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0480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士苎! 苎苎墨墨垒竺! ! ! 鬣。瀚一 I 戮 嬲5 ”o 静嚣嬲獭霉* 鞲 煤矿自然条件、产业选择与矿难关系探讨 钟声宏徐燕君周永章 l 问题的由来 2 0 0 1 年到2 0 0 4 年1 0 月底中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 0 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 8 8 起,平均7 4 天一起 【l 】。2 0 0 3 年,全国煤炭企业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 1 4 3 起,死亡6 4 2 4 人;2 0 0 4 年官方公布的矿难死亡人 数是6 0 2 7 人,平均每生产1 0 0 万吨煤炭就有3 1 个同胞付出生命【2 1 。2 0 0 5 年1 月1 日一1 1 月2 7 日全国 煤矿企业发生特重大安全

2、5 1 起,死亡1 3 5 5 人,同比增J J n l 6 起、6 1 7 人 3 】。其中2 0 0 5 年2 月1 4 E t ,辽宁 阜新孙家湾矿难,2 1 3 人遇难;7 月1 1 日,新疆阜康矿难,8 3 名矿工遇难;8 月7 日,广东兴宁市大兴 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 2 3 名矿工遭受灭顶之灾。如此群死群伤的矿难,令人触目惊心,不但给国家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广大矿难职工家属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如何进一步规避矿难发生,保 证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便成了今后煤矿企业和煤矿管理部门最为紧迫的工作。 探讨煤矿安全与规避矿难问题也成了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矿难发

3、生的地质条件分析 复杂的地质条件是矿难发生的自然隐患。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开采条件与 世界主要产煤大国相比属于中等偏差,劳动生产率较低,井下劳动人员较多,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煤 矿安全事故隐患较多,伤亡人数较多。这是地质因素与人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煤矿事故影响最 为严重的是来自煤炭开采过程中自然灾害的发生,矿井自然灾害是多源的,主要有水、煤尘、瓦斯、 煤自燃、开采沉陷和矿压等方面,它们是直接导致煤矿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煤矿地质调查工作既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应当贯穿于煤炭生产和利用的全过 程。煤矿中水、火、瓦斯、顶板、煤尘5 大灾害无一不与地质条件相关。根据不完全统

4、计:在煤矿 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近9 0 【4 】而由于采区地质条件不清,致使工作面无 法正常推进、接续也给不少煤矿造成了灾难的隐患。因此,忽视对煤矿地质的了解及采煤区的地质 安全便成了矿难发生的关键。 在我国,有些煤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十分复杂,可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恶劣,或根 本不具备开采条件,或根本不具备开采能力,而地方政府或个别投资商为了获得利益而强行开采。 在一些煤矿企业,瓦斯抽放系统、监控系统、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有严重水患,却未采取有 效措施,强行让工人下井作业,超层越界开采,造成了诸多安全隐患,矿难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以 广东梅州、福建龙岩为例,南方

5、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稀薄的煤层,大多数煤矿需要深度开采,如 果要安全生产,就必须投入巨大的资金,而微薄的产出使许多煤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不愿投 入更多资金用于安全生产。连梅州大型国营四望嶂煤矿都因无法投资安全生产而破产,小煤矿要生 存就只有以降低安全生产条件来生产了。“8 7 ”兴宁矿难的发生就是由于兴宁在梅州地区属于山 区,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开采的地质隐患大。兴宁主要产煤的地区就在黄槐、四塘、罗岗等几个镇, 7 ,带删g 删黟”口鞲镶濑 。;。蠡。a 溺。k 薹;霾士苎! 苎苎叁墨惫苎! ! ! 而这些产煤区所处的位置就是溶岩地形,而且往往在几个地下水带附近。煤矿在溶岩地形下开采必 须经

