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8368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2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计量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计量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计量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计量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基础知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基础知识 目录 检定与校准基本概念稳定性和漂移 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目录 确认周期计量法规规定注意问题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注: 1、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不特指某个操 作。 2、计量的本质特征是测量。是一种特殊测量。 计 量 测量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基本概念 计量器具(也可称测量器具),定义为: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 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它包括量具、计量仪器仪表、计量装置和标准 物质。 量具(实物量具)是指在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 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它又可分为独立量具和从属量具两种,前者如 尺子、量筒等;后者如砝码

2、等。 计量仪器仪表是将被测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 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水表、天平、温度计等。 计量装置是指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 体。如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装置,煤气表检定装置等。 计量器具 基本概念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 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 和出具检定证书 检 定 检定与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 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 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 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 准 检定与校准 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检定 1)目的是检查计量器具的合法性 2)对象是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 具 3)性质是政

3、府法制管理行为 4)主体是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5)依据是检定规程 6)结果给出检定证书,要给出是 否合格的结论 7)需要授权 校准 1)目的是检查仪器量值的准确性 2)对象是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仪 器 3)性质是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自律行为 4)主体是企事业单位或个人 5)依据是校准方法 6)结果给出校准证书或报告,无需判 定合格与否 7)无需授权,但对外开展校准要经考 核合格 稳定性和漂移 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 间恒定的能力。 稳定性的定量表示通常用两种方式: A)某计量特性在规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所 历经的时间; B)在规定时间内某计量特性所发生的变 化量。 检定或校准周期就是根据仪

4、器的稳定性 而确定的。 稳定性往往由于仪器元器件老化、零部 件磨损等因素引起。 漂移是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时间以分、小时计。例如零点漂移、 灵敏度漂移等。往往是由于外界温 度、压力、湿度变化所致。 稳定性与漂移的区别: 稳定性考核的时间比飘移更长; 稳定性的变化往往是单向的,而漂 移可能是往复的; 稳定性是不变性指标,漂移是变性 指标; 产生的原因不同。 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首次检定 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 检定 后续检定 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 定 1)周期检定 2)修理后检定 3)有效期内的检定 强制检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第九条 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

5、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 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 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 制检定。 计量器具的依法管理和强制检定 法规规定 非强制检定: 实施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进行的检定。 计量器具的依法管理和强制检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第6号公告: 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有企业依法自主管理。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企业根据计量器 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 自行确定。 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方式,由企业根据生产和 和科研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在本单位检定或送其他计 量检定机

6、构检定、测试。 法规规定 指从事计量检定 工作的技术机 构。计量检定机 构按照其职责和 法律地位的不同 分为法定计量检 定机构和一般计 量检定机构。 一般计量检定机 构:指其他部门 或企事业单位根 据需要建立的计 量检定机构。 法定计量检 定机构:为实 施计量监督管 理提供技术保 证的技术机 构。 计量检定机构 法规规定 检定证书:证明 测量器具经过检 定合格的文件。 校准证书:证明 测量器具经过校 准并表示校准结 果的文件。 检定结果通知 书:证明测量 器具经过检定 不合格的文 件。 有关证书的术语 法规规定 确认周期 不同的仪器,可靠性不一样,其确认间隔不一样。同样的测量仪器,对其测量准确

7、度要求不同,或使用 情况不一样,确认间隔也会不一样。影响仪器确认间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仪器本身的特性,或者说仪器的耐用性。影响它的因素有: 仪器的类型(电学、电子、光学、机械等); 仪器结构的复杂程度; 制造厂的生产质量。 (2)仪器的使用情况。它包括: 使用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震动、清洁情况等); 使用的频度; 操作人员技能; 维护保养情况; 核查校准的频次和方法; 校准历史记录所反映的变化趋势。 (3)用测量仪器测量产品时对仪器的准确度要求。 (4)测量仪器的可靠性目标。 (5)确认费用。 注意的问题 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正确选用计量器具,包括量程、测量范 围、使用条件、测量不确定度等。要防止“准确度越高越好”的错 误观念。 在用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准在工作 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 计量器具。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