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3260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以禾木图瓦村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 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理念与经营模式探讨 以禾木图瓦村为例 杨兆萍刘旭玲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 3 0 0 1 1 ) 一、文化生态村的概念 少数民族地区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既是一笔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一宗价值极高 的旅游资源。文化生态村是民族风情类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它是以村落为单位进行文化就 地保护和传承的全新概念,也是对民族,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 护、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最新型的模式。创建民族文化生态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生民 族村寨直接接待旅游者的一种旅游模式。 笔者认为,文化生态村是指拥有独特的自然环

2、境,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原生民 族文化的自然村落。这类村落往往远离现代文明的影响,是原始生态文明的见证地,属于人 类文化遗产。并且具有弱势文化的脆弱性,易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弱化或消失而失去吸 引力。 目前,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在进行着创建文化生态村的实践和有 益探索。通常,生态文化村的旅游开发内容是整个自然村,包括民居建筑、历史遗存、生产方 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与村落观景点、观光线设计等。在旅游开发中尤其注重居民 的参与,即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决策、旅游服务及利益分配的主要参与者。 研究表明,文化生态村的开发优势主要有: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 积

3、淀深厚,保存完整;大多靠近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文化生态村在规划开发中也面临着 一系列挑战: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景区原貌;如何保护地方质朴的传统民族 文化;如何策划对游客产生强大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何协调政府、旅游开发商 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使社区整体( 尤其是妇女和贫困人1 :1 ) 从旅游中受益,做到 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如何把握“适度开发”的准则:让游客充分领略民族风情,使村民参 与旅游开发经营获益,同时又避免过于商业化而失去景区吸引力;能否探索出最科学的 开发模式、优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如何使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成为村民的 自觉行动而保持民族文化村的持久吸引力。

4、二、图瓦民俗文化资源特色 1 神秘性历史起源 图瓦人是一个被人们渐渐遗忘的民族。目前,有关图瓦人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还很缺乏, 甚至关于喀纳斯图瓦人的历史渊源,至今仍是个谜。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篇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2 7 7 时遗留下的部分老弱病残,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其祖先是5 0 0 年前从西 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另据独联体遗传基因分 析,喀纳斯图瓦人与美洲印第安人有渊源,因为印第安人和图瓦人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吻合度 达百分之七十五,且其髓骨与眉毛长相极为相似。1 9 8 5 年,在国家民族识别调查中,认为他 们不具备单

5、一民族条件,是蒙古族的一部分。所以一般称他们为“蒙古族图瓦人”。 2 濒危性人口稀少、民族同化 新疆喀纳斯是图瓦人在我国惟一的聚集地。图瓦人主要居住在禾木一喀纳斯蒙古民族 乡的禾木村、喀纳斯村及白哈巴村,人口约20 0 0 人。由于人口稀少,生活相对封闭,图瓦人 存在近亲结婚以及与外族通婚现象,导致人口素质和数量都急剧下降。图瓦人与部分蒙古 族、哈萨克族杂居,在生活习俗等方面与蒙古族、哈萨克族已有很大相似性。图瓦人主食以 肉、奶制品为主,这与哈萨克人相近,而在服饰上以老式蒙古长袍为主。随着与外界交往的增 多,图瓦人民族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开发旅游以提高图瓦人经济生活水平的同时,做好民 俗文化的

6、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3 原始性宗教信仰 图瓦人的宗教信仰既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的早期崇拜形式,还信奉原 始宗教晚期的萨满教,同时还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他们敬奉班禅,敬畏成吉思汗,所以 家里供奉的人像一般是两个。每年都要开展祭山、祭水、祭天、祭树、祭鱼、祭火、祭敖包、祈佛 诵经等宗教活动。图瓦人的丧葬有火葬、天葬、土葬三种形式,由于火葬易引起山火,现在一 般都以土葬为主。 4 独特性生活习俗 图瓦人世代以放牧和狩猎为生,久居山林地带,故又被称为“云间部落”、“林中百姓”。图 瓦人在喀纳斯创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其生活方式与喀纳斯的自然变化息息相关。他们住着 原始的、以原木堆砌而成的

