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0085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工作与开发、攻关等工作的关系和要求 吴金石1 ,周凉仙2 ( 1 宜兴市万清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 1 4 2 1 3 ; 2 桐乡雀屏纺织整理有限公司,浙江桐乡3 1 4 5 0 2 ) 摘要:本文讨论了技术工作中面广量大的基础工作专题,基础工作对于研发、攻关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基础工作的专业性和不同性、以及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操作误差的鉴别程序等具体问题,分 别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要把项目( 或课题) 给予攻克,必须了解和摸清所有与项目相关的事物的性质、性能及其个性特 点。了解这些本质要素的摸底工作,即是所说的基础工作。从表面上看,基础工作与终端目标,似乎 有着相当的距离,而且

2、面广量大,但若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或甚至有不少空白点,则大楼必将难于往 上建。 在现代社会,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现 代科技统领下的新事物洪流,作为一个工艺技术人员,必须避免进行手上只有已老化的地图、火力的 射程存在着差距,或甚至于连方向也尚模糊的无把握之仗。 配方的决定、工艺的设计,如若没有坚实的基础工作背景,则攻关的各种努力措施,都会有如无 源之水,由于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一旦一招不灵的话,往往会难于有续招或新点子可使。即使可能偶 然地做成功了一次,也如无根之木,由于对成功的真正原因心中并无数,关键要点究竟在何处朦胧不 明,将势必难于保证再次生产

3、时,能够得到稳定的重现性,摇摇晃晃地让人感觉尤如走空中钢丝。 1 基础工作的专业性和不同陛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直到不同的产品,均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特性和特点。例如:助剂和 印染、缩绒和染色,等等,相互之间虽有关联,但相关而不相同。所以各自要做的基础工作的内容及 其要求,均也不相同。 基础工作的具体课题到处存在,大到项目研发,小到一个产品的某一功能( 或质量) 指标的攻关。 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去找寻和发现,关键是是否具有这个理念;思想指导行动,寻找的 意识和能发现目标的慧眼,也就自然地生成了。 以助剂为例,对于有机硅柔软剂来说,氨值指标与柔软性和泛黄性,成正反比的相关,前者决定

4、 了对纺织品的手感等级,后者对色泽的鲜艳度起负作用。但不同纺织品对于手感的要求,使用柔软剂 的目的,以及泛黄作用对不同色泽的负影响,差异很大。故适用于羊毛衫的有机硅柔软剂品种,未必 适用于棉筒子纱使用,甚至对散纤染色使用后,将还可能会起到破坏可纺性的严重后果。 硅油的黏度指数,成正比地关系到平滑度,但另与乳化上的难易度成反比。通过基础工作后得到 了详细的“个性”信息后,就可按照市场需要,作好指标上的平衡与定位,从容地做到有的放矢。同 时也推动了产品上品种系列化的发展,使企业对于市场上的各不同之需求,以及市场发生变化时,具 备高度的适应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 又如对于匀染剂,既要摸清其对染料的缓染

5、、移染等正功能参数,也还要了解其阻染能力的副作 用情况,以及浊点、离子性、相容性等等,汇总后组成了该匀染剂的“个性”情况,才能较好地提供 出合理的使用参数、适用染料品种等重要基本信息。 以染色工艺为例,染色的主要工艺条件有浴比、温度、时间、p H 值,但各类染料均还有各自相对 最敏感的偏重点。如活性染料,浴比的影响性远大于阳离子、分散等染料;而阶段范围中升温速率的 控制,尤为突出地影响了阳离子、中性等染料的匀染效应;而p H 值、保温温度的稳定则又是分散染料 高温高压染色的最关键点。 深一步的在活性染料自身的类别中,乙烯砜型相对地较耐酸性水解,不耐碱性水解;氯三嗪型则 较耐碱性水解而不耐酸性水

6、解;但一氯均三嗪型又比二氯均三嗪型的耐酸性水解性强。 中性电解质对于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来说是促染剂,但对于酸性染料来说具有双重性;在蛋白质 纤维的等电点p H 值以下时,则又成了缓染剂,而对于某些阳离子染料品种则又有很大的剥色作用。个 性特征的恰当使用,体现出来的是优点;但使用不当,便又可能反映成了缺陷。所以,能否很好地做 到扬长避短,也与基础工作关系密切。 需要关注的是,各项工艺条件的参数,前后并非一成不变,常常会是动态的。特别是对于p H 值, 大生产第一线所要求的车间快速测定,易受染料的颜色所干扰,故而事前的基础工作尤显重要。而再 深入一层至各染料单独品种,也都对各项工艺条件的敏感性及其

