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 u t o C A D 自制温度一湿度( t - - x ) 图 杨大成 ( 中国化工报社广告部中华干燥网北京1 0 0 0 1 1 ) 众所周知,含水较高的物料在对流干燥中,由于其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在稳定的干燥条 件下,其温度近似等于热风的湿球温度t w ,亦即,在对流干燥的恒速段,物料水分实际上是 在热风的湿球温度下蒸发的,为此,干燥工艺的热工计算,离不开求取热风的湿球温度但 目前湿球温度的计算尚无适用公式,一般使用桐荣“干燥装置手册”所载的t - x 图,在图线上 直接查取然而,该图的温度湿度上限分别为t = 1 2 0 ℃,x = 0 .1 6 ,当求取超出这个范围的湿球 温度时,甚感不便另外,该图表幅面较小,在低温端众多线条挤在一起,加上视觉误差, 读数非常困难,数据精度难以保证 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利用A u t o C A D 设计了一幅t - x 图,直接在C A D 窗口中利用其基本 功能读取数据,非常方便,读数精度不再受线条是否拥挤和视觉误差的任何影响,温度范围 没有限制,比较好使好用该图制作过程不复杂,任何会使用C A D 的人都可自行设计,本文 将设计方法简介如下,以期与大家共享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基本公式和作图依据 我们知道,某一温度下的空气,在总压不变时,其湿含量的数值x 随温度t ( 因饱和蒸气 压P 是温度t 的函数) 和相对湿度由而变,服从下式l l J : x = 0 .6 2 2 q b P s /( P —d p P ) ( 1 ) 在相对湿度巾达1 0 0 %时的湿度即为饱和湿度,因此,我们可据上式绘出温度和相对湿度 1 0 0 %的饱和湿度的曲线,然后,按照已知的温度、湿度和湿球温度等数据,绘出绝热冷却线, 这样就可由饱和曲线、温度、湿度和绝热冷却线求出湿球温度 2 作图程序 1 .数据表准备 为了作出相对湿度1 0 0 %的曲线,首先按式( 1 ) 作出一组t 和X 的对应数据表,为了简便, 我们直接选用了“干燥装置手册”【2 l 中附录1 的相关数据 这里省略了该数据表,读者可自 行查阅) 2 .在C A D 新打开的窗口中,设定横坐标为温度t 轴,且I m m = 1 ℃,温度范围0 - 2 0 0 ℃ 纵坐标为湿度x 轴,1 r a m = 0 .0 1 ,湿度范围0 - - ! .0 这里取湿度1 m m - - - 0 .0 1 ,主要是为了将来读 取数据方便,也可设定为其他值。
3 .利用C A D 的做平行线的功能,沿横坐标每隔2 m m 做一条纵轴平行线- 等温线( 既每 隔2 " C ) ,在“干燥装置手册”附录l 表格中分别查出其对应的饱和湿度,按1 r a m = 0 .0 1 换算出 其图形上的数值,以该数值做横坐标的平行线.等湿线,该平行线与纵坐标平行线的交点就是 相对湿度1 0 0 %曲线上的一点,以该点为圆心作小圆现举例如下:( 小圆主要是为了查找交 点方便) 1 ) 设t 1 = 2 " C ,利用“偏移”命令,以2 r a m 为平移距离,在水平坐标上作等温线L l ( 1 m m = l ℃) 2 ) 查表得知,tI = 2 ℃时,x l = 0 .0 0 4 3 6 3 ,因I r a m = 0 .0 1 ,所以x l 在纵坐标上的数值应是 3 1 4 0 .0 0 4 3 6 3 /0 .0 1 = 0 .4 3 6 3 m m ,以0 .4 3 4 6 为平移距离,利用“偏移”命令,作横坐标的平行线,即等 湿线L 2 3 ) 以L l 和L 2 的交点为圆心作小圆,该交点就是相对湿度l o o %曲线上的一点 4 ) 依次类推,可作出若干点,如图l 所示。
