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分析方法概要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8855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位分析方法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电位分析方法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电位分析方法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电位分析方法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电位分析方法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位分析方法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位分析方法概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位分析与离子选择性电极 11.1 参比电极及其构成 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2 指示电极金属指示电极 第一、二、三及零类电极 11.3 膜电位与离子选择性电极 膜电位及其产生、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离子选择性电极各论(玻璃膜电 极、晶体膜电极、载体电极、气敏电极、生物电极、场效应管) 11.4 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 校正曲线、选择性系数、响应时间、内阻 11.4 电位分析 电位分析(包括电位测量误差、pH测量)、电位滴定(终点确定方法) 电位分析: 通常是由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和待测溶液构成原电池,直接测量电 池电动势并利用Nernst公式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分类: 直接电位

2、法: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或电极电位,利用Nernst方程直接 求出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向试液中滴加可与被测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试剂,以 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根据滴定试剂的消耗量间接计算待 测物含量的方法。 11.1 参比电极及其构成 定义:与被测物质无关、电位已知且稳定,提供测量电位参考的电极,称为参 比电极。前述标准氢电极可用作测量标准电极电位的参比电极。但因该 种电极制作麻烦、使用过程中要使用氢气,因此,在实际测量中,常用 其它参比电极来代替。 一、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 定 义:甘汞电极由汞、Hg2Cl2和已知浓度(0.1, 3.5, 4.6

3、M)的KCl溶液组成。 电极组成:Hg Hg2Cl2,KCl(xM) ; 如下图所示。 电极反应:Hg2Cl2(s) + 2e = 2Hg(l) + 2Cl- 电极电位: 可见,电极电位与Cl-的活度或浓度有关。当Cl浓度不同时,可得到具有不 同电极电位的参比电极。(注意:饱和甘汞电极指 KCl 浓度为4.6M) 特点: a) 制作简单、应用广泛; b) 使用温度较低( 0, 如Cu, Ag, Hg 等;其它元素,如Zn, Cd, In, Tl, Sn, 虽然它们的电极电位较负,因氢在这些电极上的超电位较大,仍可 做一些金属离子的指示电极。 特 点:因下列原因,此类电极用作指示电极并不广泛。

4、a) 选择性差,既对本身阳离子响应,亦对其它阳离子响应; b) 许多这类电极只能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使用,因为酸可使其溶解; c) 电极易被氧化,使用时必须同时对溶液作脱气处理; d) 一些“硬”金属,如Fe, Cr, Co, Ni。其电极电位的重现性差; e) pM-aMn+作图,所得斜率与理论值(-0.059/n)相差很大、且难以预测; 较常用的金属基电极有:Ag/Ag+、Hg/Hg22+(中性溶液);Cu/Cu2+、 Zn/Zn2+、Cd/Cd2+、Bi/Bi3+、Tl/Tl+、Pb/Pb2+(溶液要作脱气处理)。 2. 第二类电极:亦称金属-难溶盐电极(M MXn) 电极反应: 电极电位

5、: 此类电极可作为一些与电极离子产生难溶盐或稳定配合物的阴离 子的指示电极; 如对Cl-响应的Ag/AgCl和Hg/Hg2Cl2电极,对Y4-响应的 Hg/HgY(可在待测EDTA试液中加入少量HgY)电极。 但该类电极最为重要的应用是作参比电极。 3. 第三类电极:M (MX+NX+N+) 其中MX,NX是难溶化合物或难离解配合物。举例如下。 Ag/Ag2C2O4,CaC2O4,Ca2+ 电极反应:Ag2C2O4+2e=2Ag+ + C2O42- 电极电位: 因为: 代入前式得: 简化上式得: 可见该类电极可指示Ca2+活度的变化。 对于难离解的配合物,如Hg/HgY,CaY,Ca2+电极

6、电极反应:HgY2- + 2e =Hg + Y4- 电极电位: 式中比值aHgY/aCaY 可视为常数, 因此得到: 同上例,该电极可用于指示Ca2+活度的变化(测定时,可在试液中加入少 量HgY)。 4. 零类电极(Metallic redox indicators):亦称惰性电极。 电极本身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提供电子交换场所。 如Pt/Fe3+,Fe2+电极, Pt/Ce4+,Ce3+电极等。 电极反应:Fe3+ + e = Fe2+ 电极电位: 可见 Pt 未参加电极反应,只提供Fe3+及Fe2+之间电子交换场所。 5. 离子选择性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

7、, ISE), 在下一节中详述。 11.3 膜电位与离子选择性电极(Membrane potential and ISE) 一、膜电位及其产生 膜电位=扩散电位(膜内) + Donnan电位(膜与溶液之间) 1. 扩散电位: 液液界面或固体膜内,因不同离子之间或离子相同而浓度不同而发生 扩散即扩散电位。其中,液液界面之间产生的扩散电位也叫液接电位。 这类扩散是自由扩散,正负离子可自由通过界面,没有强制性和选择 性。 2. Donnan电位: 选择性渗透膜或离子交换膜,它至少阻止一种离子从一个液相扩散至 另一液相或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这样将使两相界面之间电荷分布不 均匀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D