7、敏感度不一样,存在了更为面广量大 的个性特点问题;如K N 型活性染料翠蓝K N G 、艳蓝K N R 、黑K N B 、黑K N G 2 R C 等等,技术上 须对各只染料各项工艺条件上的敏感程度、允许的范围,对各染色添加助剂、化工原料的敏感度等等 详细情况均有所掌握。因实施配方的确定、执行工艺的设定,必须最终明白无误地定量落实到每一只 具体的个体之上( 仅了解类型类别的共性尚系悬于半空,还未能真正可以降落到工作配方、执行工艺 所必须定量的要求之上。) 。 对每只具体染料品种的选择,还存在着以下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染料的提深力、匀染性、遮 盖性、色牢度各项目等各重要方面,常常相互之间此消彼

8、长,难于各方面同时兼得;且还要受到色谱 上的完整性、拼色的相容性所制约。导致了同一类别染料中数组不同的三原色组合,才得以较好地适 应色泽的深、中、浅区别之所需,或各纺织品品种的专门要求之所需。但若未有事前大量交叉和综合 比较的基础工作,则对于每只染料的个性与适应范围,是不可能得到清晰了解的。 2 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首先,在各主要工艺条件上,作出各不同规律的梯度排列下的试验,找出最佳阶段、最佳点。分 析后作出评定,绘出统计图表( 先有了统计表,才能再画出统计图,再要反映一件事物的动态走势时, 一般则非统计图不可,也最为一目了然) ,然后作出本次试验的结论,并视初试结果的情况,作出是否 要

9、进行再一次试验的决定( 以达到预期目标为原则) 。 汇合各工艺条件的第一步试验所得的最佳点参数,设计出进一步正交试验方案。按正交试验结果, 找出最佳综合工艺条件的汇合点( 汇合点的范围越小越理想) 。 需注意的是,多个工艺条件汇合于一起后,最佳范围直至最佳点,未必一定是在原单项目试验时 的位置,极有可能在多个工艺条件聚合后,受新产生的原所未知的影响因素所牵动而移位;这第二环 系建筑在第一环基础之上,工作量可能更大,须考虑的思路也会更多更广泛,虽然第二环的试验结果 更为重要,但没有第一环则无法进入第二环。 各染料、助剂、化工原料之间的多角度相容性。 各纤维与各化工原料在各温度、时间、p H 值条

10、件下的耐受情况,可承受的最大使用浓度参数( 负 影响试验) 。 试验还要注意到对于设备的比较( 包括大、小试设备) 以及设备的工作参数,如转速、线速、压 力、流量等等( 设备有时也可能会成为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也还会有引发工艺上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可 能。) 。 1 7 4 3 操作误差的鉴别程序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试验的操作进行必须遵守标准操作规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操作 误差的发生难于完全避免,有时操作误差的发生,当事人自己并未有所感觉,到试验结束后也可能仍 未觉察。这对于试验结果分析的正确性,下一步行动的思路方向、再试验方案的制订都至关重要。可 以想象,从有误差的数据出发来作出的结论,

11、进而指导下一步的方案制订,必将产生误导,甚至弄错 方向。因此,需要有一个对于试验的结果,进行有否存在误差的鉴别程序,明确了无误差干扰后,才 可给予通过。 由于在大量的试验工作中,针对具体课题内容的个人思路与设想,头绪既繁又杂,且又很单项和 细化,预期和设计的目的和目标,可能是起点性的,也可能是阶段性的,或可能是终端性的;试验涉 及的具体人员常常是小范围的,也可能是落实到个人的。由于思路与设想往往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 故对于误差的鉴别与剔除,非直接参与人员一般也难以来参与认定。所以,应由操作人首先来作出自 校。 自鉴的验证程序如下: a 查重现性 在相同试验设备、相同配方、相同工艺的前提下,检查

12、2 次( 或以上) 的试验结果是否相同。如 相同,可以确认通过;如不相同,则说明其中至少有一次发生了误差,也甚至可能2 次都存在误差, 便不能通过,需重新试验后再作确认。 b 查梯形队列 先检查前后各次,再检查本批次各只试验结果数据,从配方用量的排列规律出发( 一般都是形成 等比例排列的直线) 所得到的试验结果数据,是否相对应地形成同规律的直线( 或弧线) ,能形成的可 以确认通过;不能形成的,剔除跳出直线的那一次:如果跳离直线的点在1 2 以上,则应把该一批次 全予否定,清查原因后重作试验,因此种情况的出现,恐怕已不单是操作误差的干扰因素了,也或者 是在某一方面,可能还需要增补被忽略了的一些基础工作。 4 结束语 基础工作对于工艺技术人员的意义是: a 研究如何选择和用好各种原材料( 也包括选好用好工具、设备) 。 b 充实对于客观事物本质和特性、特点的数据库,为研发工作储备好充足的技术资本和攻关弹药。 c 在翔实的基础工作之基础上,才能在必要时提出对原料、设备上的改进意见。因对于超出自身 可控范围的原料、设备等相关行业方面,于我们的新项目需求,未必事前很凑巧地有相应的对口性或 针对性。而系统性的协作和配合,尤对于创新型项目的研发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既有力,又 不可缺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