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00530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文言句式(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 文言句式 东风扬起漫天飞絮,摇醒满园芍药。酒香里,你浅吟低 唱;流年里,写满世间沧桑;辗转的梦尘里,谁又能抚平你 心底的忧伤?你别样的风骨,傲然挺立,青石上酣眠的倩影 ,为这清寂的园子平添了几分生气。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双 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湘江水逝楚云飞 请问这请问这 是对对红红楼梦中哪个人的评语评语 ?主要评评述的她的 哪段事迹? 答案 史湘云 主要评评述的史湘云醉卧芍药药茵的事迹。 (2015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 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

2、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 南寄者,亦有名。 (选选自揭傒斯全集) 【真题演练】 1.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语 的解释释,不正确的一项项是(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即屏去”中的 “去”是舍弃不用的意思,从结构上看“屏”与“去”为同义复指 ,从通假联想来看“屏”通“摒”。据此可以推断“屏”是“ 摒弃”的意思,正确。B项,“以为容”即“以(之)为容”,“ 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是名词,根据它有“容貌” 的义项,可引申为“表象”的意思。C项,“怨恚”从字形和 内容推断两词为同一意思,句中的“而”表转折关系,结合语 境解释为“怨恨”,正确。D项

3、,“以脉,不以证”结构一致 ,内容相反,从通假角度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状 ”,正确。 答案 B 2.对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项是( )(3分) A.无富贵贫贱贵贫贱 /不责责其报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 一用巫/乃去不顾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贵贫贱 不责责/其报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 一用巫/乃去不顾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贵贫贱 /不责责其报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 一用巫/乃去不顾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贵/贫贱贫贱 不责责其报报/信而治

4、/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 一用巫乃去/不顾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专其功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 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段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 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 ”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要”的意 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所以不会 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的意思, “不顾”是“不回头看”的意思,“自是”是“从此”的意思 ,所以“不顾”与“自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除B项。故C 项正确。 答案 C 3.下列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5、的一项项是( )(3分 ) A.楚地的风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长久以来,巫祸祸横行,巫师师把 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谴责 ,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 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举进 士后,不愿做官,回乡乡行医。他虚心好学 ,努力钻钻研,写成了学术术价值值很高的专专著;他医术术高明,治 病效果显显著,其影响逐渐渐改变变了当地信巫的风风俗。 C.旴江的汤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术全面 而精湛,但他为为人谦逊谦逊 ,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风受到作者的 赞赏赞赏 。 D.作者写这这篇序是因为为担忧忧巫祸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 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

6、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 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解析 本题从缩小范围、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 容的把握。A项,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最终 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 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学者不愿行 医”在原文中没有任何体现,原文中“学者日以怠”的意思 是“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故A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译成现现代汉语汉语 。(10分) (1)殚殚其财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责之曰,是医之 误误,而用巫之晚也。(5分) 译译文:_ _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币不远远数

7、百里而师师之, 以必得乃止。(5分) 译译文:_ _ 解析 (1)本题句式为判断句。“是医之误”判断句,译为“这 是医生的失误”。“殚”“竭”是同义词,联想成语“殚精竭虑” 可知,是“用尽、耗尽”的意思。多义词“卒”在此语境中 是“最终”的意思。虚词“且”联想课文中“不出,火且尽 ”,译为“将要”。“交责”字字落实应为“相互指责”。 “是”是代词,译为“这”。(2)本题句式涉及定语后置句和 省略句。对句“一方之良”“一言之善”是以“之”为标志 的定语后置句,即“一良方”“一善言”,“一个好的药方 ”“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币”是古今异义词,指财 物重金。“师”活用为动词,联想课文中“吾

8、从而师之”, 译为“拜师”。虚词“乃”联想课文中“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译为副词“才”更合语境。 答案 (1)用尽他们们的钱财钱财 ,耗尽他们们的精力,最终终不见见效, 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责说 ,这这是医生的失误误,而找巫师师太 晚了。 (2)(只要)别别人有一个好的药药方,有一句有价值值的(医学)见见解, 必定携重金不远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为师 ,一定要得到才罢罢休。 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 ,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 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 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 尽

