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6956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 连铸二次冷却的复合控制 冷继元李世权 新连铸公司 许多企业从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凋整产品结构,特别是生产建筑钢 材和圆钢为主的企、峨提出生产品种钢的要求。亚新连铸公司最近通过机钢转炉 厂3 # 、4 # 连铸机投产,韶钢炼轧厂和中天转炉厂连铸机的改造取得一定的经验。 本文重点对二次冷却技术进行论述。 二次冷却区铸坯凝固传热理论要点 连铸坯凝固过程中,通过坯壳外表面向外散热。热流通过三个环节:钢液向 结晶前沿对流及传导传热;坯壳内部固相传导传热;铸坯外表面向环境散热,其 中包括二次冷却喷淋水的升温热量和部分水汽化带走的热量。当处于稳定态传热 系统,这三个环节的热流量是平衡的,对坯

2、壳而言,内表面( 即结晶前沿) 温度 为钢的固相线温度,外表面温度决定于坯壳的热阻和外表面的散热条件。在弧形 段上,同位置铸坯表面温度应该是稳定于一个很小的波动范围内,因此辐射和 周围空气带走的热量是基本匣定的。 生产中所能使用的调控手段就是二 次冷却喷淋水,当喷淋水量加大、坯 壳表面温度下降,坯壳内温度梯度加 大、热流增加、凝固速度加快。 这样可设想如图1 的铸坯凝固过 程温度模型,该模型可分成三个区域 即中心过热钢液区、粘稠的两相区和 固态凝壳区。固相线温度和液相线温 度取决于钢的成分。固液相线区在生 产条件下,如结晶器振动,拉坯牵引 等挠动下,应该是比较稳定的。一般 出现超过平衡的过饱和

3、温度( 过冷区) 条件较差。即使出现,温差和范围也较小。 第四部分 两相区是控制结晶形态的关键区域,两相区窄柱状晶发育条件良好。而影 响两相区宽窄范围的因素主要是钢水的过热度。过热度大两相区窄,柱状晶更发 达,过热度低两相区相对较宽,利于等轴晶的生成。 连铸二次冷却的理想目标 连铸二次冷却的目标: 最大限度抑制柱状晶的发育,得到尽可能大的等轴晶区域; 连铸坯坯壳表面温度,从结晶器出口到进入拉矫机,坯温从约1 2 0 0 均匀降 温到铁碳相图A r 3 线以上。由于G 点温度为9 1 0 。C 。为此控制进拉矫机铸坯表面 温度大于9 0 0 。C ,可避免矫直裂纹。还要控制喷嘴下铸坯表面温度。禁

4、止过冷到 低于A r 3 线以下,即防止黑印出现,并且铸坯经过该区后表面回温不过大,回温 控制不超过1 0 0 。( 2 。同时控制矫直温度不超过1 0 0 0 。C ,坯温度过高铸坯表面氧化 严重,氧化铁皮量大,金属损失大; 连铸坯周边冷却均匀,防止应力不均引起脱方; 冶金长度,即凝固终点位置稳定。特别在采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 F E M S ) 和拉矫轻压下时更要控制凝固终点位置波动范围; 流行的二冷水量A B C 理论,即二冷水量计算的二次方程。 Q = A v - 2 + B v , 2 + C 该方程建立较难。可以通过生产经验数据。用二元回归的方法求得A 、B 、c 。 但1 旦生产

5、条件变化,生产钢种调整。二次方程系数即要重新设定。可操作性差, 现场技术人员很难操作。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将该公式转化为u R ( 比水量) 一 Q 水表,通过查表输出控制水量。由于水表编制难度大,往往根据经验填写原始 水表,主观随意性加大。 因而一些普钢长材生产钢厂往往使用人工设定,超大固定水量的连铸:冷操 作,往往比水量达到1 8 2 1 k g ,足辊水量比达4 0 以上,铸坯黑角、坯面黑印 明显,铸坯内部热应力很大、内裂、缩孔严重。同时二冷喷淋段过短,二冷区后 1 固温严重,铸坯表面温度过高,表面氧化铁皮层较厚,金属收得率降低。这种方 第四部分 式很难用来生产品种钢。 这里要指出,在超大水

