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4381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advancde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U D C 密鲰 学校代码! Q 垒窆Z 劣j 凄理歹大穿 学位论文 题 目一丛星:亟Y 垒望堡曼鱼壅绫主H Q 垫盔盈甚:睦丝堑宝 英文R e s e a r c ha n dS i m u l a t i o n 题目一V e r i f i c a t i o n o fH A R Q t e c h n o l o g yf o rL T E - A d v a n c e d 研究生姓名至鎏渔 指导教师 姓名j 生生L 职称 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塑 4 3 0 0 7 0 论文提交日期2 Q12 生垒旦 论文答辩日期2 Q12 生旦 学位授予单位盍垫墨墨盘堂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

2、员会主席塞! ! 垒整撞评阅人型空生 塾撞 型互塞割塾撞 2 0 1 2 年5 月 独创性说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 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签名:至望塑 :日 期:2 91 1 :篁兰互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3、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 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服务o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研究生( 签名) :至堂导师( 签名)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G 4 G 3 G P P A C K A F 心 A R Q K 妯G 械 B 3 G B L E R C C C 0 m C Q I C R C D F D F - H A R Q D F r E E S M e N o d e

4、B F D D F E C G B N - A R Q H A R Q l D I M T - A d v a n c e d I T U I T U - R L D P C 缩略语 3 一G e n e r a t i o n 4 血G e n e r a t i o n 3 坩G e n e r a t i o nP a r t n e r s h i pP r o j e c t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A m p l i f yF o r w a r d A c c e s sP o i n t A u t o m a t i cR e p e a

5、tr e q u e s t A d d i t i v e 黝,i t eG a 吣s i a nN o i s e B e y o n d3 r dG e n e r a t i o n B l o c kE r r o rR a t i o C o m p o n e m C a r r i e r C o o r d i n a t e dM u l t i p l eP o i n t C h a n n e lQ u a l i t yI n d i c a t o r C y c l i cR e d u n d a n c yC h e c k D e c o d eF o r

6、 w a r d D e c o d eF o r w a r d - H A R Q D i s c r e t eF o u r i e rT r a n s f o r m E x p o n e n t i a lE f f e c t i v eS N RM a p p i n g E v o l v e dN o d e B F r e q u e n c yD i v i s i o nD u p l e x F o r w a r dE r r o rC o n t r o l G oB a c kN - H A R Q H y b r i dA u t o m a t i c

7、R e p e a tr e q u e s t I d e n t i f i e r I n t e m a t i o n a lM o b i l e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A d v a n c e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U n i o n I T U R a d i O L o wD e n s i t yP a d t yC h e c kC o d e 第三代移动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 第三代合作伙伴 肯定应答 放大转发 接入点 自动

8、重传请求 加性高斯白噪声 超三代移动通信 误块率 成员载波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 信道质量指示 循环冗余校验 译码转发 译码转发H A R Q 离散傅立叶变换 有效指数S I N R 映射 演进型基站 频分双工 前向纠错 退回N 步A R Q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标识符 先进的国际移动通信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组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S m U 盹- A d v a n c e d M A C M C S M I M o N I M S E N A C K O n D M P D C C H P D S C H P H I C H P U C C H P U

9、S C H Q o S R C P C R e l8 R 9 9 R N I 洲 R S S A W - A R Q S 胍 S R S R A R Q S T B C S T B C - H A R Q S U M I M O T D M U E L e a s tS q u a r e L o n gT e r mE v o l u t i o n L 0 n gT e r mE v o l u t i o nA d v a n c e d M e d i aA c c e s sC o n t r o l M o d u l a t i o na n dC o d i n gS e t

10、M u l t iI n p u tM u l t iO u t M i n i m u mM e a nS q u a r eE r r o r N e g a t i v e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O r t h o g o n a lF r e q u e n c yD i v i s i o nM u l t i p l e x P h y s i c a lD o w n l i n kC o n t r o lC h a n n e l P h y s i c a lD o w n l i n kS h a r e dC h a n n e l

11、P h y s i c a lh y b r i d - A R QI n d i c a t o rC h a n n e l P h y s i c a lU p l i n kC o n t r o lC h a n n e l P h y s i c a lU p l i n kS h a r e dC h a n n e l Q u a l i t yo fS e r v i c e R a t eC o m p a t i b l eP u n c t u r e dC o n v o l u t i o n a l R e l e a s e8 R e l e a s e9 9

12、R e l a yN o d e R a d i oR e s o u r c eM a n a g e m e n t R e l a yS t a t i o n S t o pA n dW a i t - A R Q S i g n a lI n t e r f e r e n c eN o i s eR a t i o S c h e d u l i n gR e q u e s t S e l e c t i v eR e p e a t - A R Q S p a c eT i m eB l o c kC o d i n g S p a c eT i m eB l o c kC o

13、 d i n g H A R Q S i n g l eU s e r o M I M O T i m eD i v i s i o nM u l t i p l e x i n g U s e rE q u i p m e n t 最小二乘法 长期演进 长期演进增强 媒体接入控制 调制编码组合 多输入多输出 最小均方误差 否定应答 正交频分复用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物理H A R Q 指示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服务质量 速率兼容的删除卷积码 第8 版本 1 9 9 9 年版本 中继节点 无线资源管理 中继站 停止等待A R Q 信干噪比 调度请求 选择重传

14、A R Q 空时块编码 空时块编码H A R Q 单用户M I M O 时分复用 用户装置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为了使L I E 系统能够向4 G 平滑演进,3 G P P 组织在2 0 0 8 年6 月发布了 L I E A d v a n c e d 系统的技术需求报告,明确了L T E A d v a n c e d 系统的最低需求: 下行峰值速率为1 G b p s ,上行峰值速率为5 0 0 M b p s ,而上下行的峰值频谱利用 率分别达到了15M b p s H z 和3 0M b p s H z 。而要想在如此高的数据速率下实现 数据的可靠传输,引入有效的差错控制

15、技术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 A R Q ) 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无线信道时变和多径衰落对 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已在B 3 G 系统( 如L T E )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H A R Q 技术将自动重传请求( A R Q ) 与前向纠错( F E C ) 有机的结合,在充分发挥这 两种技术优点的同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从而实现了比F E C 技术更高的可靠 性以及比A R Q 技术更高的传输效率。 本文基于3 G P P 制定的L T E A d v a n c e d 协议,考虑了载波聚合技术的特点, 它可以将连续或不连续的几个小频带整合为一个较大的频段,从而提

16、供更大的 系统带宽和更高的峰值数据速率,可以有效地解决系统对频带资源的需求;同 时,中继技术通过引入中继节点,能够有效地满足L I E A d v a n c e d 系统对小区 边缘用户数据速率和小区平均吞吐量的高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技术 下的H A R Q 进行了研究,通过M A T L A B 平台对其性能进行仿真,本文完成的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为: ( 1 ) 深入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H A R Q 机制:I 型H A R Q 、I I 型H A R Q 和I I I 型H A R Q ,并对其优劣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 2 ) 研究了载波聚合下的两种基本H A R Q 进程映射机制:固定H A R Q 进 程映射和可变H A R Q 进程映射。并提出了两种改进的映射方案,通过仿真论证 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3 ) 研究了两种传统的中继系统里的H A R Q 策略:D F H A R Q 与 S T B C H A R Q ,并提出一种新的中继H A R Q 方案,通过仿真证明了改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