6、过地质勘察,确定可以开采也要注意避免在断裂带开采。但是实际操作的矿工多是来自农村, 文化程度不高。在煤矿技术管理人员那里很少获悉更多的地质、地下水带之类的信息,这种开采方 式必然导致矿难的发生。 3 矿难发生的经济社会因素分析 3 I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煤炭工业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黑龙江的鸡西、鹤岗、 双鸭山、七台河;辽宁的阜新;山西大同、阳泉、临汾;河南平顶山、焦作;福建龙岩、永定等。 因此,在许多地方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在只有煤炭,而没有其他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的情况下,许 多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往往只看重生产,不重视安全,安全建设投入太少。由于近年来国内对煤炭

7、需 求额的增加,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地方政府对不顾安全拼命生产的煤炭企业听之任之,希望以此来 带动地方G D P 的增长,为地方增加税收。 煤炭资源优势一直是一些煤炭生产地区强大的经济支柱。以梅州地区兴宁为例,兴宁每年产煤 量是2 0 0 万吨,占全省煤产量四分之一强。据了解,兴宁每年的财政收入近1 5 亿元,仅该市煤矿每 年缴税就i 5 左右( 谭林,2 0 0 5 ) 。如果整个广东省都依靠外煤供应,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运力更紧张。对工业发电、水泥生产、运输业影响很大,将引起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浮。甚至居民生 活用煤业也受到影响,必将引起居民砍伐树木当燃料,造成当地森林的破坏,加剧水土流

8、失。为降 低成本,加强本地最优势的资源开发,增加地方税收,促进本地就业,是各地竞相冒险开采煤矿的 主要原因。 3 2 农村劳动力生存与就业的压力 近年来,恶性矿难不断,矿业的生产条件如此恶劣,为什么矿工们还要前赴后继到矿山就业? 在这个持续危及矿工们生命的行业里,矿工们为何不拒绝出工? 也无力迫使矿主做出最起码的安全 投入? 原因在于广大的矿工大多来自农村,即使是在一些国有煤矿企业,大多数矿工也没有太多文 化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在社会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在城市打 工工资也只有5 0 0 1 0 0 0 元左右,而靠出卖苦力去做危险的井下采矿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9、 其次是矿工们自身生活和养家糊- 口的需要。矿主明知道井下作业的危险,还是不停地让矿工下井, 造成了矿难的频繁发生。大部分矿工为了生存也被迫和矿主签定不平等的“死亡合同”。无论是生 病、矿井危险还是下大雨,都无法摆脱危险的井下作业,因为如果矿工们不上工就要有高额的罚款。 本来就贫穷的矿工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危险的井下作业。据了解,如果仅仅种田种地,普通农民一 年的净收益估计也就1 0 0 0 多元。而在矿山,只要能吃苦,在水底下作业,每个月能拿到3 0 0 0 元到5 0 0 0 多元,有的甚至达到了6 0 0 0 多元,而在水上作业,最多只能拿到一半。为了养活一家人,不少矿工 都选择了铤而走险

10、【5 】。 3 3 地方政府官员与矿主的双重利益驱动 2 0 0 5 年4 月上任的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局长李毅中由衷地发出愤怒的感慨:“官商勾结、官煤勾 结”。这是造成全国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安监系统、煤监系统以及执法不严格,责任不到位, 是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所在。据了解,矿难发生的煤矿百分百的有地方政府或者更高的政府部门或 ! ! 苎苎查墨垒苎! ! ! 鬣i 。渤。;。 黪爨劳 , “8 戮嘲秒 者领导给撑着,有的甚至是自己开矿或者参与开矿( S E 立忠,2 0 0 5 ) 。截至2 0 0 5 年1 0 月2 0 日,中国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已从煤矿撤走股资4 7 3

11、亿元。共有4 5 7 8 人在相关机构就其在煤 矿投资入股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 0 0 2 人,国有企业负责人1 5 7 6 人,登记入股 金额6 5 3 亿元 6 】。可见,地方政府官员与矿主受巨大的利益驱动,自办或包庇亲属办矿,或收受贿 赂,滥用审批权充当没有安全保障煤矿的保护伞,纵容煤矿违法生产,甚至参与包庇隐瞒事故,是 导致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经济诱因。 3 4 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定程度上诱发了矿难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未能摆脱粗放、过度消耗能源的模式。结构不合理、效益不好、生态 环境破坏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土地供应短缺已构成