6、量,过饱和和二次冷却时,二冷水的温升低,有效利 用率差,如图2 所示。超大水量过饱和二次冷却喷淋下,考虑控制方程的意义是 不大的。 随着连铸生产的发 疑铸机操作日趋稳定,在 稳定拉速的条件下,笔者 曾提出定比水量,并根据 喷嘴及管路特性,分段设 钱最大最小水量限制的 二:冷控制模式。按拉速单 参数控制水量,简便了操 作,在一些铸机上实现了 闭环二冷水控制,取得一 定效果,满足了大多数钢 种的需求,其综合配水曲 圈Z 不同比7 I c 骨# 线如图3 。从图3 可见该控制线并非直线,但存在直线区。它的不足是在直线区 拉速小范围变化水量仍按线性调整,尚不足以完全适应要求很严格的钢种的要 求。 第四

7、部分 总 水 量 Q 值 拉速v c 图3 定比水量控制总水量特征示意图 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发现,现用的各种二二次冷却配水方式存在缺陷,即大多采 用各段同时实时控制。在生产中,当拉速变化时,首先是结晶器出口的坯壳单元 温度逐渐变化,拉速稳定到“必要”时间后从结晶器出口的坯壳单元温度才重新 趋于稳定。铸坯下行过程中经过不同的时间该单元铸坯才逐渐到达各个二冷段, 如果各冷却段都随拉速变化实时调整喷淋水量。则造成出L | 单元前面,已经到达 各冷却段不同位置的铸坯单元承受了不同量的增减水量。这就在不同程度上造成 这些铸坯单元过冷或冷却不足。因此为保证铸坯表面温度在拉速调整时仍保持均 衡,应根据不同情况

8、按铸坯单元到达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滞后控制。 各个冷却段距结晶器距离不同,对连铸坯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同,采用同一的 控制方式,难免出现误差,偏离结晶规律。因此在充分论证后,对各冷却段的冷 却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0 段( 足辊段) 的冶金任务和冷却控制 从结晶器内拉出的进入0 段的铸圩襄面温度较高,但凝壳厚度较薄,坯壳内 温度梯度大,热流大,在结晶器内开始生长的柱状晶快速发育。要想得到等轴晶 面积较大的铸坯组织结构,应从0 段开始抑制柱状晶的生长,在保证坯壳坯厚要 求及铸坯形状的前提下,尽可能限制0 段的喷淋强度( 单位面积铸坯,在单位时 第四部分 问内的喷水量f d m 2 m i n

9、) 。特别要防止0 段出现黑印。黑印的出现表明冷却水 从铸坯表面取走的热量大于钢液传给坯壳的热量,表明水最过大。南于有较高的 温度,在坯面上形成的蒸汽膜较稳定,较大的喷淋强度下汽膜外的水膜层亦较稳 定,水滴较难穿透该膜到达坯面,因此水的利用率较低。由于足辊较密,间距又 小,相当一部分水喷在结晶器下法兰和辊子上,进一步降低了水的利用率,为提 高水的有效利用率,笔者认为O 段似更应采用气水雾化工艺。 生产经验表明0 段用大水量冷却,可获得外形较好的铸坯,特别在结晶器状 态不良时,O 段大水量可避免脱方加剧。这是因为,在大水量下,坯表面温度较 低,温度梯度较大,热流强度大,坯壳快速增厚,刚性提高,加

10、大了对变形的抗 力。很显然,0 段采用超大水量,在许爹睛况下是出于“无奈”,但同时也带来 ,柱状晶过度发育,铸坯内外裂纹的缺陷。因此进一步探讨合适的0 段水量比实 有必要。适当加大0 段的喷淋强度,使坯壳适当快速增厚,减少脱方可以理解, 但过高的喷淋强度是有害的。 可见,由于坯温高,热流强,为保证坯表面温度不回升过量,应该设鼍较大 的喷淋强度;在满足凝固及铸坯形状良好的前提下,0 段水量要尽可能小,防止 柱状晶生长势头过旺;由于水利用率低,供水量要给予适当补充,在喷淋强度计 算中加以扣除。0 段水的有效利用率平均为6 0 一7 0 ;0 段喷嘴对中,周边喷 淋均匀,防止喷嘴堵塞,结晶器和弧形段

11、的对弧是防止铸坯脱方的重要因素,要 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般0 段区长度仅为O 5 m 左右,喷游强度大,甚至过饱和喷水,水有效率 低,在此段考虑比水量与拉速的调节二次方程意义不大。在分段水量控制中,采 用定比水量,0 段水量随拉速比例调节即可满足生产要求。由于水量大,长度短, 所选喷嘴流量大,为保证良好的雾化程度,要在0 段设最小水量,最小水量约为 喷嘴额定水量的4 0 一5 0 。生产过程中l 临时停机或拉速为0 时,为防漏钢,要 延时关闭0 段水。 l 、段的冶金任务和控制 连铸坯通过I 、I I 段后凝固层厚度达到6 0 8 0 ,这两段是控制铸坯结晶组织 状态的最重要区域。 第四部分

