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7354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57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F832.0 单位代码: 10335 学 号: 20801064 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论文题目:中文论文题目: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英文论文题目:英文论文题目: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申请人姓名: 鲁瑞隆 指导教师: 汪建坤 合作导师: 专业名称: 金融学 研究方向: 货币政策 所在学院: 经济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0 年年 6 月月 1 日日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

2、研究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阅人 1: 匿名评审 评阅人 2: 匿名评审 评阅人 3: 匿名评审 评阅人 4: 评阅人 5: 答辩委员会主席: 周生春,教授,浙江大学 委员 1: 陈凌,教授,浙江大学 委员 2: 许庆明,教授,浙江大学 委员 3: 汪建坤,副教授,浙江大学 委员 4: 委员 5: 答辩日期: 2010 年 6 月 1 日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浙江大

3、学浙江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 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致

4、 谢 致 谢 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过去,回顾这两年来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慨很 多。 在这两年里, 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感激。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汪建坤副教授。汪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渊博的学术知 识、丰富的实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本文从选题、搜集资料、修改到最终定稿, 都离不开汪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无私帮助。 除了在学术上给予我很大帮助和支持以 外,汪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给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为 人处世之道,这些一定会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其次,还要感谢张劲、兰天剑、杨金科、陈垦、张信、韩迪铮等同学,感谢 他们在我论文写作遇到困难

5、时提供的帮助,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姐姐,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默默关心 和支持。 I 摘 要 摘 要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是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紧缩性货 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效果是不对称的,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经济学家的 重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研究我国货币 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在目前来说显得格外有意义, 对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 今后货币政策操作都能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 1984 年到 2009 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接着利用 我国从 1998 年到 2009 年的季度数据,选取

6、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M0、M1、M2 作为货币政策代表变量,选取 GDP 作为产出变量,选择 CPI 作为价格变量,同时 还引入房地产价格指数 HP 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 SP, 运用 VAR 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探讨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 确实存在非对称性效应, 紧缩性货币政策对 GDP 和 CPI 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 策,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 HP 的影响大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最后本文在国外现有 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经济情况分析出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并 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货币供应量 VAR

7、模型 II III Abstract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means that the effect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effect of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are asymmetric. Now, this issue has drawn increasingly more attention by economists.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ts getting mo

8、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operate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seems to be much more significant right now, whic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help operate th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main part, we first review

9、ed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erated during 1984 to 2009. Then we use Chinas quarterly date from 1998 to 2009, selecting three levels of money supply, M0, M1, M2 on behalf of the monetary policys variable, selecting GDP as an output variable, CPI as the price variable. Besides, we also the take the re

10、al estate price index (HP) and the stock market price index (SP) into account, using VAR model during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symmetry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 the existence of asymmetric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e

11、effect of tight monetary policy on GDP and CPI is greater than the impact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while the effect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on the HP is greater than the impact of the tight monetary policy. Finally,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reasons for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monetar

12、y policy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the latest economic situation in China. In the end, we draw the conclusions and raise sever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 monetary policy asymmetric effect money supply VAR model 目 次目 次 致致 谢谢. I 摘摘 要要.II ABSTRACT.III 目目 次次. IV 1 引言引言.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2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