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97193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rf→hbrf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信息个人信息 姓名:许燕 导师:孟庆田 教授 专业:原子与分子物理 学号:2007020773 手机:13553189013 邮箱:xvyan1986 单位代码:10445 学 号:2007020773 分 类 号:O561.5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文题目: H+BrFHBr+F 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原子与分子物理 申请人姓名申请人姓名 许 燕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 孟庆田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分子反应动力学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 4 月 10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2、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

3、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4 月 10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4 月 10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 I 目目 录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综 述. 1 1.1 分子反应动力学简介. 1 1.2 立体反应动力学简介. 2 第二章 动力学计算原理. 5 2.1 准经典轨线(QCT)方法 . 5 2.1.1 基本思想. 5 2.1.2 Hamilton 方程 . 5 2.2 势能面. 9 2.2.1 势能面的意义.

4、 9 2.2.2 势能面的获取. 10 2.2.3 势能面的描述. 10 2.3 矢量相关的基本理论. 12 2.3.1 定向和取向的简单描述. 12 2.3.2 产物转动角动量分布的经典描述. 12 2.3.3 k-k-j 矢量相关的准经典描述 . 15 2.3.4 k-k-j 矢量相关的量子力学描述 . 17 第三章 H+BrFHBr+F 反应立体动力理论研究 . 19 3.1 引 言. 19 3.2 QCT 计算. 20 3.3 结果和讨论. 21 3.3.1 碰撞能对反应的影响. 21 3.3.2 同位素取代对反应立体动力学的影响. 24 3.4 结 论. 26 第四章 O(1D)+H

5、FF( 1P) +OH 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 27 4.1 引 言. 2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 II 4.2 QCT 计算. 27 4.3 结果及讨论. 27 4.4 结 论. 30 第五章 总 结. 33 参考文献. 3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3 致 谢. 4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 I H+BrFHBr+F 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摘要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经深入 到态-态反应过程。对原子分子碰撞反应,实验和理论研究以前总是主要关注反 应的一些标量性质。近年来,随着实验技

6、术的迅速发展,化学反应的矢量性质, 比如速度和角动量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因为只有把标量性质和矢量 性质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呈现完整的动力学信息。准经典轨线(QCT)计算就是 研究原子与分子碰撞的立体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基于 Persky 等构造的最新的 London-Eyring-Polanyi-Sato(LEPS) 势能面,采用 QCT 方法研究了 H+BrFHBr+F 反应。计算了反映矢量相关的角 分布和在光诱导的双分子反应实验中比较敏感的四个极化微分截面。结果表明: 随着碰撞能的增加, 产物的转动极化变强, 并且产物分子的后向散射占主导地位。 通过比较反应 D+BrFDBr+F 和 H+BrFHBr+F 的产物极化,揭示了明显的同 位素效应。本文也采用相同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物的振动态对 O(1D)+HFF( 1P) +OH 反应的影响,发现产物分子主要表现为后向散射。由于反应物振动态的不 同,极化微分截面(PDDCSs)呈现不同的特点。 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简要地介绍了分子反应动力学及立体动力学的发 展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QCT的原理、计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