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楚辞补注》音切声类研究

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7.42KB
约60页
文档ID:118019926
《楚辞补注》音切声类研究_第1页
1/60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楚辞补注》音切声类研究 姓名:段勇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冯广艺 2011-0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本文对宋代洪兴祖的《楚辞补注》音切声类进行研究通过穷尽性的对洪氏 《补注》全书的音切进行观察,逐一与《广韵》音切进行对照和比较;在进行词 的音切比较之前, 我们首先是要根据文义来厘定其准确的读音以达到比对正确的 目的通过全面细致地考察,我们得出《楚辞补注》的声母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1、轻重唇分立;2,照组分为庄、章两组;3,清浊声母存在混切现象而且通 过对音切材料的考察,我们可以校出《楚辞补注》音切中刊刻的一些错误,这在 文中也得到了体现 关键词:楚辞补注;广韵;集韵;反切;声类 洪兴祖《楚辞补注》音切声类研究 II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search for the Phoneme Groups in The Chu Ci Bu Zhu (楚 辞补注) of HongXingZu in the Song dynasty . By means of Exhausting analysis about the Phoneme Groups in The Chu Ci Bu Zhu,get the purposeof comparing one by one between Chu Ci Bu Zhu and Guangyun(广韵). Before in comparison of the word , firstly we must ensure the accuracy pronunc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eaning in order to get the match of the Pronun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Passing over the whole material observation. We can rea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main charateristic of the Phoneme Groups in The Chu Ci Bu Zhu:firstly,the soft- lip- voice and strong- lip- voice are independent of each.secondly,Zhao(照) group divide into Zhuang(庄) group and zhang(章) group.thirdly,the Qing(清) initial consonant and Zhuo(浊) exist mixture in some place. Then, by means of observing Fanqie(反切),we can check some mistakes of inscribe.This achievements also reflect on this article. Key Words:Chu Ci Bu Zhu;Guangyun;Jiyun;Fanqie; Phoneme Groups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楚辞》作为先秦韵文,其音义是历代学者们乐此不彼的研究课题姜亮夫 先生的《楚辞书目五种》中便辑有 37 种著作,主要可以分为句末的韵读和随文 注释两种。

《楚辞补注》属于后一种, 《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洪氏《楚辞补注》 为“于《楚辞》诸注之中,特为善本” 本文就专门研究洪氏补注中的音切材料, 通过穷尽性的研究,来达到探求洪氏音切声类的整个特点这是文章研究的最终 目的 然而当我们在仔细考察研究对象, 发现问题不是直接把音释的材料系联下得 到一个音系那么简单我们知道《楚辞》作为作为历代以来典范的文章,流播甚 广其文词也难免会有许多差异这种现象,在洪氏的时代已经很明显了如南 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描述洪氏的著述经过: “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 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 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书成,又得姚廷辉本,作《考异》 ,附 古本《释文》之后其末,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于关子东、叶少协, 校正以补《考异》之遗,洪于是书,用力亦以勤矣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知 道洪氏作《补注》颇为不易,版本、校释的问题在当时就已经很突出,这其中牵 涉到大量《补注》中文字形、音、义的考释比如“某作某、音某,某一作某、 音某等” ,我们只有深入了解注释中考释的音义,把握音切中的异读和生僻读法, 才能准确的判断其音切的性质,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本文用力甚勤的地 方。

也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分清音切材料的时空属性,才能在进行音切 的类聚、比较中不至于鱼龙混杂、张冠李戴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直接穷尽性地对《楚辞补注》中的音切中的声类性质进行研究的的材料目前 还很难看到,但是一方面一些学者间或涉及到《补注》中的音切这里我们首先 洪兴祖《楚辞补注》音切声类研究 2 要介绍一下《补注》与朱熹的《楚辞集注》之间的关系 《四库全书总目》中讲 到: “朱子作集注,亦多取其( 《补注》 )说 ”洪氏《补注》仅早朱氏《集注》大 约五十年本文仅从音切材料上看二者的关系我们通过穷尽性细致的比较,发 现洪氏《补注》和朱氏《集注》均有的音切共 962 条其中有 729 条音切内容是 没有任何改动的(只是洪氏的某某切改为朱氏的某某反) 还有少量虽只改了反 切上下字,或直音的用字不一样,但是实际上音类是不变的洪氏补注和朱氏音 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朱氏特有的叶音上由此诸学者在全面考察朱熹反切的时 候,往往也可看到洪氏的音切一些特点如王力先生的《朱熹反切考》①、如刘 晓南先生在论述叶音的问题时引述了洪氏补注的材料②,张民权先生在其《宋代 古音学与吴棫研究》中简略地论证了洪氏的注音特点③,认为洪氏仅对 《楚辞》中一些古今音异的韵字略有叶读音注释,并没有全面考察《楚辞》中古 今音异之字。

