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6836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ldflow6.1中文教程第13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3 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 第13 章 光学双折射案例分析 双折射是塑料光学元件面临的主要成型问题。 双折射会使透过光学元件的光 线产生相位差,在成像时出现双重影像,对成像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且很难通过 像差矫正来完全消除。 双折射主要由塑料制品内部光学各向异性所致。 填充过程中塑胶分子定向及 由此产生的热应力是注塑成型的塑胶光学元件产生双折射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可以运用 moldflow 翘曲模块中“3D 网格双折射分析”功能来分 析成型过程对塑料光学元件品质的影响,预测在当前制品造型、 成型工艺下塑胶 下光学元件成型后,从不同的光学指标判断制品是否存在光学缺陷, 并可根据当 前存在的

2、问题,做出及时的改善与调整, 从而达到在模具设计段消除制品成型缺 陷、快速投入量产的目的。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应用 Moldflow 双折射分析功能,我们先来讲述双折射原 理。 13.1 光学双折射原理 光波是一种横波。光波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光振动的方向 特性即光的偏振性。根据光矢量对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情形,光可分为自然光、和 偏振光。 13.1.1 自然光和偏振光 普遍光源如太阳、白炽灯、钠灯等发光时,各光波列振动方向、频率和位相 不尽相同,光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取各方向的几率相等, 自然光可 分解为两个任意互相垂直方向、振幅相等、没有任何相位关系的偏振光,即光矢 量

3、具有轴对称性、均匀分布、各方向振动的振幅相同的特性。如果光矢量的振动 相对于传播方向失去对称特性的光统称为偏振光。 13.1.2 晶体双折射现象 图 13-1 寻常光和非常光 当自然光沿任意方向入射到晶体表面上, 将在透明材料内沿两个不同方向产 生两束折射光,这就是双折射现象。这是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造成的。 双折射时产生的两束折射光是振动面相互垂直,质量很高的偏振光。 实验证 明,其中一束偏振光遵循折射定律,称为寻常光或 o 光,另一束不遵循折射定 律称为非常光或 e 光。这两束光的传播速度有快慢的差异,经过在传播路径上 的累计后,会产生光波相位上的落差,称为光的相位差。它们在透明介质中经过

4、的路径越长,射出后两束光线分得愈开。 在晶体材料中, 还存在某些特殊方向, 当自然光沿该方向入射时, o 光、 e 光 将沿相同方向以相同速度传播,这时就不会出现双折射现象。 这个方向称为晶体 的光轴。 13.2 热塑性材料应力双折射现象 一些晶体物质在没有应力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双折射现象。 但绝大多数塑胶材 料属于非结晶性(非结晶性塑料并不是绝对不存在结晶现象,只是结晶率非常 低) ,晶体双折射现象在非结晶性塑胶材料制品光学缺陷中占的几率很小,而制 品内部的残余应力会使制品产生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是引起制 品出现双折射的主要诱发原因。 在以下小节中我们将重点讲述热塑性塑胶材料应 力双折射现象。

5、 利用偏振光观察应力比较大的透明塑胶制品时, 由于寻常光和非常光存在相 位差,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光波的叠加和抵消,使光线在亮度上相互消长,产生 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级数与材料内部的主轴应力差值成正比, 代表着材料 受力的状况。 对于多数透明材料制品,光的折射率与光的传播方向和光的偏振无关, 但是 制品内部的应力会改变穿过的光线的折射率。 如果制品内部各个方向上应力分布 不均,那么经过此处的光的折射率就取决 于入射光线偏振的程度。 双折射对制品光学性能的影响跟制品内部主轴应力 方向、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偏振程度有关。 光在穿过制品时,即使光是垂直射入制品表面, 如果光的传播方向与制品内 部主轴应

