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99813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及综合评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广东卷 2 009 年高考考场原文 及综舍评述 真 题 再 现 供稿李剑林【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新课标高考以来,广东高考作文 的命题以稳为 主,在稳中求变。2007年是新课标高考的第 一 年, 无论是考生还是 一 线教 师乃 至于窝研工作者,大家 不约而同地渴 盼着 高考命题方 式的转 变。于是, 2007届高三复习刚刚拉开帷幕之时 ,铺天盖地的 新材料作文就 充斥了高三作 文复习和 训练的几乎 所有空间。但是,2007年的广东高考却 出人意料地 仍然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己,人类在传递中生 生不 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

2、传递 请以 “ 传递 ” 为话 题写 一 篇不少于8 00字的文 章。 话题作文的继续使用堂而皇之地粉碎了人们 满怀期盼的梦想。这是因为,大家都只从 “ 改革 ” 这 一 个因素 出发来考虑问题 ,忽略了其他因素。2007 年广东高考试卷中的选做题是高考命题的 一 大突 破,而语文卷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依旧采用话题 作 文,我们认为 ,这是命题中心出于谨慎和不得已 两个方面的原因而采取 的折中处理方式。说其谨 慎,是因为新 轮的教学 改革也 同样是 “ 摸着石头 过河 ” 。身为新课标改革第 一 批试验省份的广东,除 了要做出改革者锐意进取 的姿态之外更多的是要 考虑广东考生的利益。在试卷中已

3、经出现了表现改 革这 一 主题的选做题的情况下,在广东使用了将近 十个年头、教师和考生都已深谙其道的话题作文理 所当然地成为作文命题形式 的首选。说其不得已, 是因为当届的高三作文复习在某专家的预言和极 力鼓吹下呈现出新材料作文 一 边倒的态势,这势必 令命题中心左右 为难。所 以,2007年的广东高考继 续采 用话 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有着其 内在的深层原 因。 广东高考阅卷中心认 为,话 题 “ 传递 ” 是 一 个审 题难度为 “ 零 ” 的作文题目。这就去除了对考生审题 能力的考查,将考查的重心转向了写作能力。这种 重质轻文的思路, 一 方面是 为了校正话 题作文以来 广东高考作文日渐浓

4、厚 的浮夸文风,另 一 方面也奠 定了新课标以来广东 高考作文命题的方 向 引 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 重个体体验以及表 达 自己的真情实感。 于是,2008年广东的高考作文题目终于发生 了重 大变化: 请以 “ 不要轻易说 不 ”为题 写 一 篇文章。 203 ? 藕毒马蔼 泡 2 0 0 8年 ,话题作文终于完成 了它在广东的历 史使命。然而, 广东高考命题中心好像仍然在有意 回避新材料作文。 “ 为题” 作文“ 不要轻易说 不 一 方面打破 了话题作文在广东高考中一统天下的局 面 , 另一 方面, 它浓厚 的思辨性继承 了话题 “ 传递” 高考年份作文类型 题 目内容 万物在传递

5、中绵延不 已, 人 2 0 0 7 话题作文 类在传递 中生生不息。技 艺 、 经验可 以传递 , 思想、 感 情可以传递 的重思想内容重语言朴实的文风要求, 体现了广东 高考命题中“ 变” 与“ 稳” 的有机统一。 直到 2 0 0 9年 , 广东高考才终于尝试 了新材料 作文的命题方式。我们可以将它和 2 0 0 7年的话题 作文作一个比较, 详情如下 : 我们生活在 常识 中, 常识 与我 2 啷新 材 料 作 文 雾 嚣 芸 罾 新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 , 2 0 0 9年的广东高考 作文命题和 2 0 0 7年 的命题相比, 作文类型发生了 本质上的变化由话题作文变为新材料作文,

6、作 文要求 有了进一步的放宽一直 以来广东高考 作文对“ 诗歌” 的排除被取消了。同时, 作文的能力 考查项的要求得到了强化, 写作要求中直接出现了 “ 谈谈你生活中与 常识 有关的经历或你对 常识 的看法” 这样体现命题人考查意图的语句。而题 目 的内容只是把“ 传递” 替换成 了“ 常识” , 动词变成 了 名词。 两个题 目的表述方式、 语句结构惊人一致, 甚 至连命题的字数和使用 的主要标点都表现着简单 趋同的倾向。由此我们可以说 , 广东高考的作文命 题是在走 向保守而绝非创新。 新课标实施以来 , 广东高考作文命题的现实性 越来越强。2 0 0 7年的“ 传递” 虽然需要考生回顾历

