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03598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专题9 说明文阅读复习(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9 说明文阅读 考向探究考向探究 复习指津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考向探究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2017柳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 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 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 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 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 、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

2、虫鸣、高山流 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专题9说明文阅读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 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 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 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 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 ,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 是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 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 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 。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彼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 唱

3、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 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考向探究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大歌通常在节日里有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 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 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 。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 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 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 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

4、若干低 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 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 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 容易清晰。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 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 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 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 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 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 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

5、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 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 ,而形成了主旋律。 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 。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 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 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 ,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 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 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

6、到父辈,父 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 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 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 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 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 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1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 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 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

7、 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 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 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 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考|向|1 把握说明对象 B 专题9说明文阅读 解析 解答本题,须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 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文 第段中陆游和邝露的著作中记载的是侗族大歌演唱的 情景,而非记载歌词内容。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考向探究 专题9说明文阅读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辨析及其特征、内 涵的把握。四个选项中,A项明确考查了侗族大歌的特征 ,其他三项则围绕侗族

8、大歌的内涵变换说法。本文为我 们介绍的对象是侗族的“大歌”,文章首先介绍说明的 对象,接着为我们具体介绍侗族大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 的特点,最后总结,指出侗族大歌的意义与研究的价值 。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考向探究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考点1】明确说明对象 点拨 (1)看题目,对文章。不少题目即是说明的对象,由标 题快速推测,然后浏览全文,检查核实,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即通读全文,抓住各段中心句,然后综 合确定说明对象。 答题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被说明的事物)。 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

9、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考点2】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点拨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 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 (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方面。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选文没有明显揭示事物特征的标志语,我们就要根据内 容加以概括,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所以在 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完整、全面,不遗漏。 答题 说明对象具有、和(逐一列举对象的特征 ,特征多是关键词或短语)。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考点3】关于标题的考查 点拨 说明文的标题大多就是说明对象,或与说明对象相关。 对文章标题的考查往往是对说

10、明对象或对说明对象特征、内容 的考查,回答此类题只要对应答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即可。有时 标题的形式比较新颖,比如以问句做标题,或标题中运用了修 辞手法,这里会针对标题形式的作用命题。 答题 1.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内容。2.标题采用 了形式(或修辞手法),能引起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 同时还能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 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 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 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 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

11、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 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 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 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 考|向|2 理解内容 提取文本信息 D 专题9说明文阅读 解析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理解,从文中找出与 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原文第 自然段说“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而非“都”,此 处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所以意蕴深刻”的“所以”实 属强加因果。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考向探究 专题9说明文阅读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信息并做出判断的 能力。四个选项都需要从文中筛选出对应的信息,将选项信息 和文中信息进行比对。 【应考策

12、略】 【考点1】对段落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点拨 说明文的段落内容,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说明的是 说明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可能是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 、特征,也可能是事理的本质、关系、规律等等,这些也称为 局部说明对象。但是,有时这段内容实际是一个整体内容的一 部分,分析归纳时要联系前后文段加以判断。解答时,抓住了 段落中能表达局部说明对象的中心句、关键词,也就基本找到 了答案。 答题 本段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局部说明对象) 。或本段说明了(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 复习指津 当堂检测 考向探究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考点2】对全文内容(或要点)进行归纳概括

13、 点拨 说明文的内容,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说明的是说明 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可能是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 征,也可能是事理的本质、关系、规律等等,这些也称为局部 说明对象。解答时,抓住了段落中能表达局部说明对象的中心 句、关键词,也就基本找到了答案。 答题 本段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等)进行了说 明。或:本文说明了(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考点3】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判断说法的正确性 点拨 此类题属于综合题,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选项涉 及的考查点,覆盖面广,类型多样,而且每个选项的考查点大 多数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无非是说

14、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只要仔细分析 文章内容,抓住相关关键词句,对选项逐一分析,还是很容易 找出正确答案的。特别要注意限定性词语,选项往往会删掉或 者增加限定性词语,导致表述与原意不一致。选择题毕竟是只 需要判断,不需要组织语言,因此难度相对要小。当遇到迷惑 性选项时,可以利用排除法等辅助判断。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 【考点4】联系上下文,补充所缺的内容(或改写内容) 点拨 此类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补全句子、选 填句子等,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逐一分析 :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空缺的句子在文中或段中所处的

15、位置, 如果在段首,一般是总括句、中心句或过渡句;如果在段尾, 多为总括句或中心句,并且有“总而言之”“因此”等语言标 示;如果是单句或成段,那最有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 次,根据段落意思,推知该句应该表达的意思,过渡句要承接 上文的意思,引出下文;总括句或中心句要能概括全段的意思 。如果是改写内容,就要分析明白题目要求的结构、修辞、表 达风格等,同时理解原文句子的意思,改写时不能改变原句的 意思,有点像仿句题。 答题 总括句或中心句:充分利用关键词,概括相关段落的主 要意思。过渡句:概括上文大意引出下文话题。改写:套用 句式、表达方法等,复述原文意思。 专题9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津当堂检测

16、考向探究 【考点5】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究 点拨 此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文具有 知识性,阅读说明文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 这类题就是检测通过阅读,对说明文承载的知识掌握的情 况。考查的点大多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类别、原理 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这类题的答案,可能集中在某一段 落,可能分散在全文各个部分,但一般在文中都能直接找 到。在答题时,一定要理解题目意思,明白所问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查找相关要点,找到关键词句,稍加组织语言 ,流畅地表述出来,即是答案。 答题 关键词句1关键词句2(有时需要稍加梳理, 重新组织语言)。 专题9说明文阅读 【考点6】把握文章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 点拨 提取重要信息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的 主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