12、如果铸坯表面温度过低,坯壳内外温差大,柱状晶将快速生长,甚至在本段 或以后的凝固中形成穿晶,晶界搭桥,造成缩孔,严重的形成小钢锭结构。凝固 速度快,凝固层内热应力,组织应力过大,是造成中间裂纹的重要原因。 采用铸坯“热行”的操作,较高的铸坯表面温度,较低温度梯度抑制柱状晶 长势,在凝固前沿将形成一层适合等轴晶生成的固液相线间的温度区间,可以设 想为等轴晶是分层并逐层由外向内凝固。 在结晶器内形成,在0 段发展的缺陷如脱方,表面裂纹等,将在本段内表现 出来( 或观察到) ,如控制不好一水量过火或对中偏差,这些缺陷将进一步发展。 由于这一段相当长,一般I 段占弧形6 8 。,I I 段为1 5 -

13、 - 2 5 。,总长大约 为凝固长度的5 0 左右。由于拉速变化,铸坯通过这一段的时间将明显的延长 或缩短。为保证相对准确的凝固终点,为保证通过这一段的每一单元铸坯有比较 接近的喷水量,拉速变化时比水量应作相应的调整,即 1 , 一” R = R I ( 1 一K ( 2 u ) ) ( 1 ) V i 一1 由于水量是拉速的比例函数 Qj = R i v i 将( 1 ) 式代入( 2 ) 式即 Q = 口H 2 + 6 U + c , ( 2 ) 式( 3 ) 没有考虑钢液过热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二次方程系数难求, 可操作性差,不如用( 1 ) 、( 2 ) 两个方程联立求解更方便可

14、行。 二冷末段的冶金任务及控制 铸坯通过0 段、I 段及I I 段的冷却凝固,进入I I I 段时,只剩下约巾5 0 m m 左 右的液芯,此时坯壳已相当厚。通过坯壳的热流更趋于稳定,即便使用较大水量, 也只把喷嘴下铸坯单元近表面一层的热量过度取走,降低了表面温度,由于这一 段喷嘴布置稀疏,该低温区的铸 坯单元向外散热减少,又利用芯部传来的热量补 充,表面温度回升,过大的表面温度波动将形成龟裂等缺陷。因此本段的冶金任 :; 务主要着重于表面温度控制,尽量使表面温度不过大波动,不允许有低于9 0 0 。C 第四部分 的黑印区及较大国温区,使进入矫直的铸坯表面温度不低于9 0 0 ,避免矫直裂 纹

15、,使表面温度不高于1 0 0 0 ,防止表面过度氧化,降低金属收得率。适当加 长空冷区,甚至加设保温罩减少热流强度,稳定铸坯表面温度,是消除表面二次 裂纹的有效措施。对要求表面质量严格的钢种,如无缝管坏,可考虑采用。 本段是铸坯的最后凝固区间。凝固收缩空间需要尚未凝固的钢液补充,如穿 晶搭桥等因素造成补充不及时即出孔缩孔及疏松。在本段未凝钢水温度已相当 低,接近或已处于固液相线问的两相区,钢水流动性相当差,因此加大铸机弧形 半径,提高铡水静压,有利于减少缩孔及中心疏松。采用末端电磁搅拌( F E M S ) 及轻压下,可减少和消除缩孔及中心疏松,但前提是必须有稳定的凝固终点。 因此二冷末段水量

16、在拉速提高时,水量相应提高,采用定比水量随拉速调整 就能保证生产的要求;并可通过检测( 仪表检测或目测) 铸坯表面温度,根据温 度波动,用C R T 上的软件按钮调整本段水量,直到进拉矫机时的铸坯表面温度 满意为止。 滞后控制 由于各段距结晶器出口距离不同,在拉速调整时,出结晶器的那一单元铸坯 到达各段的时间相应滞后,为此各段水量的调节相应设置不同的滞后时间。 钢水过热度对二冷控制的影响 从前述可知,在这里可人为参与调控的参数仅为铸坯表面温度和钢水过热 度。在钢水过热度大时,可加大比水量降低铸坯表面温度,以增大坯壳温度梯度, 加大热流将过剩热量导出,但表面温度降低受铸坯质量的制约,因此过热度大时 比水量调整的范围有限。只能降低拉速延长冶金长度,使凝固终点前移,又增大 了两相区矫直裂纹的风险,同时还不利于轻压下和F E M S 的操作,所以为保证 品种钢质量,冶炼必须提供合适温度的钢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