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99218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lP 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中心,昆明6 5 0 2 0 5 ) 简要回顾了云南省与C I P 的合作历程。分析认为,来自C I P 的马铃薯品种极大地促 进了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多具有生产上难于克服的缺点,很难更广泛 地直接应用于生产。认为将C I P 材料作为遗传育种贤源应用于当地马铃薯育种体系中将 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真正价值。具有良好抗晚疫病、抗青枯病和抗虫特性,C I P 资源是 云南强前和未来品种改良最重要的遗传资源。 1 云南马铃薯与世界的交流回顾 1 9 8 6 年,C I P 与云南省农业厅签署了为期1

2、 5 年的合作协议,双方就马铃薯品种引 进、选育、脱毒技术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1 9 8 8 年,第二届亚洲马铃薯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 2 0 0 0 年1 2 月,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甘汝云先生与C P 总部正式签署了为期l o 年 的新一轮合作协议,双方的友好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 0 0 1 年2 月,“C I P - 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和中国”的年会在昆明召开。 2 0 0 4 年3 月2 1 日一3 0 日,第五屑世界马铃薯大会及中国马铃薯学术年会在中国昆 明召开,4 3 个国家及地区的1 2 0 0 多名代表齐聚昆明畅谈马铃薯、了解云南。云南省与 世界马铃薯的

3、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向新的起点。 在云南马铃薯的国际交流中,与C I P 的合作是最早、最有成效的;而在C 1 P 与我国 1 4 个省( 市、区) 的2 2 个研究单位的合作中,与云南的合钷最密切。从t 9 8 6 年至今, 双方在马铃薯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不问断的合作,C 1 P 前后俩任总裁索耶博士和胡伯 特博士、副总裁柯琳斯博士以及王毅博士等2 0 多位官员、专家、博士先后3 0 多次到云 南进行考察、指导,对云南的马铃薯科研、生产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C I P 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 在过去1 8 年的合作中,C I P 对云南马铃薯科研、生产进行指导和对科技人员进行 技术培训的同时

4、,向云南提供了大量的马铃薯资源材料。云南师范大学的王军教授在对 外交流、C I P 资源的引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云南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 心、会泽县农技中心、大理市种子公司、云南农业太学等研究单位对C I P 马铃薯资源的 评价、鉴定和筛选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云南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对部分 C I P 资源进行了系统地评价,其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正确评价和利用云南的C I P 资 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O O 在2 0 0 0 年到2 0 0 3 年问,云南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连续在云南、贵州的春 作、秋作、冬作共进行2 8 个点次的试验,对本中心引进的7 2 5

5、 1 5 0 、3 0 6 、1 0 1 5 等2 1 份 C I P 品系进行评价、鉴定、筛选。结果( 表1 ) 表明:这些品系大多数有较强的植株生 长势;生育期较长,其中9 0 9 、9 1 1 等的生育期在1 2 0d 以上;对晚疫病有很好的 抗性但不稳定,如9 0 9 、9 1l 、1 0 1 5 等在前两年的试验中晚疫病病圾为1 - 2 级,但很快 就达到4 - 5 级;各品系有鲜明的特点,如1 2 7 7 的淀粉含量高达2 1 4 9 ,但薯小、产 量低;9 0 6 、9 0 9 高产、大薯率高,晚疫病抗性强;8 4 4 在个别试点的产量达1 2 9t h m 2 , 但块茎尖头、

6、畸形薯率高,难于在生产上直接应用;3 0 6 感晚疫病但早熟、高产、薯型 好、大薯率高,同时体眠期极长,达1 5 0d ( 9 月份收获后在室内自然存储,次年2 月通 过休眠) ;8 4 9 产量中等但薯形好、不变形、抗逆性强;7 2 0 1 5 0 、1 0 1 5 炸片品质好,前 者感晚疫病,但薯型好、产量低,后者结薯多、块茎小、不变形。显然,将这些材料作 为品种并不成熟。难于在生产上大量应用。 l O 多年来云南对C I P 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评价也证盟了以上结果。目前已正式 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应用的C I P 品种有合作8 8 、合作2 3 、榆薯C Ai 个。合作8 8 具有高抗

