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09717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与民族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25- 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文化 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 向光忠 一、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 一定的民族语言,依存于一定的民族社会;一定的民族社会,是同该民族所在的特定的 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这样,在一定的民族语言里,有些成语的产生,也就带上了该民族自然 环境所独有的山川、交通、气候、物产等方面的特色。 例如“蜀犬吠日”这一成语,在其他民族语言的成语里是不可能有的,因为“蜀中山高 雾重,少见日光,每至日出,群犬吠之”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这样的现象,为蜀 地所独有。 下列成语也是汉民族语言所独有的:合浦珠还、泾渭分明、中流砥柱、吴牛喘月、黔驴 之技、得陇望蜀、终南捷径、庐山真面、逼上梁山

2、,等等。 在汉语里,存在着很多同竹有关的成语,例如: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 春笋、立竿见影、管窥蠡测、梦笔生花、箭在弦上、节外生枝、倾箱倒箧、筚路蓝缕、滥竽 充数、寄人篱下、功亏一篑,等等。 在其他一些民族语言里,是罕有类似现象的。何以如此呢?就在于中国盛产竹。不仅是 南方,秦汉时的北方由于气候比现在温暖,黄河以北的地区也还产竹。这样,汉人的衣食住 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 竹纸,履者竹鞵,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耶! ” (苏东坡语)正是这种情况,在创造成语时, 竹便自然而然引起汉人的丰富联想,而那些生活中与竹无甚关系的民

3、族,在他们的语言里, 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如此众多同竹有关的成语了。即如“雨后春笋”一语,在英语里,与之 相当的是 Like mushrooms(直译为“宛如蘑菇似的” ) ;在俄语里,与之相当的是 (直译为“象雨后蘑菇一般” ) 。它们表示的都是同一的概念,即形容新事物的 蓬勃成长,而其所借以体现的手段则是有所不同的。汉语是以“春笋”为喻,英语与俄语却 以“蘑菇”为喻。其所以如此,正由于竹这种植物并不盛产于英国或俄国,同英吉利人或俄 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并无广泛的联系,甚至在英语与俄语里, “竹(bamboo/ )”这个 词根本就是外来的。再就汉语而论,笋与蘑菇都是本国所固有的,并且都是筵宴上的佳

4、肴。 这样,汉人在创造成语时,便不仅会联想到“笋” ,同时也有可能联想到“蘑菇” 。但是,由 于汉人历来都爱好竹,曾将竹与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 ;而蘑菇一则是它属于蕈类,蕈是 高等菌类。而菌常同“霉”相关联,取义有所忌讳;再则是它是联绵字,缺乏造词能力。所 以,在创造成语时,自然只宜取“笋”而不取“蘑菇”了。 二、成语与民族文化传统 一定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基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而有其一定的社 会生活状况。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的习俗风尚与宗教信仰。因此,在一定的民 -126- 族语言里,有些成语也就带有一些特殊的色彩。例如,汉语里的“歃血为盟” 、 “口血未干”

5、, 它们的产生便是由于我国古代有这样一种风俗,即诸侯盟誓时歃血(嘴上涂牲畜的血) ,以示 诚意。在没有这种风俗的其他民族语言里,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成语。再如:始作俑者、可操 左券、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等等,都是古代汉人所特有的习俗,在没有这类习俗的民族里, 这一类的成语,也就不可能产生。 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之后,佛家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于是,在汉语里便出现了一些 来自佛教或同佛教有关的成语,如:一尘不染、恒河沙数、五体投地、不二法门、不可思议、 降龙伏虎、现身说法、味同嚼蜡、佛头着粪、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佛教之 外,我国也曾盛行道教,因而汉语的成语也有直接来自道家语或由道家语演变

6、而成的,例如: 灵丹妙药、点铁成金、回光返照、万应灵丹,等等。 欧洲各国由于笃信基督教,在他们的语言里也就有不少来自圣经或同基督教有关的 成语。例如英语的: A covenant of salt(不可背弃的盟约) To gird up ones loins (原指希伯莱人欲从事于勇武而必先束腰以待, 引申为 “磨厉以须” , 即“准备行动” ) 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直译为“穷如教堂之鼠” ,即“家徒壁立” 、 “一贫如洗”之 意)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or A wolf in lambs skin) (披着羊皮或“羔羊皮”的

7、狼) To heap coals of fire on(以德报怨而使人懊悔) 俄语的: (原意为“燃烧而不尽的一棵灌木” ,后转为“永存之物” 、 “不灭之 物”的意思) (原意为“无一块留在石上的石头” ,后转为“消逝无遗” 、 “片瓦无存”之意) (原意为“披着羊皮的狼” ,现引申为“伪装” 、 “阴险”之意) 一定的民族有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都有其特具的活动情节。这样, 一定的民族语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成语,都是植根于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譬如:汉 语的“指鹿为马”和俄语的“ (直译为将黑的说成白的 ) ”是同义 语,表示的概念基本相同,都是“颠倒是非”的意思。然而,二