7、 史 ,但是其 落脚点却是被传递对象的现实意义。 2 0 0 8年的“ 不要轻易说 不” , 当然是在遇到困难、 挫折之时态度的表达 , 它告诉考生要拥有坚强的意 志、 坚韧的品质。 虽然题 目暗含着某种假设性, 但是 现实中没有遇到过困难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 其现 实意义不言 自明。2 0 0 9年的“ 常识” 其本身就是一 2 怍文要求 分值 以“ 传递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 0 0 字的文章。 标题 自拟, 文体 自选( 诗歌 除外)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 内。 6 0 谈谈你生活中与“ 常识” 有关的经历或 竹 = 对“ 常识” 的看法, 自拟标题 自定文 体, 不少于 8

8、 0 0字。 6 0 个与现实生活零距离的词语。命题人也说 “ 我们生 活在常识 中, 常识与我们 同行” 。然而 , 这一引导语 句却极易被考生置换成“ 我们生活在 X X中” 或“ X X 与我们同行” 的作文, 因此 , 考场作文出现套作仿作 也 就不足 为奇 了。 2 0 0 7年、 2 0 0 8年和 2 0 0 9年 广东高考作 文的 平 均 分 分 别 是 3 9 6 2分 、 4 0 3 7分和 3 9 4 2分 , 满 分卷分别有 2 6份、 1 8份和 1 7份。总体来看 , 新课 标高考三年以来 , 广东高考作文水平有所下滑。 几年来, 广东高考的考场作文所表现出来 的问

9、 题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问题主要有 第一, 作文材料扎堆现象严重 , 个性化材料稀 缺。 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为材料是无可厚非 的。 2 0 0 8年初的南方雪灾、 5 1 2汶川大地震、 北京 奥运会、 三鹿奶粉事件这些材料在考生作文中多有 出现 , 但使用方式千篇一律, 极度雷同, 显然是某些 所谓决胜高考“ 宝典” “ 秘笈” 之类的图书或者 崇尚 这类“ 绝技” 的教师写作引导所致。 这种备考中类型 化 的一劳永逸式的训练使得考生失去 了对重大事 件的个性化理解和多元化解读 , 也使得本来鲜活的 r 事例变得面目可憎。 第二, “ 万能材料” 比重有所下降, 但它们仍是

10、近半数考生的救命稻草。 国内如屈原、 司马迁、 陶渊 明、 李 白、 杜甫、 苏轼等历史人物出镜频率极高 , 国 外如爱迪生、 爱因斯坦、 牛顿、 居里夫人、 达 尔文等 科学家频频亮相。2 0 0 9年考场作文的材料使用出 现的一个新动向, 那就是文史类的历史人物的使用 比例下降, 理工类的科学家使用比例上升。这同广 东高考报考理工科考生的增多不无关系。 第三 , 材料的关键信息不完整, 甚至错误百出。 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现实事件, 考生在材料使用中 都会出现信息错误。 如司马迁所受的宫刑就被某些 考生用来处罚苏轼、 陶渊明等人。这只能是广东把 文化常识排 除在高考考查范围之外所带来的恶果。

11、 2 0 0 8年初的南方雪灾,某些考生因时间记忆不准 确 , 所 以将 自己书写的时间涂得模糊不清以求蒙混 过关。 第四,低能力写作仍然 占据相当一部分市场。 低能力的写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现象 ( 一 ) 低龄化语汇的使用。如“ 在我很小的时候 ” “ 小时候 , 我问祖母 ” “ 从出生开始 , 我就 在爱的包 围里 长大 ” “ 小时候 ,妈妈常 常对我说 -” 以及称呼语 中的“ 太阳公公 ” “ 风婆婆 ” “ 月亮 阿姨” “ 小草妹妹” 等等。 ( 二 ) 低能力语汇的使用。 如“ 说起爱的传递 , 这 里有一个故事” “ 在一篇阅读材料中看到这样 一 件事情。 ” “ 看

