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0912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第 3 卷 ( 4)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49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孙树坤1 富校轶1 江连洲1 陈晓红2 周健隆2 王 京2 ( 1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86 2哈尔滨中央商城 150010) 提要 叙述了我国油脂工业面临的形势。 并从生产规模、 技术 水平等方面对大豆油脂工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大豆油脂 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豆油脂 现状 发展方向 我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年产大豆约 1500 万 t, 其中大部分大豆用于油脂行业的加

2、工, 目前仅黑龙江 省油脂加工企业就有148 家, 但近几年由于进口油失控 和走私油的冲击, 绝大部分处于停产及半停产状态, 出 现了大规模的亏损, 如何搞好油脂企业, 对发挥我国大 豆资源优势, 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化的发展及农业种植结 构的调整, 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 O 之后, 我国的油脂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 市场供需情况 近年来, 我国油料总产量保持在 2200 万 t 左右, 其中大豆 1500 万 t, 花生 1010万 t, 油菜籽 910 万 t, 每年全国毛油总资源 880 万 t, 进口油 240 万 t, 社会 总油量 1120 万 t。 全国每年餐

3、饮、 食品行业油脂消费量约 200 万 t, 食用油脂消费量10001100 万t, 其中菜籽油占第一 位, 其次是花生油, 大豆油占第三位, 占油脂总量的 19. 7% , 年产 194 万t。 估计2000/ 2001 年可达到 278 万 t。而美国植物油脂占食用油脂的 10%以上, 其中 大豆油又占 90% 以上, 巴西每年 70%大豆用于生产 豆油, 年出口 200 万 t 以上。我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 四位, 豆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8. 12%, 但我国却是 个缺油国家, 每年需进口大量的豆油以满足国内市场 的需要。1999 年我国菜籽油、 豆油的进口配额为 90 万 t, 加入W

4、T O 后, 第一年豆油的进口配额将增加至 170万 t, 至 2005 年将增至 320 万 t, 远远大于我国年 大豆油的生产量。对于我国油脂行业来说, 在进口油 的冲击和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2 油脂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油脂行业很不景气, 大多处于亏损和停 产状态。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2. 1 油脂厂规模小 过去我国为了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曾 强调油料在农村加工, 以建小型油厂为主, 到 80 年代 除旅大油脂总厂日处理量 600t/ d 外, 一般为 100 300t/ d 处理量, 大多数是 1

5、00t/ d 以下的小厂, 而我国 油脂行业的这种状况造成油脂企业生产规模小、 效益 低, 市场竞争力弱, 风险承受力差, 无法与国外, 甚至 国内的外资、 合资企业竞争。 从规模经济效益来说, 规模越大, 加工成本越低, 效益越好, 但受技术、 交通、 市场因素的制约。而现代 油厂的规模由于技术进步、 交通发达和市场竞争日益 激烈, 规模越来越大。70 年代日本的一座 1500t/ d 的 大豆油厂号称亚洲第一, 近期报道: 台湾中联公司拟 建一座 3000t/ d 的大豆油厂, 大统益公司拟建 4000t/ d 的大豆油厂, 而美国、 巴西等国家的大豆油厂一般 都是 1000t/ d300

6、0t/ d 规模。如美国的 ADM 公司 最近在 巴西购买的 四座大油 厂, 合计处 理量为 4800t/ d。我国近年大型油厂的发展也较快, 90 年代 以来已建成天津豫泰公司 1200t/ d, 张家港 1500t/ d, 拟建的肇州 1800t/ d, 汕头 2000t/ d, 瓦房店 1000t/ d 大豆油厂。仅宁波市就有正大粮油公司 2500t/ d, 金 光实业公司 800t/ d, 东油油脂厂 500t/ d 的油厂。 2. 2 技术水平落后 虽然经过 50 年的发展, 我国浸油工业的整体水 平与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已很接近, 但我省的油脂企 业, 老厂多、 效益差, 近年来在技

7、术改造、 新技术推广 上的投入小, 设备老化, 生产效益低, 与国外、 国内先 进的企业相比,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2. 2. 1 溶剂消耗量大 首先是我国 6 号溶剂油的指 标与国外存在着差距, 见下表。 溶 剂 油中 国美 国 馏程( )60906371 硫残留(mg/kg)50030 蒸发残物( mg / 100ml)31 其次根据内贸部颁布的 植物油厂设计规范 50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BJ07-94 规定, 浸出油厂溶剂消耗为 5kg/ t 料, 国外 浸出

8、工艺要求指标为 0. 8kg/ t 料1. 2kg/ t 料, 有些 公司甚至确定了 0. 7kg/ t 料的指标。 再次我国汽提塔在常压下蒸发, 毛油中溶剂含量 高, 国内毛油挥发物0. 2%为限, 国外为0. 15% 。 还有 在浸出车间的尾气回收中, 国内无自动化设备控制, 根本无法保证尾气的有效回收。 2. 2. 2 蒸汽消耗量大 与国外相比, 国内浸出工艺 多为常压蒸发, 二次蒸汽无法利用, 蒸气耗量多, 毛油 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内一般 500kg/ t 料, 国外 270 kg/ g。 2. 2. 3 水、 电耗用量大 国外技术指标, 28循环水 需求量为 20m 3/ t 料,

