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7719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 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相关法律法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办法2004 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 2005 相关法律法规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概念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 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 标准的人。 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 人。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

2、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 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 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法定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乙类 、 丙类 37种 甲类 2种 乙类 25种 丙类 10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3、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黑热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规定报告的病种 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 卫生部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 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重点监测疾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性病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 死亡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

4、 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性病 梅毒、 淋病、 尖锐湿疣、 软下疳、 生殖器疱疹、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非淋菌性尿道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 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 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围性 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 毒、四肢瘫、截瘫、单瘫、暂短性肢体 麻痹。 不明原因肺炎 发热(38) 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象学 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 类计数减少 经抗生素

5、规范治疗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疫情报告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疫情报告程序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 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疫情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 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 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 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 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

6、报告 疫情报告时限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 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 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 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 库。 疫情报告时限 卫生部规定1岁以下儿童发生(AFP) 的病例要报告。 脊髓灰质炎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其他疾 病在12小时内报告。 疫情报告时限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小时内 电话 性病 24小时内 卡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 12小时内 卡 死亡病例 7天内 死亡证明 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防治法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加强环境卫生建设 建立传染病

7、监测报告制度 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传染病防治法 疫情控制传染病防治法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 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 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 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疫情控制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 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 治疗措施。 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 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 及医疗

8、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 毒和无害化处置。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 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 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 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 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 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 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

9、宣布。 医疗救治 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 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 病医院。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 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 予以销毁。 医疗救治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 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 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 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 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

10、印件一并转 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来院病人及陪同人员 非发热、非感染性疾病病人 发热病人、感染性疾病病人 (给呼吸道感染病人发放口罩、检查X线) 普通门诊就诊 感染疾病科门诊医生进行排查 排除传染病病人医学留观病人 留在医院指定地点 定点医院 解除观察 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 回家转至其他病房留院继续治疗 预检分诊处测体温 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 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 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 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

11、除的处分 ,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 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 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 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 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 、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法律责任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 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 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 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 使用的;

12、(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 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 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 信息、资料的。 疫情报告程序 临床科室(首诊医生) 预防保健科或院总值班 区疾病控制中心 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每一个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均为责任疫 情报告人,疫情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责任 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 即报告传染病疫情。 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 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 炭疽病人、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 或疑似病人,要求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 保健科(

13、88782503),夜间和节假日报告院 总值班(88782252)。同时填报传染病疫情 卡片。预防保健科和院总值班接到疫情报告 后,立即电话报告朝阳区疾病控制中心和主 管领导。 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 、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 要求在6小时内填报疫情报告卡。同时电话 报告预防保健科。 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 应当在24小时内填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由预防保 健科在24 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

14、小时内电话报告医务科和预防保健科,由医务科上报 区卫生局。 责任疫情报告人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准确、 项目齐全、字迹清楚、疑似传染病报告卡,确诊后及 时填报订正卡。 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 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设专人负责管理。化验 科设有化验登记本。 医护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 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医务人员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 不得瞒报、缓报、慌报。

15、 新入院的医师必须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 防治法和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有关法律法规知 识培训。 责任疫情报告人迟报、漏报、不按规定报告传染 病疫情卡时,按照规定落实奖惩制度;对造成传 染病传播和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 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 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 现住址(详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