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5380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16-新理念、新概念讲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城市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 ”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其内涵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 模式一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内涵也不断得到发展。 原苏联生态学家扬诺斯基(OYanitsky,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 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 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 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Sister(1987)则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 (ecologically healthy city),是紧凑、

2、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 聚居地。 黄光宇教授(1989)则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 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 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 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 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而中国江西省宜春“生态市”是在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几个典型事 例(生态田、生态户、生态村、生态农场、生态县等)的科研工作 与设想及城市生态系统与乡村生态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 。这里生态市是应用复合生

3、态系统的理论、智力圈的学说、环境 科学的知识、生态工程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的手段,在一个市的范 围内,对人类生态环境大系统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调控的 探讨,来人工调控乃至设计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 最优化,能流、物流最通畅,调节、控制最自如。在这个系统中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融合高效的,社会繁荣昌盛 、人民生活富裕;生态良性循环,达到既富当代,又富后代的持 续发展之目的。 人人类类类类文明的文明的进进进进步步历历历历程程农业 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城市的城市的进进进进步步历历历历程程农业 城市工业城市生态城市 人类不同发展时期社会文明特征比较 农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生态

4、文明社会 人类住区形式以乡村为主以城市为主 城乡融合(生态城 市) 社会中心产业农业工业知识信息业 资源开发方向自然自然智力 能源薪材、畜力石油、煤可再生能源为主 技术形式农耕技术工业技术知识信息技术 城乡关系混沌、并存分离、对立融合、共生 人与自然关系敬畏顺应掠夺统治协调共处 价值观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人文主义 阴阳观阴盛阳衰阳亢阴虚阴阳平衡 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期,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城市与乡村融 合发展,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两者相互协调、平等地发 展,互为补充。 在经济上,城乡形成统一的产业体系,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 态化经营,产业划分不再带有城或乡地域特征,即消

5、除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相对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虽然下降至最低,但生产效率高, 并能与其共同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在社会文化上,城乡社会建立起统一的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服 务体系,人口素质获得共同的提高和进步,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 ;消除城乡户籍制,全体社会成员,无所谓城市人,还是乡村人,人 尽其才,大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较低,这些人 就像在工厂、企业从事劳动的人一样,同样享受城市的自由与方便, 只是分工上的不同。 在社区建设上,原来十分分散、孤立的乡村居民点实现相对集中式发 展,形成一定规模的聚居地,有相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享有与 城市社区基本相同的文明条件。人类

6、住区形式表现为“城乡融合体”,即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面向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思想经历了生态自 发(直觉)-生态失落-生态觉醒-生态自觉 几个阶段,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关系从敬畏顺应- -控制征服-保护利用-协调共处的变迁。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 可见,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在对工业文明时代城 乡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更为高级的人类生存空间系 统。 简而言之,生态城市就是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 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自然系统和谐、持 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 式。 生态城市已

7、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概念,是一个高度城市 化区域,而且也超越了狭隘的环境观念,融合了社会、经济、技 术和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不仅要实现社会文化生态、经济技术生态、自然环境生 态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 的整 体和谐。 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未来走向,不同社会 团体、组织、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设 想,如国际上的“绿色城市”、“健康城市” 、“普世城”,国内提出的“园林城市”、 “ 环保模范城市” 、“山水城市”等,它们与 生态城市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差别 。 “可持续城市”、“卫生城市”、“信息城市” 、“文明城市” 生态城市的特征 和谐性 高效性 整体性

8、多样性 全球性 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市 众所周知,人的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总结出来的。要长 智慧非得勤学习不可。学而知之,学而智之,学而能之,乃是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一个真理。因此,重视学习,倡导学习,投资学习,是当今世界的 一大发展趋势。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生学习会议”,提出“终生学 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强调如果没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 21世纪生存。目前,西方流行着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 “一年不学习 ,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如此高额的“知识折旧率”,许 多国家提出并实施“学习型政府”、 “学习型城市”、 “学习型

9、企业”和“学习 型公民”的口号与战略,以不断增长人的智慧和才能,应对信息社会和知识 经济时代。 2001年5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 出“五点主张”其中第二点就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城市由学习型社会延伸而来,是对学习型社会的进一步 深化。 学习型社会或称学习化社会,是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任何时候、 任何领域、任何过程之中的社会,是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 处学习的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 天中指出:学习化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 其基本特点包括:教育的全民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即人人都 有平等的受

10、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资源共享、个人的一生都 能接受教育;学习的充分个性化,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 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学习 的开放化,即教育时间、教育场所、教育机构之间和教育形式 都开放;学习的网络化,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形式 。 学习型城市,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学习型城市应该是每个市民都认识到学 习的重要性,都具有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在学习型城市中, 每个行业、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时时刻刻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行为的终身化。在学习型城市中,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 方式。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人的一生

11、无法区分成“学 习阶段”和“工作阶段”,而是强调终身学习,社会将为每个 人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 学习体系的社会化。学习型城市中学习体系将不再局限于传 统意义上的学校系统,而是充分整合社会系统中各种可以利 用的教育资源,构建社会化的学习体系; 学习方式的科学化。学习型城市中的组织和个人不仅要有学 习的愿望,而且还有科学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愿意学,而且 要善于学。 总之,学习型城市的特点是全民重视学习、全 民开展学习、全民不断学习和全民善于学习; 学习将由个人行为转向群体行为,教育将由阶 段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学习型城市的关键要素:市民素质与终身教育 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