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8911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5.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S 3 0 3 5 8 密级 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 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 R e a c ho nC h i n a SR u r a lD i v e r s eD i s p u t eR e s o l u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t h qN e wE a r e c I I a ni nt I I ee wa r - - - - B a s e do nE m p i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研究生:卞晓伟 指导教师:李长

2、健教授 专业:经济法学 获得学位名称: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法制 获得学位时间:2 0 1 0 年6 月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二。一。年六月 是,。E ,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毒m Y 1 7 吣9 眦9 眦糯6 帆3 骶9 眦 学位论文 韬 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曰 是否保密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3、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蚴:卞蛴 帆加p 年6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农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按照学 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提交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 并提供目录检索和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本人同意华中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力。 注:保密学位论文( 即涉及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或申请专利等潜在需要提交保密的论 文) 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 揪黼鲐卞趣甫

4、摊名:夸长1 霞 签名日期:伽f ,年6 月以日 签名日期:矽一年易月9 日 注:请将本表直接装订在学位论文的扉页和目录之间 本研究系司法部课题基于农民权益保护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 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0 7 S F B 2 0 4 3 )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法制建设重大问 题研究( 项目编号:X B 0 9 1 7 ) 阶段性成果之一。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一章导论1 1 1 研究缘起。1 1 1 1 问题的提出1 1 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1 2 文献综述4 1 2 1 国内研究综述4 1 2

5、 2 国外研究综述1O 1 2 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启示1 4 1 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1 5 1 3 1 研究的理论依据15 1 3 2 研究思路1 6 1 3 3 研究方法1 7 1 3 4 研究框架17 1 3 5 创新点与难点1 8 第二章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1 9 2 1 纠纷和纠纷解决解决机制的概念2 0 2 2 我国农村纠纷的现状考量2 1 2 2 1 农丰 - L N 纷的类型界定一2 l 2 2 2 农村纠纷的特征分析2 3 2 2 3 农村纠纷的原因探究2 5 2 2 4 农村纠纷的功能定位2 6 2 3 我国现实中农村纠纷解决方式2 8

6、2 3 1 新时期我国农村多种纠纷解决方式2 8 2 3 2 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2 9 2 4 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困境3 2 2 4 1 主体层面:各类纠纷解决主体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责任3 3 2 4 2 方式层面:资源配置不合理,重“非诉解决 轻“诉讼解决”3 4 2 4 3 制度层面: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缺乏协调统一,效率低下3 5 2 4 4 效果层面:国家法和民间社会规范有冲突,纠纷解决效果差3 5 第三章国外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考察3 7 、 3 1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概况3 7 3 1 1 美国:诉讼和自力救济融洽共存的纠纷解决机制。3 7 3 1 2 英国:以

7、司法诉讼为中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3 9 3 1 3 德国:以起诉前强制调停制度为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4 0 3 1 4 日本:司法与A D R 互促互补的协调性纠纷解决机制4 1 3 2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对我国的启示4 3 第四章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理论研究4 6 4 1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和外延4 6 4 2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4 7 4 2 1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4 7 4 2 2 权利救济自由理论4 8 4 2 3 社会秩序平衡理论。4 8 4 2 3 农民权益保护理论。4 9 4 3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现实条件5 0 4 3 1 农村纠纷解

8、决需求的多元化5 0 4 3 2 农村纠纷主体价值观的多元化5 0 4 3 3 农村社会主体关系的多元化5l 4 3 4 农村纠纷解决方法手段的多元化5l 4 4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原则5 2 4 4 1 公平兼顾效率原则。5 2 4 4 2 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统一原则5 2 4 4 3 自治和法治相结合原则5 3 4 4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 3 第五章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构建5 5 5 1 农村诉讼纠纷解决机制5 5 5 1 1 树立以诉讼为最后保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理念5 5 5 1 2 发挥基层法院的司法纠纷解决功效5 6 5 1 3 设立司法体系中的小额诉讼

9、程序5 6 5 1 4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5 7 5 2 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5 8 5 2 1 鼓励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协商和解5 8 5 2 2 建立以乡镇司法所为主体的调解制度5 9 5 2 3 完善以仲裁机构为主体的仲裁制度6 0 5 2 4 发挥以基层政府为主体的行政裁决作用6 l 5 。3 “诉讼 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互动6 1 5 3 1 诉讼与和解的衔接6 2 5 3 2 诉讼与调解的衔接6 2 5 3 3 仲裁与调解的衔接6 3 5 3 4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通道大调解6 4 5 3 5 诉讼对非诉讼的保障和规范司法审查6 5 5 4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的配

10、套机制6 6 5 4 1 建立纠纷利益引导机制6 6 5 4 2 健全纠纷防范预警机制一6 7 5 4 3 完善纠纷事后协调机制6 8 5 4 4 强化纠纷监管保障机制6 8 第六章我国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思考7 0 6 1 纠纷解决中主体作用的多元互动7 0 6 1 1 国家:加强宏观政策扶持7 0 , 6 1 2 司法机关:强化法律规范和执行力7 1 6 1 3 行政机关:注重纠纷协调疏通7 2 6 1 4 社会中间层:发挥农民利益的代表作用。7 3 。 6 1 5 农民:实现纠纷“防”和“治”的相结合7 3 6 2 农村纠纷解决中方法模式的多元创新7 4 6 2 1 探索以社区为载体的农村纠纷解决新模式7 4 , 6 2 2 探索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的新发展7 5 6 2 3 探索纠纷解决中法院调解的新方式7 6 6 3 农村纠纷解决中规则层面的多元协调7 6 6 3 1 在规则运用方面:如何处理国家法与民间社会规范的冲突7 7 6 3 2 在规则整合方面:如何实现法治和自治的平衡7 9 第七章结论8 2 7 1 研究结论8 2 7 2 对策归结8 3 7 3 研究展望8 3 参考文献8 5 附录1 调查问卷样卷9 1 附录2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9 4 附录3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学术活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