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测量 梁建昌 主要内容 u三四高程控制测量 u二等水准测量 u三角高程测量 l 高程基准面:地面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 大地水准面、高程为零 基准面测定 l 验潮站:长期观测海水面水位升降的工作称为验 潮,进行这项工作的场所称为验潮站 位置适中 半日潮有规律 不在江河入海口 海面开阔、无岛礁 海底平坦,水深在10m以上 4.1 三、四高程控制测量 (一)综述 l“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 青岛验潮站1950年至1956年7年潮汐资料 不足:所采用的验潮资料时间较短不到潮汐变化 的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一般为18.61年),验潮资 料中含有粗差 l“1985国家高程基准” 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19年间的验潮资料 为什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能根据一个验潮站所 求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基准面? l国家高程系统采用国家高程系统,现采用“1985国家 高程基准” 水准原点 为长期、牢固,作为传递高程的起算点 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将它与验潮站的水准标尺进 行联测,以此高程作为全国各地推算高程的依据 “19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水准原点的高程为 72.2604m。
“1985国家高程基准” 从1988年1月1日开始启用 l高程控制测量按用途分为: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城市 高程控制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 ★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按精度分为国家一、二、三、四等 ☆国家一、二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骨干和全面基 础控制网,其水准测量工作称为精密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直接为测制地形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用 高程控制测量分类和等级 ★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分为二、三、四等和图根水准 测量 ★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分为二、三、四、五等以及图根 水准测量 ☆地形测量中,最基本的高程控制测量是四等水准测 量和等外水准测量 l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 程测量方法 l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通过采用对向观或中间设 站观测等方法可以代替四等及其以下等级水准测量 附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独立水准网 附合水准网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1.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1)基本规定 l 采用尺垫作转点尺承观测应成像清晰、稳定,否则 应缩短视线长度; l 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l 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2.三、四水准测量观测 l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 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 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l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观测当水准路线为附 合路线或闭合路线时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 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1. 水准面不平行性 重力位能:随着位置和重力加速度大小而变化的位能. g为重力加速度;h为单位质点所处的高度 取地球上取上、下两相邻水准 面,它们的位能不等,下面小,设 为W;上面大,则为W+ΔW,由于 它们都是等位面,因此在A、B两点 : 4.2 二等水准测量 (一)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性及高程系统 在同一水准面上的不同点重力加速度g值是不同 的,△hA与△hB必定不相等,也就是说,水准面不是 相互平行的,这是水准面的一个重要特性,称为水准 面不平行性 重力加速度值g是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纬度 较低的赤道处有较小的值,而在两极处值较大,因此 ,水准面是相互不平行的、且为向两极收敛的、接近 椭圆形的曲面 即使水准测量完全没有误差,这个水准环形路线的闭合差也 不为零在闭合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所产生的 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的影响有: (1)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的高差随路线不同而有差异 (2)闭闭合环环形路线闭线闭 合差不等于零,称为为理论闭论闭 合差 因为水准面的不平行性,所以有 : (1)正高高程系统 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 高程(简称正高),即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 面的距离 在大地测量中定义下面三种高程系统: 正高,正常高,力高高程系 2.三 种高程系统 则:B点的正高为: 式中: 为铅垂线BC上的平均重力加速度值 B C dHdh W = WB W = W0 O 大地水准面 A点水准面 A 过B点的水准面与 大地水准面之间的 位能差 位差唯一: 某点正高不随水准测量路线的不同而有差异 正高高程是唯一确定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地面的高程 但地面一点的正高高程不能精确求得 (2)正常高高程系统 将正高系统中不能精确测定的 用正常重力 代 替,得到的一种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 正常高可以精确求得,其数值也不随水准路线而 异,是惟一确定的 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 一系统 地面高度H处的点的正 常重力计算: 水准椭球面上的 正常重力值。
