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8629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 第3章气相色谱分析教材(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章 气相色谱分析 3.1、气相色谱仪 3.2、气相色谱流动相与固定相 3.3、气相色谱检测器 3.4、 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条件 3.5、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3.6、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3.7、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 3.8、气相色谱的应用 气相色谱过程:待测物样品被被蒸发为气体 并注入到色谱分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指 不与待测物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 的作用,也称载气)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 柱内分离。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气相 和固定相之间的吸附脱附(气固色谱) 和分配(气液色谱)来实现的。因此可将气 相色谱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固色谱: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上的物理 吸附脱

2、吸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只适于 较低分子量和低沸点气体组分的分离分析。 气液色谱:利用待测物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惰 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原理实现分 离。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102G型气相色谱仪 102型气相色谱仪(常用于学生实验 ) GC-7890气相色谱仪 带色谱工作站 GC-7890气相色谱仪 外观内部结构 GC-9A气相色谱仪 日本 东京 Shimadzu 6890 气相色谱仪 毛细管柱色谱 (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 Agilent)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H2,N2 或Ar 气路系统 进样 系统 分离系统 一、气路系统(Carrier gas supply)载气系统 获得纯净

3、、流速稳定的载气。 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气体流速控制. 密封性好、流速稳定、流速控制方便和测量 准确等。 作用: 组成: 要求: 载气:要求化学惰性,不与有关物质反应。 常用的载气有:H2、N2、He 净化干燥管:去除载气中的水、O2、有机物等杂质 (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 载气流速控制:压力表、流量计、针形稳压阀,控 制载气流速恒定。 压力表:多为两级压力指示:钢瓶压力;柱头压力指示; 流量计:柱头前使用转子流量计(Rotometer),但不太准确 。通常在柱后,以皂膜流量计(Soap-bubble meter)测流速( 现代有电子流量计,并以计算机控制其流速保持不变)。 二、进样系

4、统(Sample injection system) 把试样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端,以便进行 分离。 进样器和气化室两部分。 进样量或体积适宜;“塞子”式进样。一般柱 分离进样体积在十分之几至20L,对毛细管柱, 体积约为10-3 L,此时应采用分流进样装置来 实现。 作用: 组成: 进样要求: 对气化室的要求:密封性好、体积小、热容 量大、对样品无催化效应。 进样量、进样速度和试样的气化速度都影响 色谱的分离效率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气化室的作用:将液体或 固体试样迅速、完全气化,以 保证色谱峰有较小的宽度(汽 化室温度比样品中最易蒸发的 物质的沸点高约50oC )。 三、分

5、离系统(心脏部分) 把混合物样品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装置。 包括色谱柱、色谱炉(柱箱)和温度控制装置。 填充柱和开管柱(或毛细管柱)。 柱温:影响分离的最重要因素。其变化应小0.x。 作用: 组成: 色谱柱: 柱材料:金属、玻璃、融熔石英等。 填充柱:U形或螺旋形,内径24mm,长13m,内填固定 相; 开管柱:分为涂壁、多孔层和涂载体开管柱。内径0.1 0.5mm,长达几十至100m。通常弯成直径1030cm的螺旋状 。 四、检测系统 将各分离组分及其浓度的变化通过检测器转换成电信号,经 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数据记录装置地得到色谱图。然后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占有重要地位 。 检测器、放大器、检测

6、器的电源控温装置。 响应快、灵敏度高、噪声低、线性范围宽, 对各种物质均有响应,对流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温度变化直接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作用: 组成: 理想的检测器要求: 五、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 记录仪是一种能自动记录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 号的装置,是重要的附属设备。实际是一种电子电 位差计。 第二节 气相色谱流动相与固定相 一、流动相(载气) 气相色谱常用的载气有氢、氮、氩和氦气等惰 性气体。选用何种气体及气体的纯度应根据检测器 的种类和分析要求而定。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是惰性的,与组分没 有亲和作用。 二、固定相 气相色谱柱可分为两类: 1)用于气固色谱的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7、 2)用于气液色谱的固定相:固定液+载体。 混合组分在色谱柱上能否分离,主要取决于所 用固定相,选择固定相是GC的关键问题。 (一)气固色谱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是利用其中固体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 差别进行分离。主要用于分离小分子量的永久气体 及烃类。 1. 常用固体吸附剂 硅胶(强极性)、氧化铝(弱极性)、活性炭(非极性) 、分子筛(极性,筛孔大小) 2. 人工合成固体吸附剂 高分子多孔微球(GDX)。可在活化后直接用于分离。 这类高分子多孔微球特别适用于有机物中痕量水的分析, 也可用于多元醇、脂肪酸、脂类等的分析。 气固色谱法常用的集中吸附剂及其性能 (二)气液色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 由

8、载体和固定液构成; 载体为固定液提供大的惰性表面,以承担固 定液,使其形成薄而匀的液膜。 1. 载体(也称担体) 惰性的,多孔性固体颗粒。 对载体的要求:稳、匀、大。 载体类型:分为硅藻土型和非硅藻土型,后硅藻土 型又分为白色和红色担体。 载体表面处理:硅藻土含有硅醇基(SiOH)、Al2O3、Fe等, 也就是说,它具有活性而不完全化学惰性,需进行化学处理。 CH3 CH3 CH3 CH3 担体选择的大致原则 : 1、当固定液质量分数大于5%时,可选用硅藻土型(白 色或者红色)担体。 2、当固定液质量分数小于5%时,应选用处理过的担体 。 3、对于高沸点组分,可选用玻璃微球担体。 4、对于强腐

