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4458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 张锦秋 摘 要 作者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 ,并结合实践 ,叙述如何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吸取传统 建筑设计理念的精华。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源远流长、内涵丰厚。 作为 一个建筑师 ,我认为其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三 点: 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环境理论 “风水”; 以人为本的观念所造就的“礼制 法式”的 营造体系; 传统空间意识虚实相生、时空一 体、情景交融的空间美。 这三点是传统建筑设 计理念的要领 ,也是精华最多的部分。 考工记说: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 而不良 ,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说的是建筑只

2、 是材料好、工艺精巧尚不能算“良” ,还必须合 乎天时、地气 ,与自然谐调才称得上是佳作。 “因天时、就地利” ,肯定自然、顺应自然 ,在自 然环境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和形态 ,而不 是与自然相抗衡。纵览中国古代建筑史 ,大而 至城市、小至建筑单体 ,莫不如此。 反映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环境理论 “风水”指导着传统建筑的“相地立基”。 “风 水”理论起源于先民的择地定居。 著作始出于 汉代 ,成熟于唐代 ,至明清日臻完善。 “风水” 告诉人们怎样观察自然环境 ,怎样处理建筑 与山水的关系 ,怎样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而且用“千尺为势、百尺为形”这样简明的语 言 ,道出了形势与尺度的法则。 中国

3、传统建筑 体现的深奥哲理和严密的逻辑 ,与风水学说 中强调自然界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 有机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基于这些理念 ,传 统建筑规划设计中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 , 把人与自然、自我与宇宙加以统一 ,从而造成 人工与自然、群体与个体、主体与配体融汇贯 通、统一谐调而又气韵生动的效果。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 “风水”是从古代沿 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既是一种有关环 境与人的学问 ,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 ,又 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民俗 ,一种择吉避凶的数 术 ,精华与糟粕统而有之。 对“风水”的研究在 当代中国尚处于初步阶段 ,有待于深化。 九千年来 ,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是为人而 建造

4、的。 如果说希腊、罗马的神庙和歌特式教 堂表现着神的崇高神圣 ,那么中国的庙宇则 展示着佛门的宁静祥和。 庙宇是扩大了的宅 院。 人们象供奉先辈一样来供奉神明。 在历 史上就有不少宅为寺的例子。 中国传统建 筑设计理念包含着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 建 筑反映着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自周朝开始 ,长达三千年的封建社会由 礼制规范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相应地逐渐产 生了建筑的形式制度。到唐朝 ,对长安城官员 和百姓住宅的门的开启方位、厅堂大小、建筑 形式及装修都有严格规定。 宋朝遵循礼制而 形成的营造法式则进一步从技术上、工料 上保证了建筑形制的体现 ,构成了一套完整 的营造体系。 清代的“工部则

5、例”与此一脉相 承。 依照房主的社会地位选择相应的建筑形 制 ,建筑构件的形与数被赋予了礼制的内容。 以至于看看建筑的屋顶就可以知道主人的身 3 城市发展研究URBAN STUDIES 1997. 4 本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同志 4月 15日在东西方城市对比研究学术 研讨会上的讲话。 份 ,数数堂屋的开间就了解主人的官阶 ,同居 一个院内使用房屋的不同也标识着家庭各成 员的长幼尊卑。 建筑是如此深刻地反映着人 的社会性。 人本主义的精神还体现在传统建筑人性 化的特点上。 在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人体为 基本尺度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单位。 考工 记说: “室中

6、度以几 ,堂上度以筵 ,宫中度以 寻 ,野度以步 ,涂度以轨。 ”这显示了古代模数 制的雏型。 在传统空间意识方面 ,人本主义的 精神则更为深刻奥妙。 建筑空间艺术的追求是传统设计理念的 精华。 传统空间意识中“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首肯 和发展。 “虚实相生”、“计虚当实”是传统空间 意识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无论中国东西南 北方四合院如何千姿百态 ,它们同样都是建 筑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基本单元。 在这一 基本单元的基础上实中虚、虚中实、内外交 融、组合变化 ,从而生长出独树一帜的中国传 统建筑空间艺术。 传统的空间意识中空间与 时间是不可分割的。 院落的

7、层次、空间的序列 组织了节奏化的空间。 人们在运动中随着逐 渐展开的空间变化 ,方能了解这组建筑的全 貌与高潮所在。 情景交融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艺术中高 层次的追求。中国人能于有限中见到无限 ,又 从无限中回归到有限。 正如文心雕龙中所 说: “目既往返、心亦吐纳。 ”传统建筑设计往 往着意追求提供这种“吐纳”的条件 ,亦即创 造意境 ,其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故宫的 壮丽恢宏 ,天坛的博大崇高 ,园林的深邃曲折 和诗情画意 ,住宅的温馨安祥 ,这些都是建筑 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景观创造中把握情景 交融的结果。 以下通过我主持设计的几个工程实例 , 简述自己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吸取运用传

