,同时复制效率不断提高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给流行文化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有力地冲击了特权阶层的文化品位,从而开创以大量”复制”为标志的流行时代。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地位得到确认,这为流行文化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条件,流行文化得以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流行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文化产品在市场的流通速度加快,为产

4、品的快速更替与循环创造了可能。流行文化是奔跑的文化,你未唱罢我登场是流行年代最无可厚非的事情,流行的成本越低,运转的速度越快,从而一种流行品位存在的时间就越短暂,堪称经典的东西越稀少。我们可能仍然回味几个世纪前的文学作品,却不一定能记得住刚刚热映过的好莱坞大片的细节,就是这个道理。2. 颠覆意义与传统,重新建构文化格局流行文化不是精致的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文化,它的魅力在于其粗犷的包容性,轻盈的流动性,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以及深入人心的感染力。流行文化追求时尚,具有很强的亲民效应,通过传媒的感官刺激加强传播,回避逻辑推理与深度反思,它抛弃了”文以载道”的历史束缚,而以”游戏”和”娱乐”的姿

5、态示人,号召人类甩掉沉重的思索,及时行乐。流行文化本身降低了对于”标准”的刻度,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也没有一定之规,对于”美”的解读不再依据传统的美学经典加以注解,也不再去看美学家的眼色。对于流行文化的鉴赏,本着自我娱乐与娱乐大众的心态即可,对于任何标准的建构与解构都出于当事人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旨趣。好比我们去审美名模吕燕,如果按照陈腐的眼光,显然是不合审美逻辑的,但是今天看来,她就是”美丽”新主张; 再看芙蓉姐姐,我们无须用美或丑去框定她,以娱乐的心态报之一笑足矣,她就已经完成了流行的言说。冲破陈规,在风起云涌的流行时代,演客如烟,看客如云,无须厚此薄彼,都不过是全民娱乐的一场盛宴。我国自上世

6、纪90 年代末期,由于各种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处在特定历史状态中的电视消费群体的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还珠格格”、“乡村爱情”这样的娱乐消遣性电视剧风靡一时,“开心辞典”、“幸运52”这样的游艺节目也粉墨登场,“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大型全民选秀节目更是风起云涌。这些娱乐性节目,用无深度但却轻松怡情的叙事风格表现出令人兴奋而又刺激的视听感觉。媒介内容的目的并非刻意传递特定意义的内容,而仅仅是为了”娱乐”,让人们跳出自我封闭的空间,进入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沉浸在拟态的行动和情绪中。在这些娱乐性节目中,“人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一个集体的梦幻之中,一个对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了

7、理想化的幻景之中,共享一种被文化产品制造出来的欢乐。”3. 商业化运作更为完善,文化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流行文化以利益为驱动,成为被市场控制的商业行为。流行文化完备的商业运作,使其站稳了这个广大的市场。所谓商业运作,是一套连锁的环节,商机带动生产,并且刺激消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流行文化吸引了一批稳定的消费群,而这些坚定的消费群又带动了流行文化市场,配合流行文化的环环相扣的商业活动,保证了复制工业的连续性。诸如,电影播映之前整班编创演人员要四处游走进行大力宣传造势,以吸引大众的目光,拉动电影市场的内需,保证票房。不仅于此,相应的副产品随之产生,电影的原创文学作品往往会站在畅销书的书架上,电影的光碟

8、、电影音乐的CD 以及带有LOGO 的系列产品都将成为流行文化的符号而被批量复制,占领消费市场。于是,在一种文化产品出现之时,创作人员难免会出于市场的考虑而精于算计,例如偶像的选择,目前成为诸多大片导演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启用当红巨星虽然新鲜感降低,甚或对文本的解读也未必恰当,但是总比启用新人来的风险要小。于是在陈凯歌的”无极”中,我们看到了韩国、日本、香港的影视红星,在吴镇宇的”赤壁”中,我们看到了阵容强大的偶像联盟,就像网友笑谈的: 在”赤壁”中,跑龙套的都是佟大为这样的明星。这无疑是为保证票房而作出的审时度势的考虑。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看到了NBA 的精明,从巴特尔、王治郅到姚明、易

9、建联,以及新加盟的孙悦,中国篮球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是西方人也不忍割舍的一块肥肉。为流行文化铺路的必然是具有潜力的市场,而经济效益是流行文化追逐的永恒主旨。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商业运作,按照市场要求进行批量复制与生产,其直接结果便是流行文化的”类型化”现象愈加明显。即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文化产品,产品风格流于套路化、程式化,加之与商业并生的流行文化天然就有”小商人”的气质,这也是流行文化被精英阶层不齿之所在。4. 审美多元POP 运动的第一位理论家阿罗维( Law rence Allow ay) 这样讲道: “大众生产的城市文化有: 电影、广告、科学小说、POP 音乐,我们没有感到在大

