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5065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了,不列颠尼亚综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上上 课课 奥斯维辛集中营 广义 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狭 义 消息 新闻 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 实。 新 闻 的 主 要 结 构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

2、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消息是以简要的 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 实的一种体裁,也是 最广泛,最经常采用 的新闻体裁。消息通 常由三个部分构成, 即标题、导语和主 体。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1、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周婷 杨兴 获第获第8 8届届“ “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 ”消息类一等奖消息类一等奖 导语导语(第(第1 1段):段):“ “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英国号离开,英国 对香港统治的

3、结束对香港统治的结束。 主体主体(第(第2 21010 段):以时间段):以时间 为序,具体记为序,具体记 叙告别仪式。叙告别仪式。 别了不列颠尼亚 4 4:30 30 港督降旗港督降旗 6 6:15 15 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 7 7:45 45 “ “威尔士军营威尔士军营” ”降旗降旗 子夜时分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 0:40 40 “ “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 ”号离港号离港 4 4:40 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结语结语(第(第1111段段 ) 英国殖民统治终结 背景 港督府变迁 历史反思、不忘国耻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

4、,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 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 “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 影。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 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 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 香港回归谈判:香港回归谈判: 19821982年年6 6月至月至19831983年年6 6月月, ,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英国

5、提出继续统治香港, , 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 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 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1997年要收回的年要收回的 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 立立48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 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邓小平又 说:

6、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 成,中国也要收回。成,中国也要收回。” 19831983年年7 7月至月至19841984年年9 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 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 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1984年年1212月签署月签署 了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本文是一篇特写性消息,特写也称新闻速 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 ”的手法反映事实,是

7、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 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 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 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 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 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 的几个重要场景。请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 彭定康接过降下来 的旗帜 第一场景:点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 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二场景: 4点40分, 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 总督府 添马舰降旗仪式 第三场景:时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 结束的告别仪式, 降下英国国

8、旗(第五自然段) 第四场景:7时45分,港岛广场 第二次降旗仪式(第五自然段) 第五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 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 自然段) 第六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 起。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

9、标志意义的最 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 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 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 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 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 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 来的?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 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 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短新闻力求简短,但本新闻在有些地方却用了“ 闲笔”,如第四

10、段,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的笔 墨介绍港督府,这样写有何作用? 首先,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空间,因 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港督府是4时40分,此 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小时35分,这 样可以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 景。 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 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 大的另一体现。 从哪一角度来写新闻的?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 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分析, 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 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 “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 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 的历史厚重感。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住 港 三 军 欢 庆 香 港 回 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