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14381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西方文学.(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又译现代派又译现代派) )是是2020世纪(一说世纪(一说1919世世 纪末至纪末至2020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 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现代主义以现代主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 个时期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 征主义

2、、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 后期的主要流派有:后期的主要流派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 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习惯上把二战后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习惯上把二战后 的这些流派称为后现代主义。的这些流派称为后现代主义。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社会历史背景之一 (1)自然科学的发展,激活了人们对世界的多元思 考;满足了也刺激了人对物质的欲望。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客观地认识周围世界 ,所谓“科学杀死了诗意”,物质主义和人的异 化愈演愈烈。 (2)政治与战争因素 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席卷全欧的经济危机 ,形形色

3、色的社会思潮,打破了西方理性的社会 秩序。两次大战,摧毁了人类的精神防线和尊严 。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是动荡不安的欧美社会的艺术表述。 之三 (3)各种非理性哲学思潮和现代心理学直接为现 代主义文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A、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A、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大师,西方 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其哲学核心是“生存 意志论”。认为意志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本 能冲动,是不可认识的力量。人生受意志驱使, 追求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故人生就是悲剧和痛 苦。 B、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 之一 B、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 唯意志论”,提

4、出“权力 意志论”和“超人哲学” 。 尼采(18441900)认 为,生命的基础就是权力 意志,生命的目的就是攫 取权力。生存竞争,弱肉 强食是世界的普通规律。 尼采认为,现代 文明社会的弊端在 于理性过于发达, 因此,喊出“上帝 死了!”的口号, 主张打碎一切偶像 ,彻底摧毁传统的 价值体系,人才能 获得精神解放。 之三 尼采认为,只有天才 和“超人”才能拯救 人类。艺术应当极度 扩张自我、表现自我 ,查拉斯图拉如是 说便表现这种观念 。尼采哲学是希特勒 的精神支柱,尼采 文集是纳粹圣经 。 C、柏格森是直觉主义哲学家 C、柏格森(18591941)(法国)是直觉主义哲学 家。他认为世界的本

5、质是超越物质和精神之外的“生 命冲动”,它不能靠理性来认识,只能通过直觉把握 。他把时间分为“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认为 在人的意识深处,只有“心理时间”起作用。 D、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D、萨特(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自 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认为人的存在先 于人的本质,人注定是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 确定自己的本质。这就是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论” 和“自由选择论”。他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只 有通过“选择”才能确定生存意义。 E、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1865一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 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现代

6、心理 学之父。他首创“潜意识”概念,认为文学创作 的动机在于使被压抑的潜意识得到宣泄、满足。 弗洛伊德的文学观 创作动因:“力比多”说 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因是力比多(libido),即性 冲动,而非作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的积淀。 创作活动:“潜意识”说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概念。 弗氏认为文学创作表现的是作家意识下 的意识,叫潜意识,包括记忆、情绪、 习惯行为、梦境和直觉等。 表现的方式是自由联想。 对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有极大的启迪。 人物塑造:“升华”说 “升华”本是物理学和化学术语,指固体 物质未经转化成液体就直接“气”化的变 化。 弗氏以此说明艺术创造就是被压抑的“自 我”

7、通过作品而得到充分的宣泄,是对本 能冲动的“升华”。 批评方法:“俄狄浦斯情结”说 弗氏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都跟“杀父娶母”的原始本能 有关,因而,文学批评也应当从此入手,破解人性之谜 。 ¥ 二、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特征 思想特征 (1)表现现代人的异化感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术语。指事 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脱离了自己 的本质,走向其对立面。人的异化指 人的非人化,现代主义文学从四种关 系的扭曲表现人的异化。 人与社会的关系 传统文学中也描写个人与社会的对抗,象哈姆莱特 ,于连索黑尔,但他们的反抗目标是局部的,十 分明确。 在现代派文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对抗则处于全面对 抗中。(整体与个体尖锐

8、对立)社会不再是个人渴 望归属其中的人类群体组织,而是抑制个性发展的 异已力量。所以,尼采宣扬“道德奴隶的揭竿而起 ”,公然向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挑战。 人与自然的关系 指环境对人的异化。 大自然不再是湖畔诗人和古典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 莱笔下的诗意世界,而是变成“一副巨大的骷髅”, 天空成了“一块裹尸布”。随着人的异化,大自然也 异化了。 人与自然尖锐对立,而非互相依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人与个人的异化。 如萨特间隔表现的那样:“他人即地狱”。 现代派文学描写人的自私、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 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 人对第二宇宙的发现越多越迷惘,人惊恐地看见 人

9、内心的“黑洞”,人在这个令人恐怖的“黑洞 ”中迷失了自己。人在丧失外在家园(社会、他 人、大自然)的同时,丧失了内在家园,人回归 家园的钥匙丢了。 “寻找自我”、“寻觅归属”就成了现代主义文 学的普遍流行的主题。 人在这四种关系面前无能为力,人最终变成了可 怜的甲虫。 艾略特荒园 诉说失去精神家园 的哀痛; 卡夫卡城 堡中的K,不顾一切 地想进城堡定居; 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无 望地等待“戈多” 来救自己:“希望迟迟不来 苦死了 等的人”。 2)表现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失落”指丧失理性支撑和精神信仰,“孤独” 指丧失精神家园。人成了孤儿。人无论从外 界(社会、他人、大自然),还是从人