7、晚疫病、产量高、食用品质好、芽眼浅、薯形好、大中薯率高等优点,但同时 具有块茎易掉皮、对光特别敏感、容易变绿,生育期极长等缺点。只能在一年只种一季 的少数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限制了该品种在更广泛的地区推广种植。合作2 3 的炸片 品质很好、抗病、高产,但休眠期太短,贮藏难度大,很难作为商品薯和原料薯进行销 售、加工。同样,榆薯C A 也具有休眠期短、芽眼深等缺点,其推广面积仅限于大理及 周边少数地区。早期引进、评价、筛选出的优良品系C I P 2 4 和C F K 6 9I 具有高产、优 良的食用品质和较好的农艺性状,但晚疫病抗性的迅速下降使其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应 用。其他C I P 优良品系

8、中的大多数也同样在抗病性、块茎产量、食用品质等方面有突出 的优点,但生育期、休眠期等方面的缺点使其很难在生产上代替地方品种大面积推广。 以C I P 品种在云南的主要评价、筛选和育成地会泽为例:2 0 0 3 年在生产上推广种植达 6 67h m 2 以上的C I P 品种有合作8 8 、I - 1 0 8 5 、合作2 3 、C F K 6 9 1 等,面积达6 2 0 7h m 2 , 占全县马铃薯面积的2 7 4 。而地方老品种米拉、会一2 的种植面积达7 0 ( 数据由会泽 农技中心提供) 。 杨万林等4 ”对合作8 8 、合作2 3 、榆薯C A 、9 0 9 等主要C I P 品种

9、( 系) 进行配合力测 定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合作8 8 、合作2 3 在晚疫病抗性、块茎性状、品质等主要性 状上较云南主栽品种米拉、会一2 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能将其优良性状很好的遗传 给后代群体。显然,C I P 资源在生产上难于直接取代米拉、会一2 等主栽品种,但作为当 地进行遗传育种的资源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背景,部分材料在主要性状上具有较高的遗 传力,是很好的遗传资源。 目前云南的马铃薯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生产上推广种植的品种的品质等性状有 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需要有多类型、多用途的新品种。云南的大多数C I P 品种( 系) 有 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要直接应用于生产,应针对品

10、种的不同特点在生产环境、种植 模式、栽培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定位,最大限度地克服缺点并发挥其优 点。否则,需有针对性地对各品种( 系) 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和选育。 一3 0 1 表1 部分C I P 品系在云南的评价鉴定结果 备注:植株晚疫辅病级参照c l I ,的9 级制标准;植株生长势分9 级I _ 最差9 = 最强;块茎综评价分9 级 1 :最差,9 = 最好对块茎外观综音性状进行评价;淀粉含量为多次测定的半均值。 3 C I P 资源在云南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 在与C 1 P 合作初期,云南的马铃薯生产比较落后,品种单一、产量低,生产上种植 的品种基本上以米拉为主。因此,云南各

11、研究单位在对C I P 资源材料进行评价、鉴定过 程中,几乎均以新品种选育为首要目标。南于云南的马铃薯生长环境与C I F 所在地秘鲁 较为相似,C I P 的大多数资源在云南表现出很好的晚疫病抗性和丰产性。各单位先后筛 选出了一批高产的优良品种( 系) 进行多点试验并应用于当地马铃薯生产。其中C I P 2 4 、 3 0 2 C F K 6 9 1 、I - 1 0 8 5 、8 0 0 9 4 6 等来自C I P 的品系曾经在上世纪9 0 年代在云南进行大面积 的生产应用,品系C I P 2 4 还创造了云南马铃薯单产6 2 1 4k g 6 6 7 m 2 的当年最高记录。后 来C