9、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 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 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 归于医生。奏效不奏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赏赐而医生总是 在他之后。所以医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就一定要 借助邪气魅惑的征兆来作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 很 【参考译文】 少不被迷惑。更严重的是沅湘之地是用人来祭祀不该祭拜的鬼 ,求取好处,遭受严重的刑罚却不怨恨,因而巫术的祸害已盘 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解决了。从医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胜过 巫术了,即使有好的医生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来成就他的威 名,而且学医的人一天天

10、地懈怠,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大地 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哎呀,难道是先王的法度不开 明吗?为什么巫术的祸患到了这个地步!人们能够得以终养天 年,不也是幸运的吗! 我的家乡有位徐若虚先生,他家是郡中的大姓人家。他十 五岁考中进士,就拒绝做官回乡行医。(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 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 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历经几十年,他的医术大有所 成,著成易简归一几十卷。分辨疑难补充遗漏,广博简约 明晰详审,贯通精深融汇聪敏,都说他是古人重生。他治疗凭 借的是脉象,不依靠症状,无论富人还是穷人,不索求回报, 相信医术就去治疗,没有不奏效的,如果不能治疗

11、,一定先让 求医的人家知道,只要一用到巫术,就离去不回头。从这以后 ,我们乡里的巫师,渐渐地不能独享治病的功劳了。我走了几 千里路也没发现比得上他的,偶尔遇到的,又只研究一门学问 ,擅长一个方面而已,没有同时擅长的。(我)来到旴江,得以 认识汤伯高,(他)明晓知识、沉静高深,不夸耀、不骄傲,跟 徐先生很相似。我正担心巫术的祸患,从医的风尚不能显明, 袖手旁观百姓的性命受摧折却不能救助,而且爱惜汤伯高的学 识 与徐先生相似,而且试验医术都起效,所以一起写出巫师、医 生的行为带来的祸害和好处以及徐先生的根本始末来赠送给您 。唉,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一样,相信医术的人都 像我们乡里的人们一样

12、,巫师还能长久取胜吗?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个姓郭 ,号南寄的人,也有名望。 【原创迁移文言句式】 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译成现现代汉语汉语 。(注意“文言句式”的 翻译) (1)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举进 士,即谢归谢归 业业医。 译译文:_ (2)来旴江,得汤汤伯高,该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类于徐。 译译文: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 “里”“举”“谢”。特殊句式:判断句。全句大意。 (2)句中关键词:“得”“明”“静”“类”。特殊句式:省略 句,状语后置句。全句大意。 答案 (1)我的家乡乡有位徐若虚先生

13、,他家是郡中的大姓人家。 他十五岁岁考中进进士,就拒绝绝做官回乡乡行医。 (2)(我)来到旴江,得以认识汤认识汤 伯高,(他)明晓晓知识识、沉静高深 ,不夸耀、不骄骄傲,跟徐先生很相似。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译成现现代汉语汉语 。(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1)太子及宾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 译译文:_ (2)若舍郑郑以为东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译译文:_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句中关键词:“白 衣冠”“祖”。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全句大意。 (2)句中关键词:“东道主”“行李”“共”。特殊句式:省

14、略 句。全句大意。 答案 (1)太子和知道这这件事的宾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 给荆轲给荆轲 送行,到了易水边边上,祭过过路神,就要上路。 (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郑国,而把郑郑国作为为秦国东东方道路上(招待 过过客)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使者经过郑经过郑 国,(郑郑国可以)供给给他 们们所缺少(的东东西),对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处。 历年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具有哪些特点?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翻译方面。 在句式方面,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 句)等。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七大文言句式,迅速准确翻译句 子

15、。掌握各种句式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 例句帮助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点 掌握常见文言句式7大类型 判断句的形式例 句 “者也 ”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者”“者也” 句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 石潭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词、代词词或名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语为谓语对 主语进语进 行判断的句式。 在判断判断句时时,首先看其标标志。(见见下表) “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无标志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臣本布衣。(出师表) 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乃、即、则、皆、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