9、而国内因溶剂及蒸汽耗量高, 循 环水通常在 25m 3/ t 料30m3/ t 料。 与国外相比, 电耗差别虽不明显, 同等规模油厂 装机容量相差无几, 但单机功率相差很大, 国外浸出 车间电耗一般不超过 8. 5KWh/ t 料, 而国内多在 11. 0KWh/ t 料。 2. 2. 4 粕中残溶高 我国粕中残溶指标为 700mg/ kg, 国外指标为 500mg/ kg, 有些公司在实际操作中, 达到 275mg/ kg。 2. 2. 5 出油率低 国内油厂一般残油 1%左右, 不 少厂家在 1% 以上, 而国外一些设备厂家保证值是浸 出残油 0. 5%以下。 2. 3 受进口油及走私油冲

10、击较大 我国进口豆油 CIF 价 410 美元/ t, 折合人民币 3403 元/ t, 加上各种税、 费及损耗, 成本价在 4800 元 / t, 而我国现在二级油市场价在 62006300 元/ t, 远 远高于进口油, 由于存在差价, 走私油大量涌入, 估计 每年走私油在 120 万 t。 由于进口油及走私油价格低, 质量好, 对我国油脂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3 发展方向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油脂加工业要走出困 境, 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面对油脂行业现状, 为了适应市场要求, 油 脂企业布局、 规模、 产品结构的调整已成为一个突出 的现实问题, 年初发布的 中共中央、 国

11、务院关于做好 2000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 “ 要把发展 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使其成为 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 “ 发展农产品 加工业, 要立足于现有生产力结构调整, 技术改造和 资产重组, 不能盲目铺新摊子, 搞重复建设” , “ 以公司 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促进加工业 转化增值的有效途径” 。以上 意见 为油脂加工业战 略调整明确了要求和任务, 指出了工作方向和途径。 我国应根据国内油脂行业的现状, 改变已有的那种部 门地区分割、 布局分散、 规模小、 产品老化、 效益低的 状况。统一精神、 统一协调、 统一规划。 利用我

12、国种植集中, 原料产区的优势, 可选 择一批有基础、 有优势、 有特点、 有前景的油脂加工企 业与乡镇企业或基地农场联营, 组成公司带农户为主 要形式的农工贸一体化联合企业, 促进大豆产业化经 营, 这类油脂企业的生产规模以 10002000t/ d 为 宜; 在沿海地区利用有条件港口, 利用进口原料兴建 20003000t/ d 生产规模的油厂, 产品内销或出口。 对规模小、 效益差、 无发展前途的小型油脂 厂进行关、 停、 并、 转, 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脂企业, 进行跨区域、 跨部门的联合, 优势重组, 扩大规模, 以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培养自己的龙头企业, 创造自己的名

13、牌产 品, 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 形成集团化经营, 扩大市场 影响力, 抢占有利地位, 迎接加入 WT O 后的挑战。 要实现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 除了应加强我 国油脂行业的技术改造, 应用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 和技术实现自动化控制, 只有如此才能降低成本, 提 高产品质量, 加强市场竞争力。国内外设备供应商和 制造商开发和应用了新技术、 新设备以适应市场的需 要。如美国皇冠钢铁工程公司的浸出能力达到 6000t/ d, 承诺粕残油 0. 5%, 溶耗 0. 7kg/ t 料, 日本日 清卧式软化锅和轧坯机单产 800t/ d, 瑞典 ? - Alfla 的 多项混合器, 匹配 P60100

14、系列碟式离心机, 处 理量 100t/ d1000t/ d, 新改进的 Cenrrizoom 向心 泵, 可以自动调节分离界面, 安迪生挤压膨化机达 1500t/ d, 饼残油在 5% , 德国 FH 和瑞典 ? - Alfla 的软 填料脱臭器, 使设备成本下降 40% , 省掉蒸汽 70%, 脱臭时间仅为 24min, 消除反式酸。德国 FH 公司增 加 1030min 热脱色, Alcon 浸出工艺可降低粕残油 和改进油品, 国产新设备开发也很快, 如菜籽, 大豆烘 干塔, 进行高强度降水, 刮板输送机提速从 0. 24m/ s 到 1. 8m/ s2m/ s, 弹簧式和液压式轧坯机产量

15、达 400t/ d, 气流履带式烘干机产量达 500t/ d, 卧式软化 锅产量达 300t/ d, 卧式 ZX- 28 型螺旋预检机产量达 140t/ d160t/ d, 油料膨化机产量达 300t/ d。 国产浸出器( 规模在 1000t/ d 以上) 保证溶耗 2kg/ t 料, 粕残油0. 8% , 采用混合油负压蒸发, 石 蜡尾气回收及自动控制。 物理精炼, 超级脱胶工艺应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51 用, 精炼率 7. 96% , 无白土脱色生产精炼油达到国内 标准。 加强科研力量, 开发高级烹饪油、 高级调合 油、 起酥油、 人造奶油、 粉末油脂等新型产品, 提高产 品附加值

16、及档次, 丰富产品品种, 降低市场风险。 综合利用油脚、 豆粕等副产品, 开发生产磷 脂、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功能性蛋白、 大豆功能生理活 性物质产品, 拉长产业链, 实现产业化开发, 寻求新的 经济效益增长点。 4 结论 我国大豆资源丰富, 大豆科研基础雄厚, 政府对 大豆产业非常重视。 油脂加工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 势, 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应用国 际先进技术及设备,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科研开发, 生 产高档油脂及综合利用产品, 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种, 扩大规模, 创造品牌。 充分抓住市场机遇, 必定能改善 目前的生产状况, 推动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曲永洵 . 大豆制油厂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 中国油脂, 1999, 24( 1) : 36 2 王宏健等. 浸出制油的发展及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外的差距 . 中国 油脂, 1999, 24( 6) : 68 3 左青等 . 对我国油脂工业走势的探讨 . 中国油脂, 1999, 24( 6) : 12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