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7256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推荐)教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二地理小高考专题复习 地理易错易混知识辨析 1、总星系与宇宙 总星系是目前人类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 系统,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 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观测到的宇宙是有 限的,即总星系。 2、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 煤 、石油 等矿物燃料来 源于太阳能。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1)引起大气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甚至中断; (2)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4)与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具有

2、相关性,如地震、水旱 灾害。 3、地球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 (1)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其余均为15/小时 地球公转速度 (1)近日点(1月初):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 (2)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和角速度最慢 4、地球自转地理意义和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产生地方时或产生时差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 (4)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5)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1)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2)昼夜长短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产生四季和五带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近日点

3、、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 近日点、远日点 近日点:1月初,日地距离最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最远,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点位置最南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点位置最北 6、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与昼夜长短现象 昼夜现象 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 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与地球本身有关。 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 (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 昼夜长短现象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

4、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 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 7、日界线与180经线 原则上以180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 “国际日期变更线”,两者大致重合,又不完全重合 。 8、岩石圈与地壳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岩石组成的。 地壳 位于莫霍界面之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 组成的坚硬外壳。 9、自然地理环境与地球外部圈层 自然地理环境 指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生 物圈、岩石圈(上部),是一个复合圈层,即 地理圈,是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概念。 地球外部圈层 包括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地球的结构 概念,与内部圈层相对应。 10、大气辐射

5、和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 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 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 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大气辐射,刚好和地面辐射 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东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季风环流与季风洋流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陆东岸,由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随季节而完全相反的大气环流现象

6、。 季风洋流 是北印度洋海域的大洋环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表层海 水流动方向随季节而相反的现象。 夏季:盛行西南风,表层海水由西向东流,呈顺时针流动 。 冬季:盛行东北风,表层海水由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流动 。 13、寒潮与寒流 寒潮 是强冷空气活动,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雨雪 、冰冻等天气的过程。寒潮是一种冷空气活动 ,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是冬半年的一种灾 害性天气。 寒流 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 是海水运动中的冷水流;常年性的;影响沿海岸地 区气候。 14、水资源与水力资源 水资源 主要指人类可利用水的数量,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陆地淡水资源。衡量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7、。一般来说降水丰富的地区水资源丰富。目前人 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水力资源 指水体的动能、势能等能量资源,如江河水的流动 而蕴藏的动能。不仅与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有关,而 且与地形有关,流量大、落差大的地方水能丰富。 15、风力作用与风化作用 风力作用 风对地表的作用。风吹地面将沙粒吹离地表以悬 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进入气流中运动,对地表 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 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 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风力是以外力类型划分,与流水作用、冰川作用相对 ,而风化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

8、式,与侵蚀、搬运、堆 积相对。风化作用与风无关,风力作用与风有关。 16、背斜与向斜 背斜 岩层向上拱,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可以成山(内力挤压)也可以成谷(外力侵蚀) 。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也有利于修建地下隧道。 向斜 岩层向下拱,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向斜可以成山(外力作用)也可以成谷(内力挤压) 。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17、冲积扇与三角洲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谷口,在山前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 多位于山麓地带。 三角洲 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在入口处形成的堆积体。 18、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指地壳中的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 遗留下来的形态。如岩

9、层变形产生的褶皱(背斜和向斜 ),岩层变位产生的断层。 地表形态(地貌)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内力与外力 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包括山地、谷地、 平原、丘陵等。 地质作用 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发生 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 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9、气候、植被与自然带 气候 指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状态,以冷暖 、干湿等特征来衡量。如热带雨林气候具有高温多雨 的特征。 植被 指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如热带雨林气候的植 被类型

10、为热带雨林。 自然带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的区域。如热带雨林气候与其对应的植被 和土壤,共同构成了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20、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 决定的。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不仅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也包括人口的机 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 源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 限值。 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言之,环 境人口容量是从人口的数量角度表达环境

11、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显然人口合理容 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2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很快,规模不断扩 大,小汽车普及后,城市中上阶层人口和许多工业企 业迁往郊区,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的一部分 。 逆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时候,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 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以 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迁出城市中心 ,不断向城市边缘及郊区、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市 区出现“空洞化”。 23、农业生产中的水源与水分条件 水源 水源是指提供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地。 水分 水分和热量是农

12、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气候条件 ,水分条件受降水和蒸发的共同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差,但是在 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的地区,依然可以发展种 植业,所以水源是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 24、农业生产中的光照与热量条件 光照 指太阳辐射的光效应,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 条件之一。 热量 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能量,可以用积温表 示,有时也可以用气温衡量。 光照与热量有联系,也有区别:如青藏高原光照资源很充 足,但热量不足;热带雨林气候下热量充足,但光照相对 较弱。 25、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产业结构 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包括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 和

13、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 产业,主要有金融、旅游、商业、餐饮、教育等) 。 工业结构 指工业的构成及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26、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硬功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 技术的总称。包括RS、GIS、GPS,简称为3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 GIS。 判断题专项训练 1.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多储存于向斜 构造中。 2.岩石圈内三大类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 表形态。 4.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

14、 行光合作用。 5.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热量 和水源条件好。 6.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 暖的一种表现。 7.公路是高速度和大运量的陆路运输方式。 8岩石圈是指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部圈 层。 9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从地表形态上看一定形成山岭。 10网上购物导致商业布局和商业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A B A A B A B B B A 11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地区,由于技术水平与消费水平的 差异,其环境人口容量也是不一致的。 12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是一种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农业。 13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 发展

15、是核心,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14.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生产、生 活过程中不会出现缺水现象。 15.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重要意义在于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 和人口规模,促进城市化发展。 16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 形态的变化。 17暖流的水温比寒流的水温高。 18黄赤交角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19随着运输条件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 的制约越来越小。 20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 A A B B B A B B A A 21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目的是防止长江中游水土流失,改 善

16、流域内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 22农业生产主要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不会产生环境污 染问题。 23比较两个区域,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工业 、农业等方面来比较。 24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地区转变为乡村地区的过程。 25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这个范围是固定的, 有明确界线。 26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 果。 27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 的综合概念。 29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 行下沉气流。 30“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B B A B B A B A B A 31“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