7、“人”字形尖顶木楞屋,以适应山区多雨多雪的环境。其特色交通 工具为勒勒车,冬季用动物毛皮自制的滑雪板代步或乘马拉爬犁。尽管图瓦人在饮食及服饰 方面与哈萨克人和蒙古人有相似性,但他们使用的不是蒙古语,而是一种我国现存的稀有语 种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并且在图瓦语中有一些古突厥语分化前的语音现 象。除了宗教信仰的原始性外,图瓦人在礼仪、婚恋、日常禁忌等习俗方面却极具传统特色。 在节庆习俗方面,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汉族人的春节 与元宵节。每年农历十月举行的邹鲁节,又称入冬节,是喀纳斯湖畔图瓦人特有的节日。为 了吉祥,牧民采集爬地柏堆成一堆,在傍晚时分,点着呈

8、冒烟状,然后围坐其周,作揖、祈祷, 希望能顺利地度过漫长的冬季。孩子出生时要在门外挂红布做标志;孩子出生后第三天要举 行“洗礼”,用爬地松的汁给孩子洗澡,再用羊骨头汤洗,以表祝福。图瓦人视羊为上天之赐, 结婚时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钻戒,而是羊皮。图瓦人崇拜火和水,最忌讳往火里吐痰、扔脏东 西,在河里洗澡、洗衣服等;送葬时不许哭,怕泪水流成河挡住死者的去路。图瓦人特有一种 叫做“苏尔”的口笛乐器,吹出的声音苍凉而神秘,常在婚礼或节庆中吹奏。目前图瓦人中既 会制作又能吹奏“苏尔”的只有一位名叫额尔德什的图瓦老人。图瓦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都 具有世界人文历史的研究价值。 2 7 8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理

9、论与实践 三、禾木图瓦村旅游开发基础及现状 L、 禾木图瓦村地处阿勒泰山的山间小盆地,是禾木喀纳斯乡的一个自然村,也是乡政府所 在地。本村是目前图瓦人惟一的聚居区中最完整、最优美、最原始的村落。作为图瓦人标志 的小木屋和雪峰、森林、草地与成群结队的牧群,相映成趣,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民族文化景 观。现有村民2 5 7 户,共11 4 1 人,以蒙古族图瓦人为主,占总人口数的8 5 ,其他住户以哈 萨克族为主。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村民长期以来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物质和文 化生活水平较低,入学及就医条件较差。目前年人均收入10 5 5 元,基本处于贫困线以下。 喀纳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

10、北疆环线的龙头景区,也是近几年新疆发展最快、潜力 最大的景区,自治区及阿勒泰地区都将其定位于世界级生态旅游地。目前,喀纳斯已进入旅 游开发和游客增长阶段,从1 9 9 7 年1 5 万人次增长到2 0 0 3 年的3 2 万人次( 资料来源:喀纳 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 。禾木景区依托喀纳斯景区的客源市场,成为今后喀纳斯区域旅游重 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通往禾木图瓦村的道路未修通,旅游也未正式开发,但2 0 0 3 年自发游客近1 万人 次。村中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只有少数个体经营者为游客提供简单的食宿。由于对个体经营 活动未能统一规划和管理,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不当的规划和外侵式建筑破

11、坏 了原始村落的完整性,部分美景在消失;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图瓦文化和生活 习俗有不断减少和消亡趋势。 四、文化生态村规划设计 。1 规划理念 以喀纳斯旅游景区为依托,以原始村落保护为前提,遵循世界遗产准则及“完整性与真 实性”的指导思想,以“保景富民,共同富裕”为开发宗旨,展示“原风原貌图瓦村,原汁原味图 瓦人”,旅游开发体现生态破坏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富民作用最强化、民俗文化古朴化、 游客需求人性化、视觉景观最佳化,体现“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将禾木图瓦村建成“中国生 态文化博物馆”,创建新疆第一处“文化生态村落”示范区,引导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合 理开发。 2 保护与开发

