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0519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7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 制度的重塑 徐孟洲术侯作前料 法理念是法律制度及其运用的最高原理。正如史尚宽先生所说:“法之 理念不独为立法原理,而亦为法的解释之指导原理。立法不依法之理 念,则为恶法,窒碍难行。解释法律不以此指导原理,则为死法,无以适应 社会之进展。”对部门法学而言,其法理念定位准确与否,是判断该部门法 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研究范式的角度讲,法理念是研究范式的重要 乃至核心内容之一。所以,法理念研究是包括部门法学在内的法学研究的重 要基础问题之一。当然,法只不过是对社会关系的记载而已,法的理念必然 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调 整法理念

2、特别是部门法的法理念的定位,是深化法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中共 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 们重新认识和解读经济法的理念,重塑经济法的具体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即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经济法理念与具体制度构造的探索。 科学发展观含义之解读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 点。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和人类社会发展规 + 徐盂洲,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侯作前,法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史尚宽:法律之理念与经验主义法学之综合,载刁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台湾

3、汉林出版社,1 9 8 4 ,第2 7 2 页。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 6 5 律而逐步形成的。发展观影响和决定了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对 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十六届 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发展观,包括 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从发展目标到发展模式都对发展做了新的阐释,展现 出了一种新发展观。 ( 一)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倡导“先富论”,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的根本乃至唯一目的是中国第一代发展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五个统筹兼顾发展的

4、新战略就是“中国第二代发 展战略”。根据这种发展战略,无论是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还 是五个统筹,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人的能力。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 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手 段。改革开放2 0 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都一直在强调发展,但都不 假思索地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经济增长更被简化为G D P 数 字的增长。发展经济,促进G D P 的数字增长,当然是对的。但如果仅仅致 力于G D P 数字的增长,而忽视了对人和人权的特别尊重,则是完全不恰当 的。因为,对于人来说,除了财富之外,作为人的尊严,作为人的自由和权 利,参与管理

5、自己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单纯的经济 增长,并不能自动地导致这些珍贵价值的同步增长。相反,往往导致政府官 员的寻租,牺牲普通民众的权利和利益。近年来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 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等领域频繁发生的不顾民众权利和牺牲民众利益的事 情,就是明证。因此,修正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 展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 ( 二)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内容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早在1 8 4 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判了由于劳动异化造成人类异化的不正常 现象,提出要实现人的本质的解放和恢复人的本质,人将“以一种全面

6、的方 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德意志 胡鞍钢:发展观为什么要改变载大洋网( h t t p :n e w s d a y o o e o m ) ,2 0 0 4 年3 月1 0 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8 2 ,第2 1 3 页。 6 6 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 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 想。正

7、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着眼 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发展观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思想,唯其如此,方能克服 种种异化和不正常现象,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和人类社 会的自由与解放。 ( 三)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观 现代市场经济中,G D P 及其增长速度已经不再是判断发展水平的最佳指 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准则。其中, 经济发展涵盖了结构均衡、充分就业和可持续增长;社会发展不仅是指社会 成

8、员的机会均等和社会关系中的人际和谐,更重要的是指社会整体的稳定与 文明进步;而自然发展则包含着自然界自身的均衡及多样性,以及适宜人类 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发展的内涵已经变得十分丰富。它不仅是指经济增 长,也包括科教进步、法治建设、社会民主和人文关怀,是一种有利于全社 会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境界。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树立 经济、社会、科技、人、自然、伦理之间的协调发展观。 ( 四)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自1 9 7 2 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可持续发展成 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

9、实施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矛盾已经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 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本 身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公民环境权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国必须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8 2 ,第3 3 0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8 2 ,第2 7 3 页。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 0 0 1 ,第4 2 4 3 页。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

10、与制度的重塑 6 7 弃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旧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 ( 五) 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相对于非科学乃至反科学的发展观而言的。发展必须从国 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必须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规 律和自然规律,否则就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发展的目标也就成为空中楼 阁,海市蜃楼。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 到”,则是明显违背客观规律的反科学的发展观。这种赤裸裸的反科学的发 展观固然没有人敢堂而皇之地提出来,但是不少所谓的改绩工程、形象工 程、献礼工程,正是不顾国情和实际情况,违反客观规律

11、的,是非科学的发 展观。形形色色的非科学发展观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只能是灾难。这方面, 我们有着诸多的深刻教训。所以,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 为前提。 总之,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还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 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全面发展、协调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机形式,而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则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的重塑 经济法的理念,是指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是对经 济法起长效作用的文化内涵。经济法理念的重要性

12、决定了经济法学者必然要 通过种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法学者加大 了关于经济法理念的探索,提出了“经济法的自由理念”、“经济法的公平理 念”、“经济法发展理念”、“经济法安全理念”等,取得了一些成果。但 参见刘文华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以及杨紫煊论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理念,载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 0 0 4 年年会论文”。 石泰峰、卓英子:新发展观与法律的新发展,载法学家2 0 0 4 年第1 期。 史际春、李青山:论经济法的理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2 期;昝淑珍: 论经济法理念缺失与对策,载政治与法律2 0 0 3 年第5 期;何文龙:经济

13、法理念简 论,载法商研究1 9 9 8 年第3 期;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中国检察出 版社,2 0 0 2 ,第2 8 页。 6 8 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 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对我国现有经济法理念还必须进一步解析、整 合与重塑。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法应当树立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和社会责任 本位的理念。 ( 一) 以人为本是经济法理念的核心 1 经济法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普遍理念,以人为本在各个法律部门都 应有体现。但是,对经济法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第一,从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看。市场缺陷是现代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之一。市场 规则是丛

14、林法则,弱肉强食,两极化是其必然结果。“优胜者”成为社会的 人上人,而“劣败者”则成为优胜者的战利品,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成为人下人,只能过着非人的生活。马克思曾经尖锐地写道:“工厂奴隶制 度也和任何别的奴隶制一样,甚至还要厉害一些,是把初夜权给予主人的。 在这方面厂主也是女工的身体和美貌的主宰。解雇的威胁即使不是一百回有 九十九回,至少十回中也有九回足以摧毁女孩的任何反抗。”但是,市场是 没有心脏和大脑的,它从不会思考,也不会顾忌什么,因而不能指望市场 自身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更不能指望市场自身 来纠正这种不平等。纠正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正是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15、之一。换言之,经济法从产生时就具有人文关怀的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人 文关怀的结果。第二,从经济法的功能与作用看。经济法具有纠正市场失灵 的功能与作用,这是我国学界近乎一致的观点。但是,经济法是否具有纠正 国家失灵或政府失灵的作用与功能,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经 济法的产生并不是为了克服国家失灵,而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故,经济法 的概念中不应包括克服国家失灵的内容,克服国家失灵是行政法的主要任 务,而不是经济法的任务。我们很难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法学特别是经济法学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8

16、2 ,第4 3 5 页。 经济学消息报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中国 计划出版社,1 9 9 5 ,第7 页。 经济学消息报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中国 计划出版社,1 9 9 5 ,第4 4 页。 朱崇实、贺绍奇:“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经济法与行政法生存的依据,“第八届 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曹明睿:国家失灵与经济法,载第十届全国经济法理论 研讨会论文集( 补编) 。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法理念与制度的重塑 6 9 了重大影响,需要重新考虑经济法的定位。经济法的理念构造与制度设计不 能仅仅考虑国家的利益,也应当考虑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的利益。所以,除 包含授权国家参与、管理和干预社会经济的权力外,经济法的制度设计中也 必然存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消费者、经营者权益的内容。否则,经济法就 是十足的侵权法,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