8、onnan 电位。 这类扩散具强制性和选择性。 均相膜 晶体膜 非均相膜 如硅橡胶膜 刚性基质pH,pNa 带正电荷 如NO3-,ClO4-,BF4- 带负电荷如Ca 2+, Mg2+ 原电极 非晶体膜 流动载体 中性 如 K+ 气敏电极 如CO2, NH4 +电极 ISE 敏化电极 生物电极 如酶电极,生物组织电极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 按ISE敏感膜组成和结构,IUPAC推荐分类: F-, Cl-, Cu+2 从上述分类可见到所有膜电极的共性: 1)低溶解性:膜在溶液介质(通常是水)的溶解度近似为0,因此,膜材料多为玻璃、高分子树脂、低溶 性的无机晶体等; 2)导电性(尽管很小):通常以

9、荷电离子的在膜内的迁移形式传导; 3)高选择性:膜或膜内的物质能选择性地和待测离子“结合”。通常的“结合”方式有:离子交换、结晶 、络合。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各论 1. pH 玻璃膜电极 玻璃电极是最早使用的膜电极。 1906年,M. Cremer(Z. Biol.,1906,47,562)首先发现玻璃电极可用于测定; 1909年,F. Haber(Z. Phys. Chem., 1909, 67,385)对其系统的实验研究; 1930年代,玻璃电极测定pH的方法是成为最为方便的方法(通过测定分隔 开的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1950年代,由于真空管的发明,很容易测量阻抗为100M

10、以上的电极电 位,因此其应用开始普及; 1960年代,对 pH 敏感膜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发展了许多对 K+、 Na+、Ca2+、F-、NO3-响应的膜电极并市场化。 外部试液 a外 内部参比 a内 水化层 水化层 干玻璃 Ag+AgCl 电极构造: 球状玻璃膜(Na2SiO3,厚0.1mm)+内参比电极 (Ag/AgCl)+缓冲液 膜电位产生机理: 当内外玻璃膜与水溶液接触时,Na2SiO3晶 体骨架中的Na+与水中的H+发生交换: G-Na+ + H+=G-H+ + Na+ 因为平衡常数很大,因此,玻璃膜内外表 层中的Na+的位置几乎全部被H+所占据,从而形 成所谓的“水化层”。 从图

11、可见: 玻璃膜=水化层+干玻璃层+水化层 电极的相=内参比液相+内水化层+干玻璃相+外水化层+试液相 膜电位M= 外(外部试液与外水化层之间) +g(外水化层与干玻璃之间) -g(干玻璃与内水化层之间) -内(内水化层与内部试液之间) 设膜内外表面结构相同(g=g),即 上式为pH 值溶液的膜电位表达式或采用玻璃电极进行pH 测定的理论依据! 测定pH 值的电池组成表达式为: Ag AgCl,Cl-=1.0M H3O+ =ax 玻璃膜 H3O+ =a,Cl-=1.0M, AgCl Ag 玻璃电极(含内参比液)待测液 外参比电极 玻璃电极特点: v 不对称电位:当玻璃膜内外溶液 H+ 浓度或 p

12、H 值相等时,从前述公式可知,M=0,但 实际上M 不为 0,这说明玻膜内外表面性质是有差异的,如表面的几何形状不同、结构 上的微小差异、水化作用的不同等。由此引起的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其对 pH 测定 的影响可通过充分浸泡电极和用标准 pH 缓冲溶液校正的方法加以消除。 *pH测定前,为什么 pH 玻璃电极要充分浸泡? v 酸差:当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pH0, 此时p-nd间构成反向偏置,因d-s间无 导电沟道,故Id=0 3) 当Ugs0, g-p间形成电场,空穴受斥移向p内,而Uds 将载流子(电子)吸引到表面,形成导电沟道。 4) 用电极敏感膜代替栅极g,当此敏感膜与试液接触 时,

13、其表面电荷分布改变,产生的膜电位迭加到s-g 上,从而使Id发生变化,该响应与离子活度之间的 关系遵循Nernst公式 。 5) 在栅极上涂PVC膜,可得到对K+,Ca2+,H+,X-等 11.4 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 一、校正曲线 以ISE的电位对响应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lgax(pX) 作图, 所得曲线为标准校正曲线。如图。 Nernst 响应:如果该电极对待测物活度的响应符 合Nernst方程,则称为Nernst 响应。 线性范围:Nermst 响应区的直线所对应的浓度范 围。 级差:标准曲线的斜率。 检测下限:图中校正曲线的延线与非 Nernst 响应 区(弯曲)和“恒定”响应区交点

14、的切线的 交点所对应的活度。 -lgai D F C G 检测下限 二、选择性系数 (selectivity coefficient) 定 义:ISE并没有绝对的专一性,有些离子仍可能有干扰。即离子选 择性电极除对特定待测离子有响应外,共存(干扰)离子亦会响 应,此时电极电位为: i 为待测离子,j 为共存离子。Kij 为离子选择性系数,其值越大,表示 ISE 测定 i 离子抗 j 离子的干扰能力越强。 Kij的测定方法: 1)分别溶液法 分别配制相同活度的响应离子i和干扰离子j, 然后分别测定其电位值。 2)混合溶液法 响应离子和干扰离子共存于同一溶液时,亦可通过作图方法测定选择性系数。 右图所示为固定干扰离子浓度的作图方法。 在交点处,干扰离子和响应离子的电位相等!得到 可通过下式求得干扰离子所带来的相对误差: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