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生化).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00550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生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实验诊断(生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实验诊断(生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实验诊断(生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实验诊断(生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生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生化).(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 验 诊 断 (生 化) 江西省人民医院 伍柏青 2 第十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 肝脏的主要功能 1. 蛋白质、糖、脂类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 合成多种酶; 3. 参与铁、铜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和转化; 4. 激素的灭活和排泄; 5. 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 6. 生成胆汁,胆汁中的胆盐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7. 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过程,对有害物质进行 解毒和排除; 8. 产生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在凝血和纤溶过程中发挥重 要的作用 4 肝脏功能检查主要目的 1. 了解有无肝实质的损害及其程度; 2. 对肝功能状态进行动态观察; 3.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4. 肝脏损害的病因诊断,如病毒性肝炎、肝Ca的诊断; 5. 指导安全用药及大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5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测定 【原理】 总蛋白-双缩脲比色法 白蛋白-溴甲酚绿比色法 【参考范围】 (1)总蛋白:6080g/L; (2)清蛋白:4055g/L; (3)球蛋白:2030g/L; (4)A/G:1.52.5:1。 6 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较少见:严重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广泛性烧 伤,急性大出血 1.蛋白质摄入不足:慢性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 妊娠后期,哺乳期 2.白蛋白合成功能不全:肝硬化,肝功严重损伤, 慢性感染,恶性贫血 3.蛋白质消耗太

3、多:甲亢,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 病,恶性肿瘤 4.蛋白质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 7 1. 肝肾疾病:慢肝,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2. 自身免疫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 3. 恶性肿瘤及某些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 4. 感染性疾病:疟疾,丝虫病,血吸虫病 1. 球蛋白减少或缺乏症 2. 使用大量网状内皮系统抑制后,如6-巯基嘌呤等 化疗后 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8 【原理】 在碱性环境中,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 向阳极泳动,因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及电 荷量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清 蛋白分子量小、所带负电荷相对较多,在电场中 泳动速度最快;球蛋白分

4、子量最大,泳动速度 最慢。通过电泳可区分为清蛋白、1球蛋白、 2球蛋白、球蛋白和球蛋白五个区带。 二、血清蛋白电泳 9 【参考范围】 清 蛋 白 0.61-0.71 1球蛋白 0.03-0.04 2球蛋白 0.06-0.10 球蛋白 0.07-0.11 球蛋白 0.09-0.18 10 11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合并肝 硬化,1球蛋白、2球蛋白、球蛋白减少,球蛋白 增加。 2.M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清蛋白降低,球蛋白明显升高,球蛋白亦可升高,大 部分病人在区带、区带或与区带之间可见M蛋白带。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2

5、及球蛋白增高,清蛋白 及球蛋白降低。 12 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 病 名 白蛋白 1 2 肾 病 肝硬化 -桥 原发性肝癌 AFP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炎症 无-球蛋白血症 双白蛋白血症 双峰 13 几种常见病理蛋白电泳图型 14 三、血清前白蛋白(PAB)测定 【参考值】 成人:280360mg/L; 13岁:168281mg/L;1岁:100mg/L 。 【临床意义】 本指标主要有助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 1、降低 见于:肝脏疾患:如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胆 汁淤积性黄疸。尤其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 价值。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肾脏疾患丢 失蛋白等。 2、增高 见于H

6、odgkin病。 15 (四)血氨测定 【参考值】 1135umol/L 【临床意义】 1. 升高 见于: 严重肝脏损害(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氨升 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 肝外因素: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肠道内含氮物质剧增 ,产生大量氨,超过肝脏处理能力;休克、尿毒症时, 尿素从肾脏排出障碍,血氨亦可升高。 生理性升高:见于高蛋白饮食或剧烈运动后。 2. 降低 见于低蛋白饮食、贫血等。 16 胆红素代谢功能的常规检查主要包括: 1. 血清总胆红素(STB):正常情况下为非结合胆红素 (UCB)和结合胆红素(CB)的总和; 2. 血清结合胆红素(CB); 3.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UCB