10、自身 都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东西,找不到归宿。 人完全丧失了自主性,就象卡夫卡的判决中 的儿子听了父亲的判决真的去自杀。 审判中的K在秘密法庭的无理判决下悲惨地死 去。 社会就象城堡中的城堡。 (3)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意识 “荒诞”即不合常规,不可理喻,不合逻 辑,不和谐。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世界和人 生都是荒诞的,人根本无法凭自己的智慧 和力量去把握自己的。 例析2 人生法则就象“第二十二条军规”:根据第二十 二条军规,疯子可以写出书面报告,不执行飞行 任务,但如果能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证明没疯 ,必须继续飞行;还规定飞够32次任务可以回国 ,但在停止飞行前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不得违抗 。龙索林在飞够

11、32次后,不得不继续飞行,可能 直到被打死,于是逃往瑞典。在非道义的战争里 ,逃兵不可耻,反而是勇者,智者和仁者。 所以,人生活在一个非理性、非逻辑的荒诞的世 界中。 艺术特征 现代派文学是反传统的文学:反小说,反 戏剧、反诗歌 基本文艺观点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 重视主观表现和艺术创新。 主观性和内向性: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挖掘潜意识。 (1)象征 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而且是一种美学思想。 后期象征主义:“思想知觉化”、客观“对应物 ” 现代派文学强调表现自我,而自我是纯精神的无 形存在,无法用艺术直接地明确地表现,所以只 能通过艺术形象来暗示。而这些蕴含无限寓意的 意象,如“戈多”、

12、“甲虫”、“荒园”、“城 堡”等,充满歧义,神秘莫测。 艺术表现手法(创新 ) 2.荒诞 因为存在是荒诞的,所以,只有通过夸张变形的荒 诞手法,才能表现荒诞世界。如卡夫卡的小说,斯 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等。 3,意识流 包括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两种形式。不受逻辑思 维和时空限制,表现纯自然的意识长河的流动。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是自由联想的杰作。尤 利西斯最后40页的莫莉独语是内心独白的典范 。另外,废除标点,打破语法规则,生造词语, 淡化情节、人物,多角度叙述等都是意识流作家 惯用的伎俩。 概念:它是前期象征主义在世纪的延续和发展, 特指世纪年代年代由法国迅速波及 欧美的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

13、中最早也最有 影响的文学流派。它最基本的特征是象征性,擅长用 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 秘的内心世界,用暗示、烘托、自由联想等手段揭示 作品的思想内涵。艾略特(英国)是其最杰出的代表 。 其他代表人物有:瓦雷(莱)里(法国)、叶芝(爱 尔兰)、里尔克(奥地利)、庞德(美国)等。 关于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后期兴起于法国的 一个文学思潮和艺术流派,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 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 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18211867)恶之花 (1857) 1、后期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先驱 波德莱尔(1821 1867),法国诗人 ,象征主义先驱,也 是现代主

14、义的创始人 之一。 波德莱 尔受美国诗人爱伦 坡的启发,写作一系 列诗歌。成名作是诗 集恶之花(1857 ),它奠定了波德莱 尔在世界诗歌史上的 地位。 恶之花:病态的花 恶之花收入129首诗。作者在扉 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 他的诗篇是“病态之花”。整个诗 集的主题是“恶” ,围绕恶展开善 恶关系。 波德莱尔以辨证的观点看待恶 ,认为恶具有双重性,既有邪恶的 一面,又有特殊的美。恶是环境引 起的,善是人为的产物,要得到善 ,就必须和邪恶的环境作斗争,从 恶中发掘善。 恶之花:象征主义的起点 恶之花被视为欧洲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 是象征派的重要起点。波德莱尔主张世界万物互相感应 ,

15、互为象征。他把“通感”和“联觉”(synesthesia) 引入文学创作,成为他的诗歌理论的核心。他说:“一 切事物:形式、运动、数字、颜色、香味,无论在精神 世界还是自然世界中都富有意义,可以互相交叉,相互 颠倒,相互沟通。” 他认为诗人的任务就在于挖掘自然与人之间的契合 关系和内在联系。恶之花实践了这一主张,以丑恶 病态的城市题材,反对传统乐观主义,否定地狱般的现 实,创造恶之花的审美意象,追求无形存在的有形象征 。恶之花从内容到形式开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先河。 象征主义的兴起 前期象征主义产生于法国。 19世纪70年代,一批青年诗人接受了波德莱尔的主张,并 吸收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东西,融入 自己的创作理论中,形成具有象征主义风格的反传统诗歌运动 。 “象征主义”的概念是由青年诗人让莫雷亚斯提出的 。他在1886年美的旋律诗集序言中首次使用“象征主义” 来概括这个诗歌运动,并在同年9月15日费加罗报上发表了 文学宣言(象征主义宣言),阐明象征主义的基本主张。 从此由自发走向自觉,由分散的创作变为相对集中的派别创作 ,一个很有声势的文学运动开展起来。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