12、重点 按照以上规划理念,确定禾木图瓦村旅游开发与保护重点如下。, ( 1 ) 保护原生自然环境。保护禾木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生性,杜绝外来物种的侵袭和 影响。 ( 2 ) 保护村落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保持图瓦人古朴民俗文化。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 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基本不做外来人造景观,只在部 分区域进行少量修复性建设;改造原有外侵式建筑的外形,使之与原始村落建筑风格一致; 村口外修停车场,机动车辆禁止人村,游客通过步行、骑马或坐勒勒车进村。在村落以外不影 响村落的视觉景观的适当区域建旅游接待服务区,将游客住宿生活区从现在的居民家中迁 出,从根本上保证村落的完整

13、性。 ( 3 ) 全面挖掘、提升和充分展现图瓦历史文化内涵。追溯图瓦历史渊源,挖掘图瓦民俗 文化底蕴,整理、布置和适度再现图瓦民俗生活场景,开展游客参与性强的图瓦民俗活动,全 第二篇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2 7 9 方位展现图瓦人的生活,为游客增加景点和参与性。通过集中与分项展示,静态参观与动态 参与相结合,使游客对图瓦历史文化、民俗传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利用图瓦民居改造,整 理和挖掘地方文物、史料、艺术品,系统介绍图瓦民族服饰、居住、婚丧、节庆、宗教等方面习 俗风情;还包括区域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标本。收集整理村中遗存的各类物品,建立图瓦 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示图瓦历史文化;选取一些典型民居进

14、行适当布置,固定地展示图瓦民 俗生活的真实的场景,如放牧、狩猎、务农、捕鱼、手工制作、采集生活等,使之成为少数民族 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民俗展示基地;恢复和再现部分已经趋于消失的民俗活动,并与民俗 节庆相结合,开展游客参与性强的赛马、射箭、杀牲、祭祀等民俗活动,增强知识性、趣味性、 娱乐性。 。一 ( 4 ) 建立图瓦特色接待服务体系。村民家庭接待以提供特色餐饮为主。为避免改变村落 景观原貌,不宜在景区内大兴土木,只在村落中选择区位及基础条件较好、特色较突出的部 分牧民家庭,进行适度包装、改造,形成一套具有浓郁的图瓦民俗特色的旅游接待服务系统。 接待服务区适度民居内部设施地改造,提高接待卫生和

15、服务环境条件。旅游餐饮方面,深入 挖掘图瓦传统饮食,以列巴、烤饼、风干鱼( 肉) 、马奶酒,配以野菜山珍、蜂蜜、野草药等,隆重 推出图瓦特色大餐。在旅游购物方面,加大挖掘民间艺人在传统特色商品、土特产品、纪念品 方面制作及开发的能力。可开发图瓦人用于狩猎、捕鱼、农耕的生产劳动工具,如鞍具、弓箭、 弹石器、刀、斧、锤等模型及摆设品。此外,图瓦餐具也极具特色,有木质、石质、皮质,有牛角、 葫芦等各种形状。还可开发图瓦民俗服饰、民俗宗教商品、地方风味特产及旅游文化商品,如 乐器苏笛、马头琴等,可现场制作及出售。 ( 5 ) 积极地保护图瓦民俗传统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图瓦民俗文化作为全世界共同的文 化

16、遗产,寻求科学有效的保护途径迫在眉睫。旅游开发思路的构建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以 恢复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大力宣传、支持及弘扬民族传统风尚,积极引导村民尽 全力维系原有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为解决景区内一些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着装逐步汉化问题, 乡政府不仅要积极倡导,还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采取行政措施管理,以求在民族服装 的统一着装等方面适应旅游开发的整体要求。全面恢复民族宗教及其他民俗文化活动, 使村民达成“保护自我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旅游资源的价值”的共识;同时加强对外来游客的 宣传,使其树立生态旅游及民俗文化旅游意识,尊重当地习俗,旅游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当地 文化的影响和破坏。在村落中环境适合的地方,开发小规模的旅游设施,在有效保护的基 础上进行适度开发。针对民居中出现的异化建筑,对愿意拆除不和谐建筑的村民予以补偿。 依托贾登峪接待基地,主要客源区尽量控制在一E t 游可及的范围之内,尽量减少其干扰 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同时,与距离偏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