10、多数知识分子中对( 这种) 商业文化标准的厌恶,而是作为一个事实加以接受,仔细地讨论它和热情地消费它。我们讨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将POP 文化从逃避现实、十足的享乐、消遣的王国中分离出来,以艺术的严肃性来对待它。”人在文化中的自我实现产生出丰富且独创的话语,这些文本具有多元的文化色彩,例如痞子蔡的网络文学,木子美的身体写作等,而无论是毫无避讳的自我表白,抑或洞悉世态的呐喊,都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在接纳这种思维方式的同时审美趣味也日趋多样化,被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审美一元的时代已经过去,全国人民只看8 个样板戏的历史已经永远地画上了句号。流行文化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比如流行音乐的滥觞,20 世

11、纪50 年代的猫王,60 年代的披头士,都凝聚了大批的拥趸者,同时成为一个世代划分的标签。正如某位日本学者描述1990 年代的日本年轻人: 60 年代后半,即使不是披头士的狂热者,也能感受到披头士的存在,受到他们的浸润,因此属于那个时期的人都可以称做”披头士世代”。看今天的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把很多人培养成了这种欣赏趣味; 再如很多年轻人青睐于HIP”HOP 的风格,无论着装抑或人生态度都或多或少发生改变,加之近年韩剧的风靡,大批哈韩族出现,置身街头,如果仅从着装上看,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几乎磨平。立论从三点讲:1、说明传统文化的意义,重点突出传统,传统也就是原汁原味的意思2、从对方的角度看,要融

12、入流行必然伴随着变化,变化后的传统文化是不是还可以称作传统文化,从这点上扩展地讲一下3、说明传统文化即使原汁原味也能在现代得到很好的传承 传统文化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方向,一旦被注入现代流行元素就会改变其发展轨道,可能最终会导致不伦不类 一、传统文化是塑造当今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虽然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是向内的,注重心性修养,但这种观念是解释社会与人的关系的一个归依。可以在具体的观念上,吸收西方的向外的思想,加强精神的释放性,但就文化体系的构成而言,传统文化仍应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如何使传统文化现代化,这是我们应该加强的一个基础。 二、传统文化以内治外,通过人的心性来规范外部社会

13、,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与此相应,它的特殊功用体现在,传统文化具有一整套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这些非常全面,思想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它们与现代的科学文化观念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三、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现实的功用,是对当代生活礼仪、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和调节。西方的东西在中国根本不适用,中国重视现世/现世的人情,因此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和打造新型的社会规范、礼仪,是很现成也能够产生好的成效的事情。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国的传统文化中挖

14、掘精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 古为今用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到中国传统文化,首推儒学,春秋战国到今天,一直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儒学大师孔子,在论语中诠释了他的思想主张,沉淀在民族生活之中,成为我们民族强有力的粘合剂和内聚力,真可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当我们再次翻开这部书时,再次一字一句阅读时,再次咬文嚼字时,有一种文化的震撼。它小到个人,家庭,教我们待人处世,大到治国安邦,道德观念,规范习俗等,它是我国的文瑰宝之一。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这样一个压力和竞争同在的时代,我们应静下心来潜读论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来丰富我们匮乏和缺失的精神世界就显得由为重

15、要,传统文化不能被遗忘,在崇西化的风气正在中国各个角落蔓延的时候,我们的文化根基还能稳固吗?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当今社会亦然受用。其实文化也是一再进行着不断的循环,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时尚圈也是这样,每隔几年就挂一阵复古的风潮,传统文化之所以被认同率高,接受度高,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现代汉字,我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因为流行元素的引入。但是其本质未曾改变,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我们至今没有放弃语言文化,书写的文化就是证明。虽然流行过很多字体,但是文字却几乎没变。传统文化更注重原滋原味问题:1. 我们不否认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但是改革创新需要在一定

16、范围内。量变引起质变,最终文化还能保持传统的精髓吗?2. 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谈论的主体是传统文化,你方怎能断章取义,只看文化创新,而抛开传统二字?3. 开拓创新是相对旧事物而言,不承认原汁原味的保留,你何谈去开拓创新?4. 传统文化不断改革创新,最后改得面目全非,只能是一个新事物,难道所有新文化的都具有较高传播性吗?5. 原滋原味的传统文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要不中央为何提倡建立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区?6. 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对方辩友说要革新不合理的部分,那么是怎样定义这个“不合理”?7. 新版西游记红楼梦引来骂声连连,传统文化在创新后都保持原有的质量吗?(调侃:我本来想追求反方一辩,但是他改革创新了自己的发型,整个人的形象使得质量下降,我是在是无法接受,只好放弃。)8. 改革创新传统文化,是为了让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