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00525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密度知识应用》(新版)粤教沪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3密度知识应用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 应用类型应用公式适用情况 求质量m=V 质量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如高 大的建筑物、空气等) 求体积V= 体积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如铜 线的体积、墨水瓶的容积等) 求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鉴别物质 注意:应用公式= 应遵循的原则:对应性,代入数据 时,、m和V要一一对应;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物 理量的单位要统一(-kg/m3、m-kg、V-m3,-g/m3、m-g 、V-cm3). 例1 一块石碑,长为50 cm,宽为20 cm,高为3 cm, 它的密度是2.5103 kg/m3,求它的体积和质量. 解析:石碑的体积V=

2、50 cm20 cm3 cm=3 000 cm3=310-3 m3,由= 知,石碑的质量m=V=2.5103 kg/m3310-3 m3=7.5 kg. 答案:310-3 m37.5 kg 密度表 内容 密度表 的用途 既可以查找一些物质的密度,也可以由计算出的密度来查 找物质的种类 密度表 的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一般地,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 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 (3)气体的密度还受温度、大气压的影响; (4)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一般不同,如水和冰; (5)不同物质的密度也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 (6)有些物质的密度不确定,而是一个范围 内容 知识

3、解读 (1)对于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要有所了解, 固体中要知道铜铁铝,液体中要知道水银 水煤油,记住水的密度水=1.0103 kg/m3; (2)注意液体水银的密度很大,大于很多固 体的密度; (3)气体的密度比固体、液体的密度小1 000 倍左右 注意:水的反常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 时 ,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 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例2 李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 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4、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 块的体积小 解析: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如 煤油和酒精,故A错误;有的液体的密度比固体的大,如水 银的密度就很大,故B错误;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其密度 是一个定值,在不同状态下,如水和冰,它们密度就不同 ,故C正确;由于铜的密度小于铅的密度,所以质量相等的 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相比,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大, 故D错误. 答案:C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固体测量方法 形状规 则的固 体 可直接用刻度尺测相关长度,并利用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如正方体的体积V=a3,圆柱体的体积V=r2h,长方体 的体积V=abc 形状不 规则的 固体

5、 “排水法 ”间接地 测出体 积 (1)先向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 (2)再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量筒内的 水中,并使其浸没,此时读出水与固体的总体 积V2;(3)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 (1)测固体体积的几种方法 固体测量方法 漂浮 的固 体 “坠沉 法”测 体积 (1)将待测物体和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 细线拴在一起,先用手提待测物体上端的 细线,将能沉入水中的物体浸没在量筒内 的水中,读出体积V1;(2)然后将拴好 的两个物体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2 ;(3)被测固体的体积V=V2-V1 “针压 法”测 体积 (1)先向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 V1;(2)用一细长针

6、刺入被测物体并用 力将其压入量筒内的水中,并使其浸没, 此时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3)被 测固体的体积V=V2-V1 测量漂浮的固 体体积时可采 用针压法. 固体测量方法 较大体 积的固 体 溢 水 法 把烧杯装满水,且以刚好不溢出为准, 此时把固体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且同 时用另一容器承接溢出的水,再用量筒 测出承接到的水的体积V,则V就是较大 固体的体积 溶解或 吸水的 固体 用塑料膜将固体包住,阻断它与水的接 触,再用“排水法”测体积;也可以用量 筒、细沙采用“排沙法”来测其体积.不 过“排沙法”比“排水法”误差要大 先用排 水法测 量物体 的体积 ,再用 天平测 质量, 会导致

7、质量偏 大,密 度也偏 大. (2)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 测量原理 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测出物体的体积和质 量,通过密度公式就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测量固体 的密度 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 积V,利用公式= ,求出固体的密度 内容 测量 液体 的密 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调节天平平衡; (2)把液体倒入烧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 (3)把烧杯中的液体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记下量 筒中液体的体积V; (4)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5)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液体的密度 注意: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应先测固体的质量,再用排水 法测量固体的体积,若顺序颠倒,固体

8、上沾有水会影响质 量的测量结果.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如果先用天平称量烧 杯中液体的质量,然后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 ,由此算出密度,这种方法的弊端是烧杯中的液体“倒不尽 ”,从而造成体积测量不准确,引起较大的误差. 例3 (山东枣庄中考)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小 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某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 步骤如下: a.小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火山石的质量m,其示数如 图5-3-1所示; 图5-3-1 b.往量筒中倒入水,使水面到达V1=50 mL处; c.用细线系住火山石,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 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54 mL处; d.取出火山石,水面下降到了V3

