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22136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赵普》 苏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赵普:(922992922992)北宋大 )北宋大 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 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 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 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 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 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 ,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 读书不多。相传有读书不多。相传有“ “半部半部 论语治天下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的说法! 以诵读贯穿全文,通过不同方式的诵 读来走进文章,每个层面的诵读都要有目 的,有指导,有实效。 以读知文借助

2、诵读,了解大意 以读会意借助诵读,理解文章 以读悟人借助诵读,领会风采 组织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最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出感受,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一、以读知文 阖 箧 薨 龌龊 掷 缀 卒 h qi hng W chu zh zhu z 三、以读会意 1、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可以 让学生回顾在翻译时注意什么。 二、以读会意 如何翻译文言文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 落,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原则。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 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

3、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 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 到完美。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 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 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 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 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添加省略成分。 调整语序 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 原则-直译意译相结合;方法- -移换调补增删。 翻 译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 为相, 太祖常劝(之) 以读书。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 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 ,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熟 悉少等到担任

4、 拿,用 (他) 省略句:“太祖常劝(之)以读书”介宾短语后置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第, 阖户 启 箧取书,读之竟日。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 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 拿出书,整天在读。 放下 自己的 府第 关上 打开书箱从头到尾,整 状语后置作补语: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 政, 处 决如流。既 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 论语。 处理政务处理决断 古今异义:处决(古代是“处理”与“决断” 两个词的组合,今天则多表示“执行死刑”) 已经 是,就是 句未语气词,表判断 或肯定 薨:代诸侯或大官

5、的死 去世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 多 忌克, 而 能以 天下事 为己任。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 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把 天下大事作 为自己的责任。 严肃刚正忌妒刻薄 但是 固定句式:“以为”译作“把当作” 把 当作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 默,普 刚毅果断,未有 (之) (与) 其比。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 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 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过分谨慎 遵循 沉默 相提并论 没有(谁) (同) 古今异义:龌龊,今义多为“不干净”或 “品质恶劣” 。 尝 奏 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 用。 普 明日 复奏 其人,亦不用。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

6、官职,太祖不用 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 不用。 古代向君王 上书或进言 推荐 第二天又,再 那 担任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奏牍掷 (于)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 ,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 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第三天 把碎裂 脸色 而 词类活用:碎裂,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 按现代汉语应用“把字句”来翻译。 奏章 在 他日补 缀旧纸,复奏如 初。 太祖乃 悟, 卒 用 其人。 过了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 重新象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 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别

7、的、另外修补连接同 开始 才 明白 那终于 起用 三、以读悟人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赵普热爱读书?找到这些句子, 想想该怎么读?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阖”: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 可见其要读书的决心之大。 “阖、启、取、读”: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具体生动的表现了赵 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读之竟日”体现了读书的专注和投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 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1.赵普刻苦读书。 2.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 赵普虽然对人苛刻,但他是一个刻苦读 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具有超人的 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评价人物要 用全面的

8、观点) 3.品味语言: 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 写,请举例说明。 明确: 1.刻苦读书:“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冒死举荐人才:“普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 初。 过程: 尝奏荐 不用 复奏其人 亦不用 又以其人奏怒,碎裂奏牍掷地 复奏如初 乃悟,卒用其人 把握这些细节,想想该怎么读? 赵普: “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拾”:此举非常冒险,极有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补缀”:要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 “复奏”:反映他的毅力阖坚定的意志。 这个细节,细致具体的写出赵普不顾个人安危 ,为国荐才的精神,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 志.

9、 太祖 “碎裂奏牍掷地” “碎裂、掷”表示愤怒的程度,连续的动作中 可见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 这是关于太祖的细节描写,写太祖是为了 衬托赵普的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的精神。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下列语句进行赏析。(能脱稿赏析)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阖、启、取、读”: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具体生动的写出了赵 普晚年读书的认真勤奋,表现了赵普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的精神。 2、“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 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拾”字写出了此举非常冒险,极有可能

10、再次触犯 龙威;“补缀”要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复奏”反映了他为国 荐才的坚定意志。这个细节描写,细致具体的写出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 才的精神,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熟记)(熟记) 运用了人物描写的语句赏析的方法 : 1、指明方法; 2、一般作用(具体、准确、细致、传神 、生动、形象等); 3、具体作用(结合文本); 4、联系人物。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及为相:等到;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虽然但是;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普明日复奏其人:第二天,又,再; 卒用其人:终于; (二)、一词多义:以 为 (三)、古今异义 颜色 处决 龌龊 (四

11、 )、省略句、倒装句 太祖常劝以读书;读之竟日; 普明日复奏其人;碎裂奏牍掷地。 一词多义 以 太祖常劝以读书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普又以其人奏 跪而拾之以归 为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及为相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介词,拿,用) (把) (将) (连词,然后) (担任,做) (作为) (担任,做) 古今异义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这幅画的颜色很鲜。 这乞丐衣衫褴褛,很龌龊。 (形容人过分谨慎) (形容不干净、肮脏) (面容颜色) (色彩) 古今异义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这个罪大恶极的人今天被处决了。(执行死刑) (处理决断) 课后学习 : 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 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收集刻苦学习的名言、名句、故事。 背诵课文。 小试牛刀:细节描写训练:怒、喜、认真 、等,只写细节。 重点句: 省略句、倒装句 太祖常劝(之)(之)以读书 可以译为:“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 事劝他”。 单元反馈 1、引导学生回顾单元预习,再次认识人物 风采,对照单元预习,提升分析能力。同 时 从人物身上谈谈自己获得的启发。 2、结合单元写作训练,总结归纳写出人物, 展示个性风采的方法。 3、结合课内外联读,对人物作出分析和评价 。 倒装句 读之竟日: “竟日”后置。 译为:整天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