8、统建筑设计理念之精华 ,及实践中的体会。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 中的重点工程。 政府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明确 要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有浓厚的民族传统 和地方特色 ,并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 化的象征。 ”方案探讨围绕着“象征”两字不断 深化。 选择了以传统宫殿的形象来象征历史 文化的殿堂。 在深入分析历代宫殿布局及造 型特征的基础上 ,概括提炼出“轴线对称、主 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章法加以运 用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西安大雁塔风景区的三唐工程 ,包括唐 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及唐艺术陈列馆。 工程选 址在国家重点文物唐大雁塔近旁 ,制约条件 十分严格。 设计采取中国园林建筑

9、手法 ,运用 传统空间理论 ,造成“雁塔高耸、三唐奔趋 , 雁塔刚健、唐华幽深”为特色的刚柔相济、虚 实相生的格局;又借景古塔 ,以景寓情 ,把塔 影组织在建筑景观之中 ,形成意境。 从而使这 组时空相差一千多年的建筑群体显得和谐统 一而又气韵生动。 西安钟鼓楼广场是一项通过城市设计实 现的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 设 计力求展现这两座 14世纪的古建筑形象 ,使 其历史内涵和地方特色的能量得以充分发 挥。 环境艺术的设计沿着“晨钟暮鼓”这一历 史意味浓郁的主题向古今双向延伸 ,设置了 城史壁、王朝柱、时光雕塑、塔泉、花钟等环境 艺术品。 在广场的处理上吸取了中国大型园 林划分景区、组

10、织景观、成景得景的经验和手 法。 运用传统空间理论组织了现代化的下沉 式广场和下沉式商业街。 陕西省图书馆与陕西省美术馆在建筑艺 术上追求典雅、文化品味和现代感。 在总体布 局上保留了基地高于城市道路(转 29页 ) 专 论 4 城市发展研究U RBAN ST UDIES 1997. 4 “线状”畸形发展 ,省道、国道成了“市街化”, 不仅严重影响交通干线的安全与畅通 ,制约 着城镇建设的长远发展 ,而且还将导致二次 改造的巨大耗资。 2. 农村工业水平低。80年代以来农村工 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 ,但一般规模偏小 ,布局 过于分散 ,重复布点多 ,效益较低 ,对环境污 染较重。 规模小、分散布

11、局 ,增加了对土地的 占用 ,往往造成多重污染和循环污染 ,影响了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明显变差。 3. 城镇群体发展目标不明确 ,城镇基础 设施建设各自为政 ,盲目追求大规模、自成体 系 ,造成基础建设项目布局不合理 ,重复建 设 ,发挥不了设施的应有效益。 为了使城乡融合发展走上合理、有序的 轨道 ,必须编制区域规划。 规划中要特别注意 城镇和各类居民点的布局 ,要保证足够的绿 色空间 ,规定非开发用地和绿色空间的长久 保留区 ,形成在大中小城市外围广阔绿色空 间中有众多的、散状分布的城乡型居民点 ,它 们之间有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系统联系起 来。 规划中要建立起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服 务

12、设施系统 ,使整个区域得到协调、和谐的发 展。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接 4页 ) 4米的地形特征。 因为这一高地曾 是唐长安城内有名的“六坡”中的第四坡 ,尊 重这一历史地貌更有利于创造特定的文化环 境气氛。 由于基地局促 ,两馆之间采取高低错 落布局 ,图书馆高踞坡顶 ,美术馆嵌于坡下。 图书馆面向东南的主入口结合地形组织了一 个极富文化氛围的半开敞空间。 建筑檐部的 形象具有一种飘逸、向上、充满活力的感觉。 空廊的柱头、起翘的屋檐均抽象自汉代石造 建筑构件 ,隐喻着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出自汉 长安。 在现代建筑创作中 ,继承和发扬传统建 筑设计理念的精华 ,是一个不断学习

13、、不断实 践的过程。 通过学习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又加 深了认识和理解。 当然 ,对传统的学习、分析 是一回事 ,而对传统的运用、实践是另一回 事。 我个人的体会是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 学习分析 ,要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大背景之 下 ,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才能领会它的真 谛。 而对于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实践 ,则 全在于消化和结合。 消化就象人进食一样 ,是 要吸取其营养 ,而不是吃牛肉长牛肉;结合 , 实际上是传统理念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创 造 ,达到古今交融、有机结合。 结合也是多层 次、多方位、多元化的。我深深体会到 ,如果我 们对古典传统和现代需求与现代建筑设计理 念理解越深 ,则结合点的层次就越高 ,所创作 的建筑才会更新颖、淳厚、雅俗共赏。 传统与 现代相结合 ,这是艺术领域内一个永恒的课 题。 城市与区域 29 城市发展研究URBAN STUDIES 1997.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