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铁类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4222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藻酸铁类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海藻酸铁类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藻酸铁类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藻酸铁类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6 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专辑 海藻酸铁类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董永春,董文静,韩振邦,高静 (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3 0 0 1 6 0 ) 近年来,作为深度氧化技术的光F e n t o n 反应,因其反应简单和物料廉价等 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在均相F e n t o n 反应,染料在水中的脱色降解受到很大限 制,主要表现为反应体系的p H 值都必须控制在2 5 之间,而且作为均相催化剂 的铁离子难与反应介质分离,容易流失而引起二次污染l l J 。而使用非均相催化剂 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因此染料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脱色技术逐渐成为研究

2、的热 点,本文使用氯化铁和海藻酸钠制备了海藻酸铁非均相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 活性红M S 的脱色降解反应中,重点考察了催化剂数量和p H 值的影响。 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首先利用医用注射器将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0 1 m o l L 的三氯化铁 溶液中,然后借助磁力搅拌器在室温下搅拌6 小时使其与铁离子充分反应,形成 微球型海藻酸铁催化剂,并使用蒸馏水对其进行反复清洗直至无游离铁离子,最 后储存于蒸馏水中备用。 2 脱色降解方法 在浓度为5 0 m g L 的1 0 0 m l 染料溶液加入0 3 m m o F L 的过氧化氢l m l 以及一 定数量的催化剂微球,调节溶液p H

3、值至规定范围,置于水冷式光化学反应器中, 然后在温度2 0 - a :l 的条件下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料溶 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并按公式:D = ( A o A ) A 0 1 0 0 计算脱色率, 其中和A 分别是反应前后染料溶液的吸光度。 3 结果与讨论 3 1 催化剂的X R D 分析 从图1 发现,曲线l 为海藻酸钠粉末的X R D 谱线,在2 0 分别为1 4 2 8 0 、2 2 2 6 0 和3 7 1 4 0 处存在三个主要的特征吸收峰,其出峰位置和峰形与文献中类似【2 】。曲 线2 为其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的海藻酸钠铁催化剂的X R D 谱线,这些衍射

4、峰都大 幅度减弱甚至消失,这是由于海藻酸钠属线性大分子,其中羧基和羟基分别与铁 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3 】。 图1 微球型催化剂的X R D 谱图 W a v e m 耵1 b d ,c m - 1 图2 微球型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图 2 0 0 6 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专辑 3 2 催化剂的I R 分析 图2 显示,曲线1 为海藻酸钠的红外光谱,在3 5 2 0 c m - 1 处的吸收峰应归属 为O H 基的伸缩振动峰,与铁离子反应生成催化剂后在此处的吸收峰变宽。而在 8 9 3 c m 。1 和8 2 3 c m - 1 处的吸收峰为糖环上o H 键的弯曲振动吸收【4 1 ,而

5、反应后在 这两处的吸收变得较弱,说明羟基氧参与了与铁离子的配位。1 6 2 0 c m 。1 和 1 4 2 0 c m 以分别归属为海藻酸盐的一C O O H 基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反应后在 这两处的吸收峰都变弱,说明羧基参与了与铁离子配位【5 】。 3 3 催化剂数量的影响 图3 催化剂的数量对脱色率的影响图4p H 对脱色率的影响 从图3 可知,随反应的进行活性红M S 的脱色率逐渐提高,添加5 0 粒催化 剂微球时的脱色率尽管低于添加1 0 0 粒催化剂微球时的脱色率,但是却远高于未 添加催化剂微球时的脱色率,这说明催化剂微球在活性红M S 的脱色降解反应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

6、,而且随着催化剂微球数量的增加,这种催化作用有所 加强。 3 4 p H 的影响 图4 显示,脱色率依p H 值的升高而逐渐呈下降趋势。在p H 不超过5 的范 围内其脱色率接近1 0 0 ,而当p H 继续升高,即使p H 为9 时脱色率保持在6 0 左右。其原因至少包括两方面,其一是p H 值的升高可能会影响染料在催化剂表 面的吸附,其二是p H 值的升高能够导致过氧化氢的过快分解,减少氢氧自由基 的生成。 4 结论 使用海藻酸钠与三氯化铁可以制备形成海藻酸铁类微球型光催化剂,并且对 活性红M S 的脱色降解反应具有光催化特性,随着催化剂微球数量的增加,这种 催化作用有所加强。更为重要的是

7、,这种光催化剂能够在碱性条件下仍然具有较 高的活性,在p H 为9 时脱色率为6 0 左右。 参考文献 【l 】J F e r n a n d e z ,M RD h a n a n j e y a n ,a n dJ K i w i ,E v i d e n c ef o rF e n t o nP h o t o a s s i s t e dP r o c e s s e sM e d i a t e db y E n c a p s u l a t e dF ei o n sa tB i o c o m p a t i b l ep HV a l u e s ,J P h y s C

8、h e m B ,2 0 0 0 ,1 0 4 ,5 2 9 8 5 3 0 1 【2 】闻燕,杜予民,海藻酸钠羧甲基共混膜,功能高分子学报,2 0 0 3 ,1 6 ( 4 ) :2 1 2 4 【3 】 李波,王夔,光度法研究海藻酸铁( 1 1 1 ) 与抗坏血酸反应动力学,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 9 9 4 ,2 2 ( 1 0 ) :1 5 - 1 8 【4 】陈力勤等,a - F e 2 0 3 - T i 0 2 S A 复合半导体薄膜的制备,电化学,2 0 0 4 ,1 0 ( 4 ) :3 4 - 3 6 【5 】程贤鞋,关怀民,海藻酸铜膜表面的配位结构及催化M M A 聚合的性能,化学学报,2 0 0 0 。5 8 ( 4 ) :4 5 - 4 7 3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