7、); 4. 血清CB/UCB比值等。 【参考范围】 成人STB(TBil):3.417.1mol/L; CB(DBil):06.8mol/L; UCB : 1.710.2mol/L; 第三节 胆红素代谢检查 17 18 19 未结合红素增 加,导致肝细 胞代偿性产生 更多的结合胆 红素。当将其 排入肠道后转 变为粪胆原的 量亦增多,因 而肠道吸收粪 胆原及由尿中 排出尿胆原的 量均亦相应增 加,尿胆原试 验呈明显阳性 。溶血性黄疸 可见于各种溶 血性疾病、大 面积烧伤等。 20 肝细胞损伤时其对胆红素的 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 能受损。由于肝细胞摄取血 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 使其在血中的

8、浓度升高,所 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 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 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 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 ,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 高,因其可溶于水并经肾排 出,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 。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 也因肝细胞受损不能将其转 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 成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 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 明显阳性。在急性病毒性肝 炎时,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 临床黄疸。其它原因引起的 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 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 类似的结果。 21 胆汁淤积使肝胆管 内压增高,导致毛 细胆管破裂,结合 胆红素不能排入肠 道而逆流入血由尿 中排出,故尿胆素 检查阳性。由于胆

9、 汁排入肠道受阻, 故尿胆原亦减少。 可见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肝内、外完全 或不完全梗阻,如 胆石症、胆管癌、 胰头癌、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等 22 【临床意义】 1. 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1)隐性黄疸(亚临床黄疸):17.134.2mol/L 轻度黄疸:34.2171mol/L; 中度黄疸:171342mol/L; 重度黄疸:342mol/L。 23 2. 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原因: (1)溶血性黄疸:轻度黄疸,STB342mol/L。 3. 鉴别黄疸的类型 STB与UCB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STB与CB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 STB、CB、UCB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24

10、 25 4. 根据CB及UCB增高情况及CB/UCB比值判断黄疸的类型: (1)溶血性黄疸以UCB增高明显,CB/STB0.5; (3)肝细胞黄疸时CB及UCB均增加,0.2CB/STB0.5。 26 尿中直接胆红素可被碘液氧化成绿色的胆绿 素,而被检出。 尿中胆红素定性试验 碘 27 在酸性溶液中,尿中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 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樱红色化合物。 正常人阴性或弱阳性。 尿胆原定性试验 28 29 健康人及3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血清胆红素定量(umol/L) 尿 液 粪 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 色 粪胆原 健 康 人 3.417.1 1.71

11、0.2 06.8 1:20(-) (-) 黄褐色 正 常 溶血性 黄 疸 轻度或正常 强(+) (-) 加 深 增 加 阻塞性 黄 疸 轻度或正常 (-) (+) 变浅或灰白色 或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或(-) (+) 变浅或正常 或正常 30 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LT俗称谷丙转氨酶(GPT),其主要存在肝实质 细胞内,其肝内活性较血清高100倍。 【参考范围】 540U/L 【临床意义】 ALT是肝脏特异性酶,临床上常用于肝脏疾病的 筛选与诊断。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 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害,血清ALT水平可在临床症 状(如黄疸)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 第四节 肝脏疾病常

12、用的血清酶检测 31 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 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酶胆分离”现 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心脏、骨骼肌等组织损害及其他肝胆疾病如胆石 症、胆囊炎、肝癌和肝淤血时,ALT水平也会升高 。 有些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等亦可引起 血中ALT升高。 32 二、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T俗称谷草转氨酶(GOT),主要分布于心肌, 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肝中70%存 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参考范围】 840U/L 33 【临床意义】 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以往多用于AMI的诊断。 AST常和ALT联合应用于肝病的诊断。 疾 病

13、 AST/ALT比值 急性肝炎 ALT。 34 器官或组织 AST ALT 心肌 7800 450 肝脏 7100 2850 骨骼肌 5000 300 肾脏 4500 1200 胰腺 1400 130 脾脏 700 80 肺 500 45 红细胞 15 7 血清 1 1 AST,ALT在人体组织中的相对活性 35 三、碱性磷酸酶测定 血清中的ALP是一组同工酶,主要来源于肝、骨、肾、小 肠、胎盘等,由胆道排泄。如产生增加或排泄受阻,则 血清中ALP升高。 【参考范围】 儿童250U/L,成人40110U/L。 36 【临床意义】 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疾病等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道疾病 肝硬化、胆石症和肿瘤等引起胆汁淤积时,ALP严重升高 。 ALP与ALT及胆红素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ALP BIL ALT 阻 塞 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N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