9、蚀性组分,可选用氟担体。 2. 固定液及其选择 (1)对固定液的要求: a)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易分 解和其他物质反应; b) 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蒸汽压低流失少, 在操作温度下呈液体状态; c) 对试样各组分有合适的溶解能力(分配系数K适 当); d) 对各组分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2)固定液与组分的作用力: a) 静电力(定向力)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 b)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c)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 d) 氢键强度介于化学键力和范德华力之间的静 电吸引,亦属定向力。 液相里主要存在的作用力是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反映了组分在固定液中的

10、热力学性质。作用力大的 组分,由于溶解度大,分配系数大。 静电力(定向力): 静电力:在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 色谱保留:在极性固定液柱上分离样品时,被分离组分 的极性越大,与固定液间的相互静电作用力就越强,因 而该组分在柱内滞留时间就越长。 偶极矩(D):分子中含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会产生正 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现象,所带的电荷与正负电荷中心 间的距离的乘积为偶极矩。其与元素的电负性及分子的 对称性有关 诱导力 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作用力。 含义:由于在极性分子永久偶极矩电场的作用下,非极性 分子也会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叫诱导力 。 极性分子的极性越大

11、,非极性分子越容易被极化,则诱导力 就越大。 色谱保留:当样品具有非极性分子和可极化的组分时,可 用极性固定液的诱导效应分离。 例如,苯(B.P.80.1)和 环己烷( B.P.80.8) 色散力 色散力:存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分子之间作用 力 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密度的连续波动导致一个小的偶 极矩,这个小的偶极矩又可以极化附近的其它非极性 分子,导致非极性分子之间产生作用力 色谱保留:在非极性固定液上分离样品时,流出次 序按色散力大小,色散力小(沸点小)的组分先流出 。 氢键力 氢键力:存在于氢质子给体与氢质子受体之间的作用力, 其作用力大于范德华力。 含义:P30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色谱保留

12、:在氢键型固定液上分离样品时,对组分的氢键 作用力越大,越难流出。 3. 固定液的分类 固定液有几百种,根据固定液的化学结构、官能团性质、 固定液相对极性及分析对象有几种分类方法,目前最常用 的是用相对极性表示。 3. 固定液的分类 固定液有几百种,根据固定液的化学结构、官能团性质、 固定液相对极性及分析对象有几种分类方法,目前最常用 的是用相对极性表示。 (1)相对极性的表示方法:1959年提出用相对极性P来表示固定液的 分离特征。此法规定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 -氧二丙睛的极性为100然后,选择一对物质(如丁二烯正丁烷或环 乙烷苯)来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它们在氧二丙腈、

13、角鲨烷及待测固定 液的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后,得到: 其中q1, q2, qx分别表示物质对在,-氧二丙腈、角鲨烷和待测固定液的 相对保留值。 角鲨烷待测固定液x氧二丙腈 角鲨烷 氧二丙腈 正丁烷+丁二烯 待测固定液 q1 P1=0 qxq2 P2=100 相对极性的表示(计算)方法 柱固定相 (2)固定液特性常数I:包括罗氏常数、麦氏常数。 用以反映组分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保留指数差 偶极定向力 (3)固定液分类及选择: 固定液选择:对固定液的选择并没有规律性可循。一般按 “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固定液。 非极性组分非极性固定液沸点低的组分先流出 ; 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极性小的

14、组分先流出; 各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极性固定液非极性 组分先流出; 氢键型物质(醇、酚、胺、水等)极性或氢键型固 定液不易形成氢键的物质先流出; 复杂混合物两种或以上混合固定液。 对于样品极性情况未知的,一般用最常用的几种固定液做试验 。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根据响应原理分:浓度型和质量型检测器。 浓度型:检测的是载气中组分浓度的瞬间变化,即 响应值与浓度成正比;例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 测器; 质量型:检测的是载气中组分进入检测器中速度变 化,即响应值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量成正比。 例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侧器。 (1)特点 (2)热导检测器的结构 (3)检测原理 (4)影响热导检测器

15、灵敏度的因素 一、 热导检测器(TCD,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 对所有物质均可产生响应,而且不破坏样品,因 而通用性好,而且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应用范围 广。但灵敏度较低。 (1) 特点 (2) 热导检测器的结构 池体(一般用不锈钢制成) 热敏元件: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大、且价廉易加工 的钨丝制成。 (3)检测原理 钨丝通电,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后,两臂电阻值: R参=R测 ; R1=R2 则: R参R2=R测R1 无电压信号输出; 记录仪走直线(基线)。 为进样时: 热导池检测器检测原理是基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参比池和测量池与固定电阻组成Wheatstone(惠斯登)电桥 。热导检测器电桥线路示意图(右下): 进样后: 载气携带试样组分流过测量池而这时参比池流过的仍是 纯载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