12、经济发展的重要 瓶颈制约。在这种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下,煤的产量和价格便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投资热, 开发热,经济热,带动了煤的价格上升。中国煤炭市场供应短缺,巨大的利润诱惑,导致了超负荷 生产成为采煤行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煤企业对高密度、高强度采掘方式的依赖,又来自 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结构和经济发展冲动对G D P 的依赖。由于油气能源紧张,煤炭生产利润空间加 大,超负荷生产是顺利完成财政指标、突破G D P 数字的无奈选择。许多煤矿突击生产,压低成本, 减少安全投入,一些小煤矿则把线工人视作“印钞机器”,加班加点,冒险超产,旺盛的煤炭需 求无疑是矿难频发的催化剂。 4 规避矿难

13、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4 1 规避矿难的技术措施 规避矿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加强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井有害气体及各种安 全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查、分析与预警。要改进通风技术;提高对主要毒气的预警技术;攻克矿 井加固技术和对矿井透水技术的处理与预警;瓦斯是煤矿的第一大灾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难以 准确预测、预报。因此,应建立、健全煤矿预警机制,成立由矿工、矿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参与 的预警队伍和监察队伍,这是避难救险的基础。要规避矿难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警觉,更新观念,力 求完善预警,做好预案,强化安全培训。发生矿难时必须做到信息对称,处置及时,果断有效,最 大限度控制矿难事故总量,减少矿难

14、伤亡,特别要通过技术行为避免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事故发生。 4 2 救援知识培训 我国矿工在自救和互救方面是个薄弱环节,由于大多数矿工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自 救、互救的意识和技能也不强。对矿工要强化自救、互救的意识,加强对矿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 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如果井下遇难矿工有较好的自救、互救技能,矿难一旦发生,井 下幸存的矿工就可以利用学到的自救、互救技能,将体能消耗降到最低,能最大限度地等待地面救 援。要提高矿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相应的救援培训亟需社会各界对矿山医疗救护体 系的支持。特别是在矿山密集地区要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吸收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

15、家 矿难救治的经验和教训,在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与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救援体系,才 能更好地降低伤亡。 4 3 规避矿难的经济措施 要实现预防与规避矿难上更大的突破,还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制度,强 置二蒌至! ! ! 苎苎墨丛堡堕 化和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保障矿主利益合法实现。可以探讨实行如下制度: 风险保证金制度,即任何一家煤炭企业在取得合法开采权后,必须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缴 纳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作为遇难矿工的补偿金或风险金。如果在一个经营 年度内,该企业无任何矿难和拖欠矿工工资的现象,在该企业继续经营时连本带息记入下一经营年 度;

16、若该企业有矿难或拖欠矿工工资的事故,则从中提取相应的保证金补偿矿难家属或补发矿工工 资;若总金额不足,则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追缴相关差额,根据事故调查结论对该企业进行相应处 罚,并对其资格重新审查。 零矿难奖励制度,是与风险保证金制度匹配的制度,即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设立奖励基金, 奖励在一个经营年度中煤炭生产无任何安全事故的煤矿企业,如无事故可逐年累进奖励,奖励额应 与其处罚额接近;如出现事故则参照风险保证金制度执行。以此制度,吸引和鼓励煤炭企业加强安 全生产,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以促进煤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工和煤炭企业 的合法权益。 4 4 规避矿难的社会保障措施 为了规避矿难发生,政府和企业还要切实制定矿工安置;矿工社会保险;矿工养老;矿工福利; 矿工失业与就业及矿工家属抚恤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妥善解决矿工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国煤矿的尘肺病患者为60 万人,全国煤矿每年新增尘肺病患者超过7 万人。 2 0 0 3 年,国有重点煤矿新报告尘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