9、=48 mL处; e.小王认为火山石的体积测量不够准确,它的体积应 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 到50 mL处,将刚才取出的火山石表面附着的水擦干净,再 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55 mL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 (1)该实验原理为_(用公式表示). (2)在步骤d中,水面没有回到50 mL处的原因是 _. (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 果填入下表. (4)观察表格,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_. 火山石吸附了2 mL的水(或火山石吸附了一定体积的水) 4.25 0.84 V1、V2、V3、V4无单位 解析:(1)测量火山石密度的实验原理

10、是 . (2)水面没有回到50 mL处的原因是火山石吸附了2 mL的 水(或火山石吸附了一定体积的水).(3)天平标尺的分度 值为0.2 g,游码指示的质量值为4.2 g,即火山石的质量 m=4.2 g;根据步骤e可知,火山石的体积V= V4 V1 =55 mL -50 mL=5 mL5 cm3,所以火山石的密度 =0.84 g/cm3.(4)观察表格知,不足之处在于实验记录表格 中,体积均无单位. 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 ,测量火山石的质量时没有用 到砝码,只使用了游码,由游码右端对应的刻度值读出火 山石的质量,通过步骤e测出火山石的体积,再通过公式 算出火山石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内容

11、求 密 度 根据公式 ,求出某种物质 的密度. 用途:(1)鉴别物质,如鉴 别一枚戒指是不是纯金的; (2)选用材料:如落地扇的底 座要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造; (3)还能通过测定密度的方法发 现某些新的物质 质量相同而体积不同 的物体,其组成物质肯 定不同. 内容 求质量 对于不能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只要知道这个物 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通过密度表查出这种物 质的密度(也可以取出这种物质部分样品,测算 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想办法测算出这个物体 的体积,根据公式 m=V ,就可以计算出该物体 的质量 内容 求体 积 对于质量可以测量,而体积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 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

12、成的,从密度表 中查出该物质的密度(也可以取出这种物质的部分 样品,测算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由公式 , 就可以算出该物体的体积 鉴别 物质 先求出物质的密度值,再查密度表确定是哪种物质 ,运用密度值来鉴别商品真伪,计算值和理论值吻 合,材料可能为真,不吻合则说明材料有假 利用密度公式判断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具体方法如下: (1)比较密度:利用公式 求出物体的密度,与组成物体 的物质密度比较,若物体=物质,则是实心的;若物体物质,则是空 心的. (2)比较质量:假设物体是实心的,利用公式m=V求出实心 物体的质量m,与题目所给质量比较,若m已知=m,则是实心的;若m 已知V,则是空心的. 例

13、4 某铝球重为6.75 kg,体积是3 dm3.计算说明此球是 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铝2.7103 kg/m3) 解析:解法一:比较体积.由 可知,铝球中铝的体 积V铝= =2.510-3 m3=2.5 dm3 ,因V铝 V球,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比较密度.由 可知,铝球的密度铝球= =2.25103 kg/m3,因铝球铝球,所以 此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比较质量.由 可知,3 dm3铝球的质量 m=铝V=2.7103 kg/m3310-3 m3=8.1 kg,因mm铝球,所 以此球是空心的. 由以上三种方法可知,这个铝球是空心的. 答案:见解析 测量液体密度时实验步骤错误 例5 实验

14、室里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时,有如 下实验步骤,下列对其中合理且必要的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正确的是( )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测出烧杯和剩 余盐水的总质量;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称出 烧杯的质量. A. B. C. D. 解析:按照这个步骤可以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 差,中测出 ,中测出 ,则盐水的密度 .故选A. 答案:A 错解:D 注意:如果按的顺序进行实验,则在将盐水倒入量筒 中测体积时,有一部分盐水附着在烧杯内壁上,导致测体积 的盐水比测质量的盐水少,误差较大.如果按的顺序进 行实验,测质量的盐水和测体积的盐水是一致的,误差较小. 题型一 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 例6

15、 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17.8 kg,铜线的横 截面积是10 mm2.(铜=8.9103 kg/m3)求: (1)这捆铜线的体积. (2)这捆铜线的长度. 解析:(1)根据 可知,这捆铜丝的体积V= =0.002 m3;(2)根据V=SL可知,这捆铜丝的长 度L= =200 m. 答案:(1)0.002 m3 (2)200 m 题型二 物体密度的测量 例7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 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 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0.93 g/cm3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0.95 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 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_上,移动游码至标 尺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5-3-2甲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