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第三章.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8793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8.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概论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地震概论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地震概论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地震概论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地震概论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概论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概论第三章.(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一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体波各种震相和走时表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一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一、地球介质和弹性波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 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 性体。 在一般的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 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二、首波(或侧面波) 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的一方向高速的一方入 射时,还存在一种波,叫做侧面波(或叫首波、折射波、衍射波 、行走反射波,等等) 。 虽然首波的传播路径总

2、是比直达波长,但是因为首波在分 界面上是以深层介质中的速度来传播的,因此超过一定临界距 离之后,首波就会比直达波率先到达台站。 P波和S波都会有相应的首波。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三、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 将地球介质当作是完全弹性体是一种近似,实际上在波 动传播过程中,介质会吸收波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振幅随时间的衰减可用表示,为衰减系数。 距离后,因介质对能量的吸收而导致振幅的减 小,可用 表示 , 称为吸收系数 。 波传播 表示能量消耗的另一个重要参数Q叫做品质因子,这是由电路 理论借用来的一个概念,定义 E是一定体积的介质在一周期时间内所存储的最大应变能,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

3、震波传播理论 四、震中距 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震中。震中距就 是震中到观测台站之间的距离,单位是千米。 另一种震中距单位是度,就是震中地球 球心连线与观测台站-球心连线的夹角,与千米 制换算:震中距(度)=(震中距(千米) 180)/(地球半径)。 估算:1度约等于110千米。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二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在地震波理论中,通常把地球介质当作均匀、各向同性和完 全弹性介质来处理,只是一种简化的假定。实践证明,这种 假定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单,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与观 测结果颇为符合的结果。 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问题,主要有动力学和运动学 两种方法。动力

4、学方法是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 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 地震面波,以及球对称模型的地球的自由振荡。该方法相对 繁琐,本书不做介绍。我们介绍的是第二种方法:运动学方 法,就是将波动方程的求解简化成波传播的射线理论,用地 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 ,同时获得地球内部构造的情况。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一、射线理论 在研究问题的尺度远大于地震波波长的情况下,可将地震波 传播当作射线来处理,从而使复杂的波动问题简化成为射线问题 。地震射线问题这和几何光学很相似。所谓地震射线,就是地震 波传播时,波阵面法线的轨迹,也即是震动由一

5、点传播到另一点 所经过的途径。 射线地震学,也叫几何地震学,是波动地震学在波长很短时 的近似。它可以由波动地震学推演出来,但更直接的是根据费马 原理。这个原理说:当一个震动由介质中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 它所经过的途径是使其传播时间为一稳定值(最大、最小或拐点) 。在一般的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 性体来对待。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设震动由A点出发,沿途径s传播到B,传播速度是 所用的时间是t,则费马 原理就是 是变分。根据这个原理,若A和B各在一个分界面的两边或 一边,就立刻得到斯涅耳的折射或反射定律。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费尔马原理费尔马原理

6、 (Fermats Principle) 光学中的Fermat定理: “光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走时(travel-time) 最小的路径”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 地震地震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 径.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学中的地震学中的FermatFermat定理不是永远成立,定理不是永远成立, 是高频情况下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渐近解。是高频情况下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渐近解。 FermatFermat定理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定理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 高频近似: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 特征尺度。 注: 当高频近似条件不满足时,地震波的传播不能

7、够用 Fermat定理来描述,必须严格求解原始的波动方程。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射线地震射线(Seismic Ray)(Seismic Ray) 能量束,能量分布呈高斯分布(Gaussian Beam) 能量束的宽度(d)反比于频率(f): d 当时, 能量束成为“线”(射线)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射线(Ray) 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射线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射线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FermatFermat原理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原理在地震学中的应用 - SnellSnell定律定律 入射波 (Incident Wave) 反射波 (Reflected W

8、ave) 透射波 (Transmitted Wave) SnellSnell定律:定律: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射线AOB的走时为: FermatFermat原理原理 FermatFermat原理原理 SnellSnell定律(定律(1 1 ) 反射点 x 应使t达到最小值。即: r h A B L xL- x V2 V1 o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r h A B L x L- x V2 V1 o 射线AOB的走时为: FermatFermat原理原理 FermatFermat原理原理 SnellSnell定律(定律(2 2 ) 反射点 x 应使t大到最小值。即: 地震

