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8628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利用常规监测记录等已有的各类资料或根据专利用常规监测记录等已有的各类资料或根据专 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 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 分布特点真实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分布特点真实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 究奠定基础。究奠定基础。 病例调查:病例调查:个别病例或相应个体及周围环境个别病例或相应个体及周围环境 现况调查:现况调查:一定范围人群,个人为单位;一定范围人群,个人为单位; 生态学研究:

2、生态学研究:群体为基本单位。群体为基本单位。 描述性研究概述描述性研究概述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 1.1.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 特征;特征; 2.2. 描述和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描述和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 间的关联;间的关联; 3.3. 通过比较实施疾病防控对策与措施前后的通过比较实施疾病防控对策与措施前后的 资料,为评价该对策与措施的效果提供基资料,为评价该对策与措施的效果提供基 础信息。础信息。 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 一、概念一、概念 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 和特定范

3、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 状况关系的描述,即调查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个 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等 情况,从而描述所研究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及相 关因素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比较分析 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 患病与非患病组的暴露情况,为研究的纵向深 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 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 一、概念一、概念 1.现况研究:由于收集的有关特征与疾病或健 康状态的资料都是当时的情况而得名;因为所 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故又称患病率调查( prevalence survey) ; 2.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资料,故 称横断面调查(c

4、ross-sectional study); 3. 在病因分析中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而 不能得出有关病因因果关系的结论。 二、研究目的与应用范围二、研究目的与应用范围 (一)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 分布;分布; (二)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二)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 (三)确定高危人群;(三)确定高危人群; (四)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四)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 资料质量进行评价。资料质量进行评价。 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 三、现况调查的特点与种类三、现况调查的特点与种类 (一)特点 1一般不设对照组 2研

5、究的是某特定时点或时期 3. 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限制 4.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作因果 推论 5.现况研究定期重复进行可获得发病率资 料 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 三、现况调查的特点与种类三、现况调查的特点与种类 (二)种类 1普查(census) 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 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目的: (1)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疾病的基本分布 (2)确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3)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某些需要普查普治 的疾病,如宫颈癌普查普治 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 1普查(

6、census) 优点:能早发现、早诊断病人;无抽样误差 ;可普及医学卫生知识 缺点: (1)工作量大,准确性不高 (2)对象众多,难免漏查对象 (3)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 (4)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 (5)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不能获得发病率 资料 第一节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概述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概念:随机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 样本),以样本信息估计总体特征(该人群的患病率 或某些特征)的调查方法。 原则:随机化、样本量适当 *优点: (1)省时间、省人力、物力 (2)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做得细致 *缺点: (1)设计、实施和资料分

7、析都比较复杂 (2)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3)不适用调查变异过大的资料 (4)患病率很低的疾病,小样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二、确定研究对象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三、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一)样本含量(一)样本含量样本不宜过大或过小 1. 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预期现患率 2)调查单位间的变异程度 3)精确度:容许误差d、 4)第一类错误及把握度1 第二节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样本量计算公式 1)率的抽样 设N样本数,P总体现患率,Q1P 样本的现患率p与总体现患率P之差为d:Ppd 当允许

8、误差d0.1P时 当允许误差d0.15P时 例:某社区有居民5万人,现需估计该地区乙型肝 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该地区原HBsAg携带率 为10,现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要求容许误差为 0.1P,计算需抽样调查人数。 现d=0.1P,P=0.1,Q=1P=0.9 式中N为所需样本例数,为标准差,为 允许误差,即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差所允 许的限度。 u0.05=1.96,u0.01=2.58 当取0.05时,s为样本预期标准差,d为允 许误差,公式简化为: N4s2/d2 2)均数的抽样 (二)抽样方法(二)抽样方法 常用随机抽样方法常用随机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

9、andom sampling) 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按一定顺序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先按某种特征把调查对象分为若干“层”,在各层 中作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5)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抽样分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如典型调查) 四、资料的收集四、资料的收集 (一)收集内容 (二)收集方法 五、调查表与调查员五、调查表与调查员 (一)调查表编制方法 (二)变量的规定 (三)调查员 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六、资料

10、的整理与分析 实例:实例: 表表25251 1 吸烟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现况调查结果吸烟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现况调查结果 吸吸 烟烟 不吸烟不吸烟 合合 计计 现患病人现患病人 142 38 180142 38 180 非病人非病人 12000 13100 2510012000 13100 25100 合计合计 12142 13138 2528012142 13138 25280 吸烟组现患率吸烟组现患率142/12142142/121421.1691.169 不吸烟组现患率不吸烟组现患率38/1313838/131380.2890.289 七、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七、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 (一)

1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1. 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 概念:调查无应答引起的偏倚,未应 答者的构成与应答者不同,若无应答率大于 10%,罕见病大于15%以上一般可产生偏倚 ,大于30% 偏倚较大。 2影响应答率的因素 (1)群众对调查意义不了解; (2)调查方法或调查内容不适当; (3)调查对象身体状况良好,不关心调查; (4)调查对象身体状况不好或高龄, 不愿外人打扰; (5)调查对象外出、出差未遇。 2.志愿者偏倚(volunteer bias) 六、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六、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 (二)信息偏倚(imformation bia

12、s) 1.回忆偏倚 (recall bias) 2.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3.观察者偏倚(observer bias) 观察者间变异 观察者自身变异 4.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 六、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六、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防止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 一、概念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又称 为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 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 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 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 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如: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等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 二、种类 (一)生态比较研究 (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 是生态学研究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其最简单 的方法是根据所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的疾病分布 特征,提出病因假设。 (二)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 trend study) 是连续观察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与 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暴发调查暴发调查 一、调查实例 二、概念 针对发生暴发的地区和人群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 。 三、暴发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四、资料分析与结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