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746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第一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人认为,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 很重要的时间点。 也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西方的严峻 挑战,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延误了20年。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 (1840-1912年)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38)近代留 学生群体、 工人群体的 产生 (15)晚清 重农抑商政 策的改变 (38)梁启超 的史学观 (38)中国传 统经济结构 变动 (39)19c中 叶以后中国 向西方学习 内容 (38)19世 纪中国经济 地位衰落的 原因 (39)洋务 运动的评价 (38)晚清 农村经济结 构的变动 考情报告 晚清时段每年

2、必考大题,经济史是重点且侧重综合考查 ,偏重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晚清的转型特征,以及用全球史观 构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材料丰富且新颖。 第一讲 晚清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1895年) 单元三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 1840-1912年)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反抗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 兴起 中国近代化历程 1840191219491978 清(晚期)民国新中国 艰难起步曲折前进腾 飞 1895 整体 发展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 “上升”的

3、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时空定位 1719世纪,中国农耕文明VS西方工业文明 中 国西 方 政治 经济 对外 关系 思想 文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空前强化 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 “海禁”(闭关锁国) 、天朝上国 文化专制,思想禁锢 资产阶级革命进行;资产 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 始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精神) 中西易位 史实回顾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外国经济入侵,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依然主导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中用 中体西用

4、 早期维新思想 政 治 经 济 思想 移风易俗 交通通讯 报刊社会 18401851186018951856 晚清社会的阶段特征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专制危机 政治 经济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思想 观念 民智未开 知识框架 沉 沦 运用拓展 (2014江门质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 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 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 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 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 ”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

5、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历史启示 历史认识受到个人的角度、立场、经历、学 识等的影响。 全球视野 (2014淄博三诊)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 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 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 ,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 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运用拓展 v(变式训练,中山期末质检,26,节选) v材料三 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 受”间剧烈的冲

6、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 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 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 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v 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有人认为它是现代化的开端;有人认为它阻碍了现代化进程。 你对此持哪种观点?并请你从运动的指导思想、经济影响、思 想影响或结局等角度,简要说明你的观点。(6分) 运用拓展 解题技巧:1、看清问题,把握限制词语。2、找出 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句。3、组织语言,尽量精简 。 参考答案(1)认可观点一:它是中国现代

7、化的开端。(答起 积极作用亦可给分)(2分) 经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发展。(2分)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 号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 政治、思想运动的发展准备了条件。(2分) (2)认可观点二:它延缓(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答 起消极影响亦可给分)(2分) 这场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它不变革落后的封 建制度;用现代化的手段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这违反了当 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2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运动破产。(2分) 历史启示 历史认识受到个人的角度、立场、经历、学识 等的影响。

8、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叙述和解释是主观的。 晚清社会的阶段特征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专制危机 政治 经济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思想 观念 民智未开 知识框架 沉 沦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专制危机,民主革命高涨 传统政 体动摇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依然主导 近代工业产生、曲折发展 经济结 构变动 西学东渐、思想解放 社会生活西化 思想观 念转变 上 升 晚 清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起 步 晚 清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起 步 晚清社会的阶段特征 传统政体动摇 经济结构变动 思想观念转变 传统 社会 阻碍 专制统治阻碍 小农经济占主导 纲常礼教根深蒂固 特点:新旧并存 (进步与保守、现

9、代与传统) 知识框架近代化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 “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 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 官:何时与梁相识? 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此事汝母知否? 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官(斥梁海):阿苏纵向汝求婚,汝何不告其母?不凭媒妁 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 1908年12月图画新闻 (1)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材 料进行论证。 观点:清末,婚姻自由观念开始被接受,但传统婚姻观念仍 根深蒂固。 课堂演练 (2)依据材

10、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婚姻观念出现的原因。 自由婚姻观念的原因: 保守婚姻观念的原因: 当时中国处于近代化转型时期: 西学东渐,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 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 官府维护传统婚姻观; 旧礼教根深蒂固。 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课堂演练 晚 清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起 步 晚清社会的近代化特点 传统政体动摇 经济结构变动 思想观念转变 传统 社会 阻碍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 小农经济占主导 纲常礼教根深蒂固 特点:新旧并存(进步与保守、现代与传统) 知识框架 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 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

11、路径的独创性 结合晚清时期史实论证材料观点的合理性。 “外铄” “内生” 列强发动四次侵华战争,工业文明冲击中国 经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民主共和 拓展运用(2013年深圳一模) 晚 清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起 步 晚清社会的近代化特点 传统政体动摇 经济结构变动 思想观念转变 传统 社会 阻碍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 小农经济占主导 纲常礼教根深蒂固 特点:新旧并存 列 强 促进 阻碍 中西交融 知识框架 晚 清 近 代 化 的 艰 难 起 步 晚清社会的近代化特点 传统政体动摇 经济结构变动 思想观念转变 传

12、统 社会 阻碍 特点:新旧并存 列 强 促进 阻碍 中西交融 近代化 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 近代化与救亡图存 任 务 知识框架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爱国 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 同义。” 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行进的主旋律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观点的理解。(10分) 参考答案:民族危亡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盲目排外色彩,不利于中 国近代化的进行;(2分) 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 ,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开始;(2分) 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

13、近代化进程 ; (2分) 19世纪末实业救国的兴起,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 了工业化进程;(2分) 五四运动时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反映爱国主 义精神,宣传了民主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 拓展运用 提示: 从爱国主义出发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回到中世纪”、“走向近代化”分别指什么 晚清近 代化艰 难起步 课堂小结 传统政体动摇 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 中国 农耕 文明 西方 工业 文明 冲 击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 经济结构变动 思想观念转变 民国的 曲折前 进 新中国 后的不 懈探索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

14、:工业化、市场化 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近代化转身现代化史观 1.(2014全国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 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 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高考练兵 高考练兵 2.(2015年潮州质检)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 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 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 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 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

15、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3.(2015肇庆调研)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 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 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 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 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 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高考练兵 4.(2015广州一模)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 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 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张股票。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高考练兵 5.(2013年,浙江,38)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