12、I P 2 4 、C F K 6 9 1 的晚疫病抗性下降,I - 1 0 8 5 的麻味太重,8 0 0 9 4 6 的干物质含量低、 品质差等原因使这些品系未能通过品种审定及继续大量应用于生产。从C I P 提供的资源 中筛选出的合作8 8 、合作2 3 、榆薯C A 等3 个品种已经正式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 会的审定命名后应用于生产,其中只有合作8 8 有一定的种植面积。目前,9 0 9 、9 0 6 、 3 0 6 、P B 0 6 、P B 0 8 、P B 3 6 等新品系正在参加云南、贵州的马铃薯区域试验。这些材料 一旦通过区域试验并进行品种审定后,就可应用于当地生产。 T P

13、 S 组合在云南生产上的应用,云南省农业厅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C I P 在 2 0 0 0 年初提供的2 4 个T P S 进行的筛选评价,总示范面积达数十公顷;并从中筛选出 I P 8 8 0 0 2 ( B 1 6 ) 、1 P 8 8 0 0 4 ( B 1 8 ) 、1 1 8 8 0 0 6 ( B 2 0 ) 等3 个抗病性强、产量高、口感好的组合 准备应用于我省的高寒冷凉、生产落后的贫困l J I 区,以促进当地的马铃薯生产K a 。其 中1 P 8 8 0 0 2 ( B 1 6 ) 已经通过云南2 0 0 1 2 0 0 2 年的冬作预试,被推荐参加2 0 0 3 2

14、0 0 5 年云 南省冬作组区域试验正规试验。 表2 参加云南马铃薯区域试验的G I P 品质数量统计 注:1 9 9 6 1 9 9 7 年、1 9 9 9 2 0 0 0 年两轮冬作组正规试验未统计在内。 可以说,来自C I P 的马铃薯资源材料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马铃薯生产发展。在 1 9 9 3 - 1 9 9 4 年,云南第一次组织了全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在6 个参试品系中有5 个是 C I P 品系。对1 9 9 3 年来云南马铃薯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系统计分析( 表2 ) 表明,C I P 品种 ( 系) 在云南l O 多年来的马铃薯生产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C I P 马铃薯资

15、源在云南的应用前景 根据云南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链发展规划目,到2 0 1 0 年,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 5 3 - 3 3 万h m 2 ,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薯类产品生产基地和服务全国、面向东南亚的种薯 供应基地和全国加工成本最低的优势区域。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有大量具有抗病虫、 优质、高产、专用型的马铃薯新品种应用于马铃薯生产之中。 3 0 3 在过去,云南直接从C I P 资源中筛选出优良品种( 系) 应用于生产并有力地促进了当 地的马铃薯生产。而大多数C I P 优良品种( 系) 的显著缺点也限制了它们在生产上难以取 代米拉、会一2 等地方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然而,作为遗传资源则有令人惊

16、喜的表现: 刘福翠9 噪用U P G M A 非加权组对平均数聚类法分析后表明,合作8 8 等部分C I P 品种的 遗传距离与大量云南地方品种很近。杨万林H 对云南主要马铃薯品种的配合力研究结果 表明,1 5 个被测性状的4 5 个优良组合中,以C I P 品种作亲本的组合有3 5 个,占优良 组合的7 8 。在2 0 0 2 年,笔者对从C 1 P 资源创新组合后代中筛选出的2 7 份高淀粉株 系进行实验室评价后,从中筛选出1 7 份单株产量大于4 0 0g 、淀粉含量大于2 0 的高 淀粉株系。再一次证明了C I P 资源中有遗传背景丰富、遗传力极强的优良资源。显然, 来自C I P 的部分资源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背景,在遗传上具有当地品种的适应性和当地 品种不具备的抗病性、品质等优良性状,应该成为云南省马铃薯优良新品种选育最主要 的骨干资源,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地评价、整理、分类后应用于资源创新或品种的遗传改 良体系之中【I O l 。 从“十五”起,云南加大了对马铃薯专用新品种选育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