通过全面研究,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前人对《楚 辞》韵读的考察形成了多部著述比较常见的有清人江有诰的《楚辞韵读》 、王 力的《楚辞韵读》等, 《楚辞》作为先秦的韵文,前人主要是从古韵分部的角度 来对其韵部进行考察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内部互证法 《补注》 内部的材料相对来书比外来证据更为可靠, 可以用来相互比照女” 这个常见字在《楚辞》中总是两个读音,一是读作“汝” ,一是本读两种读法 是“日”母或者“娘”母,但是我们在《离骚经章句第一》中看到“岂唯是其有 女”中的“女”字, 《补注》的切语是: “细吕切” ,属于“心”母,与“娘、日” 相差太远,很特殊,有疑问,不过我们在《离骚经章句第一》下文“聊浮游而求 女”的切语中看到是“纽吕切” , “纽”属于“娘”母,很符合通常的读法,由此 我们可以通过这内部的互证法来说明:此处的“细”应该是“纽”字字形的讹误 ① 《龍蟲並雕齋文集》第 257 页 ② 参看《朱熹叶音本意考》 , 《古汉语研究》2004 年第 3 期. ③ 参看《宋代古音学与吴棫研究》第 9 页,商务印书馆 2005 年。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二、音义互联法 按前文《直斋书录解题》描述的那样,洪氏的《考异》和《释文》应分散在 《补注》各句之下因此其也包括“音义”书的特点音义书,往往不是单纯注 音,而是特定语境下的语用注音,其目的是为了释义辨义通过数据库的比照, 我们发现补注有中注音有 433 个字本身有异读的情况,而且有些字出现过多次, 注音均不尽相同比如“上” “被”等只有通过意义的辨析,方能确定音读的 取舍 三、参照、对比分析法 整理反切的方法在耿振声先生的《20 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中有过系统 而全面的论述主要有系联法、比证法和统计法,系联法的典范之作是清代陈澧 的《切韵考》 ,这是一条非常科学的、至今还常被用及的方法,这种方法直接用 于系联《补注》的音切是不恰当的,因为《补注》的随文注释的注音特点用字非 常随意,无法系联比证法是整理音切的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是把研究对象跟 某种参照系统进行对比,从注音用字的类别异同来分析语音特点” ①, 统计法是 一种数学方法,在音韵学的研究中是现代研究者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比照注 音时采取了建立数据库的办法,以便对照研究 具体到《补注》的音切材料的整理,我们觉得要将参照系置于《补注》与 《广韵》 、 《集韵》以及与《集注》之间。

《广韵》是《切韵》系韵书的代表,代 表了中古较典范的权威的综合读书音系 《补注》的成书时间与《广韵》的刊刻 时间很接近,均是 12 世纪中叶由此以《广韵》音系作为坐标来参照是再恰切 不过了 《集韵》则大规模地保存了异音异切,这给我们在考释楚辞中的异读词, 尤其是楚辞中生僻的双音节专有名词中带来了方便 而 《集注》 注释大量参考 《补 注》 ,亦可互相比照 ① 耿振声 《20 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48 页 洪兴祖《楚辞补注》音切声类研究 4 第二章 《楚辞补注》概述 第一节 作者介绍 一、生平简介 洪兴祖(1090— 1155) ,字庆善,号练塘宋代镇江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其生平事迹和著述主要集中记载于《宋史儒林传》本传洪兴祖年少便透露不 一样的天资, 《宋史》本传云:兴祖“少读《礼》至《中庸》 ,顿悟性命之理绩 文日进,登政和(徽宗年号,1111 年——1118 年)上舍第,为湖州士曹,改宣 教郎 ”洪兴祖年轻时期主要居与江浙一带南宋时期朝廷内忧外患,洪兴祖四 处为官,屡屡应诏进疏,往往击中朝廷纪纲之失,最终为奸相秦桧等人所憎, 1155 年,贬与昭州(今广西平乐县)编管,次年八月,洪兴祖忧郁而终,时年 66 岁。

二、相关著作 洪兴祖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者, 《宋史》本传记载: “据《宋史》本传: “兴 祖好古博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著《老庄本旨》 、 《周易通义》 、《系辞要旨》 、 《古文孝经序赞》 、 《离骚楚辞考异》行于世 ” 《宋史》中的记载有许多的疏漏, 据宋元时人的记载,洪兴祖还有些著述李大明①先生在其文中考证详备,在此 不便赘述 第二节 成书背景 关于洪氏《补注》成书的年代,有李大明的“二书说”②,昝亮的“二次成书 说”③,昝先生考证详备、后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