9、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射线理论在过去100年中被广泛用于地震资 料的分析和解释,由于它简明、直观、易懂且适 应性广,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与更完整的解法比 较,射线理论直截了当地给出了三位速度模型。 但射线理论也有缺陷:它是高频近似,对长 周期或者陡的速度梯度的介质就行不通;它还不 容易处理非几何效应问题。本章的射线理论只涉 及地震波的到时,而没有考虑振幅和其他细节。 这是因为,这些问题对本书已经很充分,而且很 多现代地震学的主要研究也都只用了走时资料。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二、地球介质的变化特征 地震波的传播主要取决于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的速度与地 球介质相关。 地球内部介

10、质性质的变化,主要有以下情形: 上下介质的性质、状态迥然不同,出现明显的分界面,地震 波速度出现阶梯状跳跃,如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之间。地壳 是固体,外核是液体,地幔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 上下介质的状态基本相同,但性质变化显著,呈现明显的分 界面,如地幔中的细层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在分界面上的速度 也有显著的变化。 在同一层内,地球介质也不是均匀分布的。一般来讲,由于 地球介质是分层均匀、各向同性的,地球介质的密度、弹性参数 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地震波速度也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有 两种特殊情形:一种是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称为低速层),另 一种是随着深度增加速度异常增加(称为高速层)。 地

11、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波入射到层之间的界面上时, 会产生折射、反射和波型转换 等现象。 取自由表面为xz平面,z轴垂直向下,入射面为垂直面xz。L为 P波传播方向,N垂直于L。S波分解为SV波和SH波,SV波为入 射面内的横波分量,沿N方向,SH为垂直入射面的横波分量。 三、地震波的折射、反射和转换 1. 近震情况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对于近震而言,地球的分层界面可以视为水平的。P波入射时, 界面上会产生反射P波、折射P波,反射转换SV波和折射转换SV 波,SV波入射时与P波类似;SH波入射时只有反射SH波和折射 SH波产生,没有转换波出现。因为水平面内振动的SH波

12、不可能引 起垂直面内振动的P波和SV波。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V2 V1 P1 S1 P2 S2 地震波在介面上的反、透射 练习练习 1 1: 利用费尔马原理证明存 在波型转换时的Snell 定律。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射线参数 p 是射线参数。 对于给定的射线, 射线参数是一常数 ,即在射线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临界透射 当 V2 V1 时,存在临界角 满足: 即: 问题: 此时射线参数为何值?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首波的射线参数 地震概论 第三章

13、地震波传播理论 A BV2 V1 o A B V2 V1 o V2V1 存在临界角 , 满足: A B V2 V1 OP V2 首波首波, , 侧面波侧面波 (Head waveHead wave)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A B V2 V1 OP V2 首波首波, , 侧面波侧面波 (Head waveHead wave) 练习 2: 利用费尔马原理证明上述首波的存在及其特 殊的传播路径。 x yL-x-y L h r 提示:可先考虑如下路径射线的走时,再求极值。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对于远震而言,地球曲率不能忽略,地球介质性质随 深

14、度的变化也应加以考虑。球对称介质中的地震射线 2.远震情况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球对称介质中Snell定律 d r1 r2 o C A B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球对称介质中Snell定律 d r1 r2 o C A B 在射线传播过程 中是一不变量。 (射线参数) 注意注意:球对称介质中的射线参数与 垂向变化介质中的射线参数不同。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以观测点的震中距为横坐标,地震波到达时 间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走时曲线。地震波 到达时间与震中距关系的方程称为走时方程。 四、地震波的走时曲线和走时方程 1.水平层状介质 (1)单层地壳介质模型中地震

15、波震相与走时曲线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震源在地表(h=0 ) 走时方程: T-X 关系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直达波的走时方程直达波的走时方程 T=X/V1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反射波的走时方程(1 )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反射波的走时方程(2 ) 走时方程:T-X 关系 T0 X0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首波的走时方程 走时方程:T-X 关系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直达波、反射波和首波 练习 3: 证明:当震中距(X)大 于一定值( )时,首波 将最先到达;并求出 。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震源不在地表(h0)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直达直达P P波和直达波和直达S S波震相,分别记为波震相,分别记为PgPg和和SgSg 容易导得直达波的走时方程为:容易导得直达波的走时方程为: V1 X s X T Slop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