12、过一篇文章 ” “ 前几天我在网上 看到一个点击率很高的一帧视频” 。这一类语言虽 然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 , 但是它们还没有融入写作 能力的要求之中去。这些闲聊性的语言 , 用在作文 中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 ( 三 ) 自传性作文。 考场 中诞生的自传性作文多 是 “ 上小 学 的时候 ” “ 上 初 中的时候 ” “ 上 了 高中以后 ” 甚至个别考生从 “ 幼儿园 ” 开始 写 起。 在作文的备考中投机取巧的心态要不得 , 高考 作文的备考应当是能力与技巧的有机统一。 实实在 在地进行文体训练、 审题训 练、 谋篇布局训练都是 必不可少的。下面 , 我们针对以上列举的问题 提供 几种应对策

13、略。 第一, 对著名人物、 重大事件 的使用要努力做 到个性化, 切忌人云亦云。这里的“ 个性化” 可以是 自己对人物、 事件独特的认识 , 可 以是对人物个性 某个侧面和事件某个要素深层次的认知, 也可以是 自己特有的表述方式或某个特殊侧面 、片段 的截 取。如 2 0 0 9年广东高考考场作 文 别拿常识不当 干粮 一文中使用 的“ 牛顿从苹果落地 的常识 中总 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这材料是每个考生都极为熟 悉的。我们抛开“ 常识” 这一作文题 目, 对材料做个 性化的解读、 丰富和拓展第一 , 采用对比分析 , 可得普通人看到从苹果落地 多会产生食欲, 而不会 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

14、, 采用延伸性思考, 如果 牛顿是坐在榴莲树下思考问题 , 那么榴莲的落地一 旦砸到牛顿也不会出现万有引力定律。所以, 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必然与偶然的完美结合。 第二, 对 已经熟悉的作文材料进行扩展。中外 历史名人不是不可以进入高考作文, 而是考生对他 们的掌握不应当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的水平上。 目 前 , 不少考生在提到爱迪生时能够使用的事例仍是 “ 爱迪生发明灯泡” 。 且不说“ 爱迪生发明灯泡” 的表 述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而是这事例是小学低年级 学生写作文就 已经开始使用的, 在高考考场中仍然 使用 , 它只能反映出考生素材的短缺 、 知识的匮乏 和思想的干瘪。如果考生对爱迪生

15、情有独钟 , 那么 就应 当收集更多关于爱迪生的信息。 如爱迪生反对 有声 电影, 他曾与卓别林签订协议共同压制有声 电 影的发展 , 维护无声电影的霸权地位。这也是美国 好莱坞产生的重要原 因。 第三 , 加强记叙文的写作练习。记叙文的写作 要素要求考生对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有一个准确 的呈现。 更重要 的是 , 新课标实施以来, 广东高考作 文的体栽类型逐渐走 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议论 文化。曾经, 议论文在广东高考 中的比例一度维持 在 1 0 左右的水平 , 而 目前 , 典型的记叙文反成了 稀缺文种。我们认为, 记叙文的练习应当努力脱离 散文 , 融入更多 J 小说的写作要素。 2O 5

16、2 0 0 9年广东高考第一次采用 了新材料作文的 命题形式。材料简短, 引导语简单, 写作要求明确 , 不足五十个字的材料 中关键词一 一 “ 常识” 极 为显著 ,整个题 目在阅读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 , 体 现 了为考生着想的命题原则。但是 , 我们如果对作 文题 目细加分析, 可以发现这个貌似简单的作文题 目同样蕴含着多重玄机。 在新材料作文的各种命题类型中, 2 0 0 9年广 东高考选取了“ 关键词” 型, 这给考生审题带来了方 便。 人们对“ 常识” 的理解可以来 自各个渠道。 如 现 代汉语词典 对“ 常识” 的解释是“ 普通知识” 。 简明 哲学词典 的解释是“ 来 自公民的生活体验与社会 共识” 。 如果从科学性的定义入手分析 , 那么“ 常识” 的外延可以概括为 : 凡是 已经被大众普遍了解的知 识 , 已经形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