8、者的表现手段却完全不同。 在汉语里,同“指鹿为马”含义相当的同义语有“颠倒黑白” ,而“颠倒黑白”的含义和表现 手段都同于俄语的 。但是,在俄语里,却没有也不可能有“指鹿为马” 这样的表现手段。 又如汉语的“一败涂地”和俄语的“ ( ) (直译为象 瑞典人复没于波尔塔瓦一样) ”都是“惨败”的意思,虽为同义语,表现手段却大相径庭。俄 语( ) 一语的形成,是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瑞典人入侵俄 国,败于波尔塔瓦,陷入不可收拾的困境。汉语“一败涂地”一语最早见于史记高祖 本纪 : “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成语的表现 -127- 手段自然也就各具特色。 比较

9、下列汉语与俄语成语,也可见由于所依据的历史故实不同,各个民族语言的成语所 采取的表现手段是不同的。如汉语的: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一国三公、卧薪尝胆、毛遂自 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约法三章、萧规曹随、夜郎自大、五日京兆、三顾茅庐、乐不思 蜀、洛阳纸贵、东山再起、请君入瓮、东窗事发、莫须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等;这些 成语的表现手段,都是汉语所独具的,在其他民族语言里根本不可能存在。 那些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的成语,特别明显地表现出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 例如: 英语的 A sword of Domocles 和俄语的 直译都是 “达莫克勒的宝剑” , 引申为“岌岌可危之势” ,相当于

10、汉语的“一发千钧” 。此语导源于古代希腊传说:达莫克勒 是暴君吉诺赛的宫内大臣,他颂扬国王是最幸福的人。一日国王吉诺赛宴请他,让他身穿王 服,身居王座,但在他头上却悬着一柄仅系以一根马鬃的利剑,以此示意:身为国王虽有幸 福与威势,却是随时随地都有杀身的危险。 又如:英语的 The Gordian knot 和俄语的 直译都是“高尔丢斯之结” ,即“难 解之结” ,引申为“难办之事” 。导源于古代希腊传说:腓力基国王高尔丢斯(Gordius)系一 难解之结,而声言能解此结者即可为全亚细亚之王。后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拔刀砍断 此结以应言。 英语与俄语里有直接出自荷马史诗的成语。例如:英语的 B

11、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和俄语的 直译为“在西拉与喀瑞布狄斯之间” ,意为“进退 维谷” 、 “腹背受敌” 、 “前有虎后有狼” 。荷马史诗:意大利与西西里之间有两座巨岩。靠近意 大利的岩洞中居住着妖魔西拉(Scylla) ,面目狰狞,声如犬吠,有六头六颈十二足,每一头 上都有三排尖如锋刃的利齿。而相与对峙的巨岩上,则生长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树下居住 着另一妖怪喀瑞布狄斯(Charybdis) ,每日吞吐海水三次。凡是航海路过这里的人,都会受 到夹击。 伊索寓言 ,也是欧洲一些民族语言成语的一个源头。如英语的 Sour grapes、俄语 的 ,便都是出自伊索寓

12、言里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即指狐狸因得不到手 而所说的“酸葡萄” ,引申为“好强不认输,而强自慰解”的意思。 古希腊文化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汉语中的成语未曾受到它的影响。汉语成语有汉民族 独特的文化渊源。例如: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 、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 ) 、 天衣无缝( 太平广记卷 68 引牛峤灵怪录 ) 、画龙点睛(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 、 铁杵成针 (宋代祝穆 方舆胜览 ) 、 梦笔生花 (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 ) 、 愚公移山 ( 列 子 汤问 ) 、 杞人忧天 ( 列子 天瑞 ) 、 画蛇添足 ( 战国策 齐策 ) 、 狐假虎威 ( 战国策 楚 策 ) 、 鹬蚌相

13、争渔翁得利 ( 战国策 燕策 ) 、 望洋兴叹 ( 庄子 秋水 ) 、 揠苗助长 ( 孟子 公 孙丑 )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 ) 、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 ) 、买椟还珠( 韩非 子外储说左上 )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 )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察今 ) 、塞翁 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 ) 、叶公好龙( 新序杂事 ) 、南柯一梦(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 黄粱一梦(唐沈既济枕中记 ) ,等等,都是直接地生发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 我国是一个富于艺术传统的国度。自古以来就将“琴、棋、书、画”并称“四艺” , “笔、 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和文物,传

14、之久远,必然会渗入成语中 -128- 来。例如:急管繁弦、弦外之音、胶柱鼓瑟、煮鹤焚琴、紧锣密鼓、举棋不定、棋逢对手、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等等。 我们的祖先,在中医、中药方面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在成语里也有这方面的反映。 例如:如法炮制、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妙手回春、着手成春,等等。 各个民族对于事物往往有不同的感情,这种情况多和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关,在成语 中也有充分的反映。例如: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 也用来比喻俊杰; “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鸟,被视为“百鸟之王” ,以象征祥瑞;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之兽,古人以为“圣出则见” ,当作吉兆; “龟”虽是 实有的爬虫,但因其寿命长,也被视为奇特的灵物,称作“介虫之首” 。 “龟”常和“鹤”并 举,用来称颂人享有高龄。由于世代相沿,流传久远,人们便将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或取 “四灵”以命名指称事物;或据“四灵”以雕塑描摹图像;或借“四灵”以作为夸饰之辞。 除了龟字用得较少外,龙、凤在汉语成语中用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