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00565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 虽有嘉肴 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课外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虽( )有嘉( )肴( ),弗( )食( ),不知其旨( ) 也;虽有 至( )道( ),弗学,不 知其善( )也。 课内文言文阅读 即使好用鱼、肉做的菜 不吃味美 最好的道理好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 相( )长( )也。兑命 曰“学( ) 学半”,其此之谓乎! 课内文言文阅读 所以 困惑 反思 所以互相 促进 同“敩”,教导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

2、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有至道/日中不至 B.故曰: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 C.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D.然后能自反也有朋自远方来 课内文言文阅读 C C(A.最好的/到;B.所以/旧的知识; C.好;D.自己从)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作比 ,继而引入“_”,进而又以“ 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课内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至道 教学相长 (2)读懂全文,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 的道理? 课内文言文阅读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 道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

3、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 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与学是相 互促进的。 (3)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 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 法。 课内文言文阅读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别人 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 ,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 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 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2.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意思基本 相同,结尾最后一句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增强说服力。 B.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也”

4、,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课内文言文阅读 C.文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 理。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 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 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 。 课内文言文阅读 B(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大道之行也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 )。选贤( )与( )能( ),讲信( )修( )睦( )。故( )人不独亲( )其亲( ),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施行公共的 品德高尚同“举”才干出众 诚信 培养 和睦

5、气氛所以 以为亲 父母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 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 )、寡( )、 孤( )、独( )、 废疾( )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 课内文言文阅读 以为子子女 善终 同“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有残废而不能做事的人 职分,职守女子出嫁 货恶( )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 )而不作( ),故外户( )而不 闭( )。是谓大同。 课内文言文阅读 憎恨扔 私藏 所以 兴起 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门关闭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

6、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大道之行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外户而不闭 D.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课内文言文阅读 B B(A.是;B.实行/同行;C.所以;D.这)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_”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 同”社会的纲领是 “_,_, _,_”。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大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2)选举社会管理者的标准是“_”和 “_”,即要求“ ”。 (用成语填空) (3)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 “_”和“_”等诸多黑暗现象 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 “_”的和平安定

7、的局面。 课内文言文阅读 贤 能 德才兼备 谋 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4)本文从哪几方面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 特征? 课内文言文阅读 从三个方面阐明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 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 用,人尽其力。 (5)依据“故外户而不闭”这句话,你知道可 提取一个怎样的成语吗?结合现实,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夜不闭户。理解略。 (6)孔子宣扬的“大同”社会能成为现实吗?你 是怎样看待的? 课内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是与否都可。这 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两 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 改革家向往的目标。 2.综合分析选择题

8、。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 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 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 说的是担任社会管理职务的人应当建立讲求诚 信的社会风尚。 B.“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 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二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 为之奋斗着,也曾出现过如桃花源那样的地方 。 课内文言文阅读 C.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 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 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D.课文阐述了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最高纲 领是:天下为公、选

9、贤与能、夜不闭户。 课内文言文阅读 C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 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 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 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 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 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 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课外文言文阅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 A.各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B.各子其子/子之不知鱼之乐 C.城郭沟池以为固/子固非鱼也 D.故谋用是作/

10、盗窃乱贼而不作 课外文言文阅读 D D(A.以为亲/父母;B.子女/你; C.坚固/本来;D.兴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如 有 不 由 此 者 在 执 者 去 众 以 为 殃 是 谓 小 康 课外文言文阅读 / 3.短文中,作者认为小康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课外文言文阅读 (1)人们只赡养自己的父母,只抚养自 己的孩子; (2)天子诸侯世代相传,通过一定法度 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协调社会成员间 的关系; (3)用法令制度来考察官员和百姓,违 法乱纪者要受到惩罚。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 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 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 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 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 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 礼仪作为准则,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 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 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