图1 作出曲线的各点 4 .利用C A D 的扑捉圆心功能,连接上述各点,所得到的曲线就是相对湿度1 0 0 %曲线 去掉上述各平行线和小圆,写上标记和坐标名称,如图2 所示 图2 连接好的饱和曲线 3 1 5 图4 4 作好的t .x i l i 3 1 6 3 温度一湿度图的使用 现举例说明该图的使用,见图5 ,设t = 1 4 4 " C ,x = 0 .0 3 1 ,求t w = ? —/1 7~p i 0 2 03 04 0 辛o 6 07 08 09 01 0 0t 1 01 2 0 1 3 0 1 40 f 一4 9 舟I 图5t = 1 4 4 ℃x = 0 .0 3 lt w = 4 9 .8 I 1 作1 4 4 ℃等温线 单击“偏移”一命令行输入“1 4 4 ”_ 回车_ 选择纵坐标补助线_ 向右单击左键形成1 4 4 " C 等温线 2 作x = 0 .0 3 l 等湿线 单击“偏移”_ 命令行输入“3 .1 ( 0 .0 3 I /0 .0 1 = 3 .1 ) ”_ 回车一选择横坐标补足线_ 向上单 击左键,形成x = o .0 3 1 等湿线 3 过等温线和等湿线交点A 作绝热冷却线的垂线,得交点B ,见图6 放大部分( 任选一 条绝热冷却线。
为了清楚起见,可选择距A 点较远的绝热冷却线) 4 作绝热冷却线的平行线,并使之过A 点单击“复制”- 选择上述绝热冷却线呻回车_ 单击复制基点B _ 单击位移点 A ,得新的绝热冷却线使用“延伸”命令将新的绝热冷却线 延伸到1 0 0 %等m 线,得交点C 也可用“平移”命令来完成 这一步) 5 量取湿球温度t 、Ⅳ 单击“线性标注”_ 扑捉纵坐标补助线下端点和C 点得 尺寸4 9 .8 1 ,就是所求的湿球温度,即t w = 4 9 .8 1 ℃ 图6A .B 间放大图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t w 的读取完全没有人为因素,只要作图正确结果与视觉误差不发 生任何关系由于读数是利用计算机的“点扑捉”功能,只要“点”找准了,线条再拥挤也 没问题,况且C A D 还有局部放大功能,几乎可以无限制的从视觉上加大线条间距离,这是读 取纸面上图形数据无论如何作不到的 这里须说明的是,第3 、4 步的目的是为了作出过A 点的绝热冷却线,是否还有其他更简 捷的方法,笔者没有考究,读者可以自行摸索 6 温度超出横坐标范围时( t > 2 0 0 " C ) 的用法 设x = 0 .0 2 7t = 2 5 0 " C 求t w _ ? 见图7 ,仍按上述第三款介绍的方法作,分别作出x = 0 .0 2 7 的等湿线和t = 2 5 0 ℃等温线, 两线交点D ,将任意一条绝热冷却线延长到t = 2 5 0 ℃等温线,得交点E ,过D 点并以D E 为距 离,作该绝热冷却线的平行线,交饱和曲线于F 点,利用C A D 线性标注命令,测量出纵坐标 图7 温度超出横坐标范围时( t > 2 0 0 " C ) 的用法 3 1 7 原点到F 点水平距离5 8 .2 4 ,就是t w 的数值。
从这里可以看出,基本作法与前边完全相同,只 不过是由于温度超过了横坐标最大值,作出的t = 2 5 0 " C 等温线跑到了图形外边,这若是在纸面 上读数会非常困难,但对C A D 来说却没有任何问题,即使温度再高一些 7 使用中的注意点和功能的增加 图形作好并验证无误后,最好将该文件设置成“只读”,即勾选属性对话框中的“只读”选项 ( 见图8 ) ,这样,每次应用后不会因误动作而改变或毁坏原文件 图8设置“只读” 利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还可以将相对湿度不是1 0 0 %的其他曲线作出来,也可以将湿比容、 湿比热、蒸发潜热等参数作到同一图形中,在此就不一一详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 点和需要,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图形 参考文献: 【l 】化工设各设计编辑委员会.干燥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3 1 2 ] 【日】桐荣良三主编,秦霁光等译.干燥装置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3 【3 1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编.热工测量与自动调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3 3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