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练习概要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00532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练习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虚词练习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虚词练习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虚词练习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虚词练习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练习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练习概要(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恐年岁之不吾与 忠而见疑 君即若见录 府史见丁宁 誓天不相负 为仲卿母所遣 六、文言虚词练习 一,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凌万顷之茫然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不知东方之既白 6、顷之,持一象笏至 7、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8、不知老之将至 9、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2、及其所之既倦 一、之 1、动词,到,往 7、音节助词,无义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8、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音节助词,无义 9、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苏

2、子 10、代词,指大鹏鸟 5、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动词,到,往 6、音节助词,无义 12、动词,到 二、而 1、连词,表承接 9、连词,表并列 2、连词,表目的 10、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转折 11、连词,表转折 4、连词,表修饰 12、通“尔”,你 5、连词,表承接 13、连词,表修饰 6、连词,表并列 14、连词,表修饰 7、连词,表修饰 15、连词,表修饰 8、连词,表转折 三、其 1.代词,他们 6. 代词,自己 2.语气副词,表婉商,“一定” 7. 指示代 词,这 3.语气副词,表婉商,“一定” 8. 语气词, 表示揣测 4.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9.

3、 副词 ,表反诘语气,难道 5.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四、以 1. 连词,表修饰。 5.介词 ,因为 2.来,连词,表目的。 6.介 词,把 3. 介词,用 7. 介词, 凭 4. 介词,凭借,根据 2. 重点虚词 引以为流觞曲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把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来 的原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以之兴怀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往,达到 的 代词,指上文的事。 介词,因为 课堂检测 为 始为篱,已为墙 南北为一 轩东故尝为厨 余既为此志 之 三五之夜/吾妻死之年 倾之/久之 抚之甚厚/他日

4、汝当用之 做,修筑 成为 是 写 凑足音节 代词,她,它 的 儿之成则可待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而今安在哉? 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凌万顷之茫然。 6.渺渺兮予怀。 7.而又何羡乎? 8.何为其然也?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倒装句式 解释下面“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肇锡余以嘉名: 又重之以修能: 乘骐骥以驰骋: 唯捷径以窘步: 路幽昧以险隘: 想用快捷方式以失败告终 介词“把” 介词“用” 连

5、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因果关系 连词,表并列关系 其 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 汝其勿悲副词,表示祈使,期待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重点文言现象 汝其善抚之 副词,表示祈使,期待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副词,表示揣测 与 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以天下人为念。 教其以父志为己志。 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且以汝之有身,更恐不胜悲。 不必以无侣悲

6、。 吾愿与汝相守以死。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五、而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而敢怒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骊山北构而西折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承接) 四、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杳不知其所之也 燕赵之收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的”) (“到去”) (“的”) (代词,百姓) (代词,代秦灭亡这件事) 一、其 杳不知其所之也 几世几年,掠夺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使六国各爱其人 (代词)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解释重要词

7、语 静女其姝, 其置于形容词开头,可不译或译为“多么” , 爱而不见, 而却,表转折 美人之贻,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指出下列句子中”相”字的意义 儿已薄禄相 相见常日稀 会不相从许 还必相迎取 久久莫相忘 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 枝枝相交通 六合正相应 面相 互相 动作偏指一方,你 动作偏指一方,你 动作偏指一方,我 动作偏指一方,婆婆 动作偏指一方,我 互相 互相 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黄泉下相见 渐见愁煎迫 指出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义 见面 用在动词前,等于前置”我” 用在动词前,等于前置”我” 见面 表示被动标志 君即若见录: 忠而见疑: 府史见丁宁: 田单为官,不见知:

8、 謇謇之情,望君见察: 承蒙见教: 万望见谅: 解释下面“见”字的意义和用法 我 被 我 被 我 我 我 古汉语句式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为仲卿母所遣 誓天不相负 君既若见录 仕宦于台阁 判断句。 “非为”表示否定。 被动句。“为所” 宾语前置。“负相” 宾语前置。“录见” 介词结构(短语)后置 “于台阁仕宦”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 (连词.表承接,却) 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4,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连词.表递进,并且) 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

9、)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 是处 (4)汝泣告我 (5)瓜分之日可以死 (6)卒不忍独善其身 :尊敬:尊敬 形作动;形作动; 、:老人:老人 形作名形作名 乐:以乐:以为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语:告诉语:告诉 是是 : 表判断表判断 ; ; 对对 泣:哭着泣:哭着 名作状名作状 瓜:像瓜一样 瓜:像瓜一样 名作状名作状 善:完善 形作动善:完善 形作动 检查课后翻译: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 快意地过日子呢? (比喻 反问) 2、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

10、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 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用典) 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 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 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 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 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 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 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 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 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 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 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 (排比句,融理性分

11、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4、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 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 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 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 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翻译 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感到厌倦,

12、心情随着事译: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 物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物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四、一词多义 1.歌 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 倚歌而和之 2.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5.之 6.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扣舷而歌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7.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些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眺望 动词,攻下、攻占 名词,下面,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动词,像 动词,往,到 助词,取独 助词,的 代词,它 形容词尾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吗”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从 音节助词,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