6、力不平行, 在折射光线中就会出现正常折射光 (o 光) 和非常折射光 (e 光) 。这两种光线的速度有快慢上的差异,经过传播路径上的累计,射出后两束 光线会出现偏离,产生双重影像,影响塑料光学元件的成像品质。 13.3 热塑性材料应力双折射流程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讲述完整的热塑性塑胶材料应力双折射分析流程。 13.3.1 导入制品模型 图 13-2“模型输入”对话框 单击“导入模型”指令,选择副本文件,点击“确定”按钮,弹出“输入” 对话框,如图 13-2 所示。选择网格类型为“3D” 。请注意,应力双折射分析需 要精确计算制品不同部位的应力对双折射光线的影响,在 Moldflow6.1 中,

7、 只有 3D 网格支持应力双折射分析选择模型单位为“毫米” 。点击“确定”按钮,弹出 “创建工程”对话框,如图 13-3 所示。在“工程名称”文本框输入工程名称, 在“创建位置”文本框选择文件保存路径。 图 13-3“创建工程”对话框 点击“确定”按钮,透镜被成功导入 Moldflow 中,如图 13-4 所示。 图 13-4 透镜模型 13.3.2 设置成型工艺和分析类型 点击“分析” ,在“选择成型工艺”中,选择“热塑性注塑成型” 。为了得到 确切的双折射分析结果,我们选择在“设置分析顺序”中选择完整的过程,选择 的分析序列为“冷却+流动+翘曲” 。 13.3.3 选择成型材料 案例中透镜

8、的成型材料为 PMMA。PMMA 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及耐气侯变化特 性,白光的穿透性高达 92%,经常用作各种普通镜片或光学元件的制造。本次我们采用 Moldflow 材料 数据库中光学属性数据已得到准确验证、牌号为 Sumipex HT55X 的 PMMA,它的 制造商为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图 13-5 是 Sumipex HT55X 的光学属性 对话框。 图 13-5 光学属性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重要数据包括未取向材料的折射率 1.49、应力-光学系数和在参 考温度下粘弹性光学延迟谱。 目前 Moldflow6.1 中只有六种透明塑胶材料包含经过精确检测得到

9、的光学 属性数据。用户如需对这六种以外的透明塑胶材料进行双折射分析, 必须输入必 要的光学属性数据,包括未取向材料的折射率、应力-光学系数和在参考温度下 粘弹性光学延迟谱,而且这些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精确的检测,才能真实地预测 透明元件是否存在光学缺陷。 13.3.4 划分 3D 网格 3D 网格一般数目很大,在 3D 网格案例中进行建模操作速度相比表面网格 和中面网格较慢。模型导入后,建议首先查看模型的定向。如果模型定向和开模 方向有误,应在划分 3D 网格之前将模型按正确开模方向定向。 点击“生成网格”按钮,首先弹出图 13-6 的对话框,提示用户这一步操作 将先生成初始表面网格。在模型表面

10、生成表面网格后, 用户需要仔细检查表面网 格是否存在缺陷。如果表面网格存在缺陷, 参照一般修补表面问题网格的方法进 行修补。在初始表面网格完好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网格划分,才能生成高质量的 3D 网格。 图 13-6 3D 网格生成信息提示栏 点击“确定“按钮,弹出“生成网格”对话框,如图 13-7 所示。我们可以 看到,在生成 3D 网格前,这一步生成初始表面网格相对于生成最终表面网格的 控制方式少了匹配率的优化等控制途径。 图 13-7 生成初始表面网格 初始表面网格的边长值决定 3D 网格的边长值,所以不宜将初始表面网格的 边长值设定得太大,这样生成的表面网格面积比较小,在模型厚度上划分多层

11、 3D 网格后不会使内层 3D 网格过于扁平, 接近表层的内层 3D 网格顶点不会有凸 出模型表面的趋势。 初始表面网格生成后,查看网格质量。点击“网格统计”按钮,弹出“网格 统计”对话框,如图 13-8 所示。 图 13-8 初始网格信息统计栏 在网格信息统计栏没有网格匹配率的统计数据,只有其它必要的网格信息。 从图 13-8 我们可以看出,初始表面网格除了有纵横比大于允许值外,并无其它 网格缺陷。对于初始网格存在的所有问题, 只需要参照修补最终表面网格的步骤 逐一进行诊断和修补即可。 3D 网格对网格纵横比的要求相对表面网格和中面网格更为严格。建议在初 始表面网格段将所有网格的纵横比控制在

