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19815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习题(新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前学案 . 课堂导案 . 2 3 随堂训练 .4 学习目标 .1 课后练案 .5 1.4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高频考点 】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 陡缓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 3.能够在地形图识别 山地、丘陵、盆 地、高原、平原等五种基本地形 4.通过比较了解山地与盆地、高原与 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等高线地形 图的判读及 与人类活动 之间的联系 课前学案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垂直 一、地形 图的判读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_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 地点的_距离。

2、垂直 二、 等高 线图 判读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_相 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2疏密程度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 度越_, 等高线越稀疏, 坡度越_。 课前学案 海拔 陡 缓 课前学案 二、等 高线 图判 读 3观察右图,指出相应的地形部位: _ _ _ _ _ 4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_、 _、丘陵、盆地。 组内评价:好中 差 小组长签 名: _ 山峰山脊 山谷陡崖 鞍部 高原 山地 课堂导案 合作与探究 探究一:看下图,小组讨论探究。 总结: 1等高线越_ (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陡。 等高线越_(稀疏或 稠密)表示地形越缓。 2等高距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_ ,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

3、是_。 稠密 稀疏 高差 相等 课堂导案 探究二: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_地形 _地形 _地形 _地形 陡崖鞍部 山谷盆地 课堂导案 总结: 山脊:等高线向_(高或低)突出 。 山谷:等高线向_(高或低)突出 。 陡崖:等高线_的地方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 逐渐_ 低 高 重合 降低 随堂训练 C 考点一:地形图的判读 读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回答下列第14题。 1图中乙地海拔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随堂训练 C D 2丙部位的 地形是( ) A山谷 B洼地 C山峰 D陡崖 3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250米 B500米 C300米 D

4、200米 随堂训练 4如果你在该地区野外考察,分别从甲地和丁地 沿图中线路走到丙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地到丙地 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B从甲地到丙地 困难,因为坡度较陡 C从丁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D从丁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陡 A 随堂训练 考点二:等高线图的判读 5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谷、鞍部、山脊、盆地 B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D 随堂训练 山顶,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态可分为平顶、圆顶 、尖顶(又称山峰),在地形图上一般比较主要的山顶 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线。 山脊,指山高处像兽

5、脊凸起的部分。是由两个坡向相 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 地貌形态。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 叫做山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凸的是山脊。山脊是连 成一排的山峰,山峰之间连成一条长线,好像动物的 脊骨有一条突出的线条,故名。 随堂训练 山谷,指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 流过。谷: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连线;山脊之 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山间的夹 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 陡崖,陡峭的山崖。陡崖的地形特征近似于垂 直的山坡。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 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 随堂训练 (2017齐河)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

6、地形 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最高点的 海拔在1 400米以上 BP点的地形部位 名称是鞍部 C据图中指向标可得,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 ; D拟在甲乙两村之间修筑公路,则线路Q比线路 P更合适 D 【解析】A.图中所示等高距是200米, 该区域的最高点在1 200米1 400米之 间;B.P点的地形部位是陡崖;C.据图中 指向标可得,甲村在乙村的东北方向; D.拟在甲乙两村之间修筑公路,则线路 Q比线路P更合适,线路Q经过的地区地 形起伏小。答案D。 随堂训练 课后练案 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2017景德镇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 ,完成第12题。 1读图判定该地区的地

7、形类型以及A点和甲村 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山地 大于500米 B山地 小于500米 C丘陵 大于500米 D丘陵 小于500米 B 课后练案 2如果A点到甲村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 实际距离为( ) A5千米 B15千米 C150千米 D1 500千米 B 课后练案 (2018洪泽县联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第 3题。 3图中数码表示地形正确的是( ) A鞍部 B山峰 C陡崖 D山谷 C 课后练案 (2017湖北八校联考)读黄冈某旅游区等高线地形图 和“之”字状山地公路景观图,完成第45题。 4关于图中 处,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处可能有河流经过 B处位于处东北方 C处地形部位为山谷

8、 D处海拔比处低 A 课后练案 5此旅游区公路建成“之”字状弯曲,原因 是( ) A连接 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减缓坡度,行人车辆上山更容易 C避免跨越河流,少架桥,降低修路成本 D缩短距离,快速到达目的地 B 课后练案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第68题。 6图中表示 陡崖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7图中铁路线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西走向 D A 课后练案 8EF是铁路穿过山体时所挖掘的隧道, 量得图中E与F的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隧 道的实地长度是( ) A300米 B350米 C400米 D450米 C 课后练案 9读“等

9、高线地形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点与最高的山 峰(G附近)的相对高 度大约是750米 B从周庄到A与D到A相比,攀爬更容易些 C如果量得李庄到周庄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根 据比例尺可知实际距离是3千米 D河流在处河段的流向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 D 课后练案 10右侧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间的连线处(图中虚线)为山谷 Cc点处的海拔 高度为150米 Dd处为鞍部 A 课后练案 11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山地 B.丘陵 C.盆地 D.平原 C 课后练案 据下面某山地剖面图, 回答第1213题。 12图中甲乙两地 的相

10、对高度是( ) A1 000米 B2 000米 C3 000米 D40 000米 13已知图中乙地此刻的气温为20,甲地 此刻的气温值( ) A6 B7 C8 D9 B C 课后练案 14下图中,甲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山谷 B山脊 C山峰 D陡崖 A 课后练案 15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不同的高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以表示地 面起伏的状况 同一种颜色区域表示海拔高度是完全相同的 褐色表示地势高,绿色表示地势低 蓝色表示平原 A B C D C 课后练案 16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 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课后练案 17下图是

11、“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 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4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C 课后练案 (2016广东)梅岭古道如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 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 善,先后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下图 ,完成第1820题。 18关于梅岭古 道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 B南坡比北坡要陡 C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 D全长约2.5千米 D 课后练案 19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 隧道的是( ) A梅岭古道 B323国道 C韶赣高速 D都需要 C 课后练案 20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 主要因素是( ) 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连接城镇, 方便出行 D少占耕地, 保护农田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