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0918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改革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 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 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 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 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 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 育教学制度。面对这样的现状,面对中共中央的政策性要 求,任何学校内的教学改革都应该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改革的可行性 创造力理论是自2 0 世纪中叶、特别是8 0 年代以来哲

2、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普遍关注的理论关于创造教育的理 论成为了创造力理论中最为人们关注的和相对成熟的分支 理论其理论研究成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 用。从目前的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创造教育理论成果 已得到公认。 第一,创造力不是少数人所具有的天才禀赋,而是每 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个人的创造力通过 教育是可以得到培养的。 第二,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意识、创造思维能力所构 成。教育在形成人的创造力的诸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林崇德,1 9 9 9 ) 。 第三,创造力是一种一般的认识加工过程,创造力存 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 第四创造性的最高表征是创新,因为创新是知识价 值的

3、核心,越是高创新的知识其价值也就越高。 基于以上已得到公认的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的理 论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有充分的 理论依据的是切实可行的。 三、改革的对策 决定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感 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知识的发生 往往植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知识的发展也常常具有相异 口刘润生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s 运动学院 1 0 0 8 7 5 ) 的路径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去感受、理解这种不同和 相异,实际上也就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提供了多样性的选 择,使他们具备自主性、完善性的创新思维成为可能。为 了表述的方便,我们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以

4、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耨颖 性和完善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称为“创新性教学”。 ( 一) 创新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师生协同原则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认识活动因此 这一活动的创新必须有赖于教师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的 有机结合即教的创新应该是充分了解和适应学生学习需 求的创新,应该是与学生学的创新具有内在结合的创新, 只有这样,教学创新才具有实际意义,也才能促进学的创 新;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也不应该是盲目 的和完全自发的应该纳入到整个教学活动和过程创新的 大框架中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 学目标而创新性地学习使创新与继承相结合使学生的

5、 创新与教的创新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达到高度的 和谐。 2 民主、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没有教师对改革 的深刻认同和热情的投入,改革是不会成功的。这一原则 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民主和学生高度参与的特征, 具体体现为( 1 )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 处于平等的地位强调人格尊严,反对师道尊严:强调生 生平等,反对重此轻彼。( 2 ) 学生有权对教学内容质疑 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教学建议和 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 3 ) 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活 动和教学过程。( 4 ) 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教学的高度参与 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参与教学活动实施的

6、全过程参与教 学评价。 ( 二)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和制度。现行的 班级授课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在以传播知识为主要任 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是适宜的。但在以培养创新型学生为 主要任务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中都需要改革。原则上在创 新性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应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以 班级授课和个别教学。下面试用图示表达创新性小组教学 这一组织形式: 教师学生 lI JJ lJ ll ll 新世纪学 教学操作 。;。穷一麓蔓颦鬻蛩鼍獬甏i 篓塑萋鬻 育改革探。索;寨菱i _ 一_ 一1 。簿辇纛,j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 决问题的创新心理,使学生进入问题

7、情景。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探讨,教师进行适应的引 导,使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得到初步的小组结论。 学生( 代表) 阐述自己的结论,尤其是得出结论 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发散思维,促进海带 式的思维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思维结论,寻求最佳解 决问题的途径和相对正确的结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各种思维的途径和结论进行 评估,教师对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进行激励,鼓励学生 继续进行创新。 上述组织形式并非唯一的模式,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各教学科目和不同年级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多种多 样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形式。比如。模式可以从 学生自学开始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组织小组讨论,小组 间辩

8、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估总结等等。 ( 三) 教学方法改革 进行创新性课堂教学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方法。所 谓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 联系的活动方式。我们认为能否使创新性教学的指导思 想从根本上体现出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教师是否善于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创新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善于 经常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下的教学方法更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体验学习教学法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教师在学生们去亲身经历,模仿 某种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在里面担任一定的 角色,就像电影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地开展他们的学习活 动。实施该法应注意的问题是: ( 1 ) 教师

9、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合适地进行体验的 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即生活 中的环境。 ( 2 ) 在展开体验的环境中,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性 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使教师较成功地完 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消除环境中某些 不相关因素,促使学习者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当前新 学习的内容的体验上。 ( 3 ) 积极地去引导学生有感情,让学生在高昂的气氛 中进行智力活动,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 中的统一。 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地诱导他们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 21 8 论,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10、 潜科学教学法 潜科学指的是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 胎”、“科学幼芽”的科学。潜科学一词的潜科学教学法就 是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 定论的方式和一般技法,使学生亲自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 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实施潜科学教学法的主要要求是: ( 1 ) 教师应对自己所探讨的问题作必要的准备,课堂 教学中要把有准备的思路和即兴发挥结合起来,这样才不 会导致教学的极端盲目性,也不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尴尬局 面。切不可认为潜科学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上作毫无 准备的表演。 ( 2 ) 所探讨的内容不能完全超出学生当前新学的内 容应当与现在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让学生

11、能够 听懂教师的探讨过程。否则,内容上的脱节也难引起学生 的兴趣。 ( 3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不断地引发出自己头脑 中的思想火花、瞬时灵感和科学想象,使学生目睹自己纯 熟的筛选、雕琢、组合的能力,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向探讨 问题的真实情境中。 ( 4 )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告诉学生这样做的意图,使 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不至于把教师不确定地解决问题的过 程当成是由于毫无准备地上课浪费他们的时间。同时也让 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所要探讨的内容在头脑中和教师一道加 以酝酿、孕育和发展。 3 挫折演示教学法 挫折演示法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成 一名学生模仿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有意“制 造”出

12、思维受限的现象,并借此向学生演示若干次挫折 后如何克服思维上的障碍取得成功。 零俸 鬻棱 书面交流全、交篇j 运用挫折演示法时教师要注意: 第一要尽可能地自然真实创造出一种能诱导学生 思维的教学气氛。 第二所经受的“挫折”要预告准备好做到心中有 数受挫折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二至三次较为合适。 第三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和方法上的错 误。 此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问题的一 般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应变能力。 4 发现问题教学法 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 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新区别的 发展问题并加以解答。 这一方法的实施步骤及重点如下

13、: 第一阶段:解答原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 导他们靠自己的智慧去寻求答案。 第二阶段:编发展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 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出与原问题相似的问题教师不必告 诉学生怎样去编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他们编出不同 的发展问题。 第三阶段:解答发展问题。教师在学生新编的发展问 题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为共同问题来解答。 5 内容不完全教学法 所谓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 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 的空白地带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该法 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过程。 运用这一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以便学生 能够拥有合适的知识基础去填补内容不完全之处。 第二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留空的地带在该知识整体中 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学生填补空白地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去 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和联想。 第四对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填 补,对复杂的内容则要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来填补。 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培养他们创 造性思维和联想能力,也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 此外教学理论研究中经常提到的问题教学法、局部 探求法、社会探究法、智力激励法等也是非常有效的有 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