12、 15 以下,获得纵横比较小的 3D 网格。 将问题网格修补完毕后,再一次点击“生成网格”按钮,生成最终的 3D 网 格。在“生成网格”对话框中,点击“四面体细化”按钮,设置 3D 网格的划分 控制方式,如图 13-9 所示。在“厚度方向的最大单元数”文本框输入网格的最 大控制层数。为了充分捕获双折射的细微变化过程,建议 3D 网格的层数至少控 制在 10 层或更多,以此保证分析结果的精确度。根据以往多次 3D 网格划分的 经验,模型上 3D 网格的层数与网格的纵横比必须对应。当分析的类型需要较多 网格层数时,必须将初始表面网格的边长值控制到足够小,才能获得高质量的 3D 网格。 图 13-9

13、“3D 网格生成”对话框 点击 “立即划分网格” 指令, 生成最终的 3D 网格, 如图 13-10 所示。 图 13-11 为模型局部厚度上剖视图。 图 13-10 3D 网格模型 图 13-11 模型局部厚度方向剖视图 13.3.5 创建浇注系统 本案例中制品采用边浇口、两穴成型。模型及浇注系统如图 13-12 所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品的内应力,我们采用 S 型流道,使熔融塑胶在进入型 腔前形成平稳的料流。 图 13-12 浇注系统 点击“连通性诊断”按钮,点击模型上任意实体,查看两穴制品的连通性。 如果两穴制品与浇注系统均以蓝色显示, 证明制品与浇注系统处于正常的连通状 态; 如果

14、有实体以红色显示, 表示蓝色实体与红色实体在分界未连通, 应通过 “合 并节点”或其它方式进行修补。 13.3.6 创建冷却系统 为了使两穴制品得到均衡的冷却,以使制品不同部位冷却收缩速率趋于一 致,两个模穴的水路排布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如图 13-13 正视图和图 13-14 侧 视图所示。冷却介质为 1#纯水,入水口水温为 50。 图 13-13 水路排布正视图 图 13-14 水路排布侧视图 点击“冷却回路诊断”按钮,查看水路是否正确设置。如果水路均处于正确 的设置状态,就不会在主窗口显示诊断图标;如果存在未正确设置的水路,就会 在主窗口右侧出现诊断图标,有问题的水路以红色高亮显示。 经常

15、出现的问题水 路包括未设置入水口、重叠水路、同一回路存在未连通部分等。 13.3.7 成型参数设置 以下是成型参数详细设置过程。第一页为冷却分析参数设置页面,如图 13-15 所示。为了在前期得到一个合理的成型周期, “注射+保压+冷却时间”采 用“自动”控制方式。 图 13-15 冷却参数设置页面 第二页为流动分析参数设置页面,如图 13-16 所示。 “充填控制”方式为注 射时间 2.5s。 “速度/压力切换”采用“自动”控制。 图 13-16 流动参数设置页面 “保压控制”方式为“%充填压力与时间” ,分两段保压。第一段保压压力为 最高充填压力的 80%, 作用时间为 2 秒; 第二段保

16、压压力为最高充填压力的 70%, 作用时间为 2 秒,如图 13-17 所示。 图 13-17 保压控制曲线图 第三页为翘曲分析参数控制页面,如图 13-18 所示。勾选“使用网格聚合和 第二顺序四面体单元” ,优化分析时间。 “并行的线程数”选用系统默认的“单一 线程” 。 如果选择单一线程,并行线程方案将不会被采用。 用户可以指定线程数也可 以选择最大线程数。如果用户选择最大线程数, 在分析计算时将利用所有并行的 处理器,会大大提高数据交换速率,缩短分析时间。 采用并行线程,AMG 矩阵求解器一定要处于勾选状态;采用单一线程时 AMG 矩阵求解器不会被应用。 图 13-18 翘曲分析控制设置页面 13.3.8 双折射分析结果 在 3D 网格分析中, 浇口尺寸采用浇口内有效流动面积, 所以在结果显示中, 浇口形状一般不是当初手动创建的截面形状, 而已经被换算成截面形状为圆的圆 柱或圆锥形浇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