正常高与正高不同,它不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距 离,而是地面点到一个与大地水准面极为接近的基准 面的距离,这个基准面就称为似大地水准面 似大地水准面是由地面沿垂线向下量取正常高所得的 点形成的连续曲面,它不是水准面,只是用以计算的 辅助面 正常高就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以铅垂线为基 准线的高程系统. 对任意一点正常高和正高的差值 对同一重力水准面的两点而言,它们的位能相等,但沿 铅垂线到两点的平均重力加速度和平均重力值不等,所 以在同一重力水准面上两点的正高或正常高是不相等的 一点的力高就是水准面 在纬度45处的正常高 一点的地区力高就是水准 面在该测区平均纬度处的正 常高 力高保证了 同一水准面上的各点高程都相同 (3)力高和地区力高系统 大地高高程系统 大地高:地面上某点沿法线到参考椭求面的距离 大地高高程系统:以椭求面为基准面,以法线为基准线 的高程系统 参考椭求面与大地水准面的差距就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 参考椭求面与似大地水准面的差距就称为高程异常 (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3 观测误差 (在精密水准测量中影响很小,不到0.1mm ) 2外界因素 (水准标尺长度误差影响) 1仪器误差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的误差影响 (1)i角的误差影响 由于检校残差,水准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不能保持水平 ,使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产生误差,并且与视距成正比。
对一测站高差的影响: 对一测段高差的影响: 设i=15″,要求δs 对高差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的程度,如δs =0.lmm,那么前后视距之差的容许值为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每站前后视距差≦1m;每测段前后视累计视距差≦ 3m 可见,在i角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测站上的前后视距 相等或一个测段的前后视距总和相等,则在观测高差中由 于i角的误差影响可以得到消除 (2)φ 角误差的影响 当仪器不存在i角,则在仪器的竖轴严格铅垂时, 交叉误差φ并不影响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因为仪 器在水平方向转动时,视准轴与水准轴在垂直面上 的投影仍保持互相平行,因此对水准测量并无不利 影响 当仪器的竖轴倾斜时,如与视准轴正交的方向倾斜 一个角度,那么这时视准轴虽然仍在水平位置,但 水准轴两端却产生倾斜,从而水准气泡偏离居中位 置; (2)φ 角误差的影响 仪器在水平方向转动时,水准气泡将移动,当重新 调整水准气泡居中进行观测时,视准轴就会偏离水 平位置而倾斜,显然它将影响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 为了减少这种误差对水准测量成果的影响,应对水 准仪上的圆水准器进行检验与校正和对交叉误差φ 进行检验与校正。
(3)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 仪器受热的部位不同,对i角的影响也显著不同: u当太阳射向物镜和目镜端影响最大; u旁射水准管一侧时,影响较小; u旁射与水准管相对的另一侧时,影响最小 实验表明,当仪器周围的温度均匀地每变化1C时 ,i角将平均变化约为0.5",有时竟可达到1~2 " pi角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复杂,对高差的影响是难以 用改变观测程序的办法来完全消除;而且在往返测不 符值中也不能完全被发现,这就使高差中数受到系统 性的误差影响; p 减弱这种误差影响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仪器受辐射热 的影响,以减小i角的复杂变化同时,在观测开始 前应将仪器预先从箱中取出,使仪器充分地与周围空 气温度一致 p 若在观测的较短时间段内,i角受温度的影响, 与时间成比例地均匀变化,则可以采取改变观测 程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消除或削弱这种误差 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奇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 偶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 将测段的测站数安排成偶数站,对于削减由于角变化对 观测高差的误差影响也是必要的 由于i角的变化不完全按照与时间成比例地均匀变化,相 邻奇偶测站的视距也不一定相等,所以按上述程序进行观测 ,只能说基本上消除由于i角变化的误差影响。
2.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影响 (1)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的影响 在精密水准测量作业中必须使用经过检验的水准标尺 设f为水准标尺每米间隔平均真长误差,则对一个测 站的观测高差h应加的改正数为 对于一个测段来说,应加的改正数为 式中 为一个测段各测站观测高差之和 (2)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的影响 测站Ⅰ 测站Ⅱ 在两相邻测站的观测高差之和中抵消了误差的影响, 故在实际水准测量作业中各测段的测站数应安排成偶数 ,且在相邻测站上使两水准标尺轮流作为前视尺和后视 尺 3.仪器和水准标尺(尺台或尺桩)垂直位移的影响 (1)仪器下沉 仪器和水准标尺在垂直方向位移所产生的误差,是精密 水准测量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 “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所 测得的基辅高差取平均值, 可较好地消除仪器的脚架随 时间而逐渐下沉的误差影响 基面测得的高差: 辅面测得的高差: 基辅高差的平均值: 进行往返测,高差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水准标 尺(尺台或尺桩)下沉的误差影响可大大减少所以水 准测量一般都要求进行往返测往返测尽可能路线相同 (2)水准标尺(尺台或尺桩)下沉 水准标尺(尺台或尺桩)的垂直位移,主要是发生在 迁站的过程中,由原来的前视尺转为后视尺而产生下沉 ,于是总使后视读数偏大,使各测站的观测高差都偏大 ,成为系统性的误差影响。
在实际作业中,我们要尽量设法减少水准标尺的垂 直位移,如立尺点要选在中等坚实的土壤上;水准 标尺立于尺台后至少要半分钟后才进行观测,这样 可以减少其垂直位移量,从而减少其误差影响 有时仪器脚架和尺台(或尺桩)也会发生上升现象 ,就是当我们用力将脚架或尺台压入地下之后,在 我们不再用力的情况下,土壤的反作用有时会使脚 架或尺台逐渐上升,如果水准测量路线沿着土壤性 质相同的路线敷设,而每次都有这种上升的现象发 生,结果会产生系统性质的误差影响,根据研究, 这种误差可以达到相当大的数值 4.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p 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进行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 相等,视线弯曲的程度也相同,因此,在观测高差 中就可以消除这种误差影响 p 越接近地面的大气层,密度的梯度越大若前后视 线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则前后视线在垂直面内的弯 曲程度也不同,折光影响也就不同 如通过一个较 长的坡度时 p 为了减弱垂直折光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应使前后视 距尽量相等,并使视线离地面有足够的高度,在坡 度较大的水准路线上进行作业时应适当缩短视距 p在日出后半小时左右和日落前半小时左右这两段 时间内,由于地表面的吸热和散热,使近地面的 大气密度和折光差变化迅速而无规律,故不宜进 行观测; p在中午一段时间内,由于太阳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