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7191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10.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 ppt 第四章综述(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五节 器官循环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Blood Circulation 【目的与要求】 掌握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影响自律性、兴奋性、 传导性的因素,有效不应期的意义。 熟悉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正常/异位起搏点。 掌握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概念。 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泵血功能调节。 掌握动脉血压概念、正常值、形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 中心静脉压概念、正常值、意义。 掌握心交感、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 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及意义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熟悉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了解: 本章其他内容 心肌类型: 1.工作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 自律细胞:P细胞,浦肯野细胞 非自律细胞:过渡细胞,结区细胞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卵圆窝前方等处的心房肌纤维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 浦肯野纤维网:(浦肯野细胞 )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AP) 内向电流: 去极化 外向电流: 复极化或超极化 表4

3、-1 心肌细胞内液和外液中 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 离子 浓度(mmol/L) 平衡电位(mV)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10 145 +70 K 140 4 -94 Ca2 10-4 2 +132 Cl- 9 104 -65 IK1 钠内向背景电流 IP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1.静息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2.动作电位 SlowFast v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 v不同的心肌细胞,其跨膜电位的幅度、 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亦不相同 心室肌AP 特点: 复极过程复杂 持续时间长 升降支不对称 2.动作电位 机制:(1) 0期(去极化过程) : INa (2) 1期(快速

4、复极初期) : Ito (3) 2期(平台期) : ICa-L , INa , IK (4) 3期(快速复极末期) : IK , IK1 (5) 4期(恢复期/静息期) :IP , INa-Ca , ICaP I K通道激活 I ca-L通道激活 Ito通道激活 IK1通道激活 INa通道激活 钾 外 流 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自律细胞AP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 随时间而递增 去极速度较0期的慢 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 除极速度不一致 0 4 3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的可能原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外向电流的逐渐

5、减弱 两者兼有 + 1.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与心室肌细胞比较: AP相似(2期较长) 4期会自动去极化 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If递增 IK递减 2.窦房结P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与浦肯野细胞比较: 最大复极电位及 阈电位的绝对值均较小 AP幅度较小(约70mV) 0期时程较长(约7ms) 且速度较慢 无明显的1、2期 4期速度较快 图4-3 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 分为0、3、4期 机制: 0: ICa-L 3: IK 4: IK递减 ICa-T If递增 IK通道失活 If通道激活 Ica-T通道激活 Ica-L通道激活 IK通道激活 二、心肌的生理特

6、性 电生理特性 机械特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一)自律性 组织细胞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1.心脏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主导心脏正常兴奋和跳动的部位。 窦 性 心 律: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 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律性的 自律组织。 异位起搏点: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和跳动 的潜在起搏点。 异 位 心 律: 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脏活动节律。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抢先占领 超速驱动压抑 (窦房结)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正变 (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 abac acde ab (二

7、)兴奋性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值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 (2)离子通道的状态: 静息状态 (良好兴奋性) 激活状态 (离子扩散) 失活状态 (兴奋性为零)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 兴奋性为零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兴奋性高于正常 SNP RRP ERP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 关系 (1)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使收缩、舒张交替进行, 实现心脏泵血功能 SNP RRP ERP v期前收缩(早

8、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 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v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 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v代偿间歇的机制: 窦性兴 奋冲动落在期前收缩的 有效不应期上 (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图4-6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性歇 箭头示刺激,曲线13,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无反应。曲线46 ,刺 激落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引起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三)传导性 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 衡量指标:AP的传播速度 1.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 (1)传播途径:特殊传导系统(含优势传导通路) (2)传播速度 特点: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 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的传导速度最快 房室延搁的意义:使心

9、室在房缩完成后(心 室 充分充盈)才开始收缩以确保其射血功能 2.影响传导性的因 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细胞直径: 正变 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功能: 正变 (2)0期的速度和幅度: 正变 (3)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 正变 (四)收缩性 衡量指标:收缩力 特点: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较大 “全或无”式收缩 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三、体表心电图 表4-2 心电图各波、段(期)的意义及正常值 名称 意 义 幅度(mV) 时间(s) P波 两心房去极化 0.050.25 0.080.11 QRS波群 两心室去极化 变化较大 0.060.10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0.101.5 0.050.25

10、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 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PR段 去极化通过房室交界等 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 QT间期 两心室兴奋的总时程 0.40 ST段 两心室处于去极化状态 与基线同水平 0.050.15 与基线同水平 0.060.14 0.120.20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 能 心房或心室一次收缩 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 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 收缩期(systole) 舒张期(diastole) 图4-9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2)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2)心室充盈期 快速充盈

11、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图4-10 心室收缩和舒张时心瓣膜、血流方向的变化 时 期 主 要 内 容 特 点 时间(s)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室内压剧升, 0.05 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心室容积不变(最高值) 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室内压升至峰值, 0.10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快速射血 心室容积剧减 减慢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心室容积继续减小 0.15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缓慢射血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室内压剧降, 0.07 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心室容积不变(最低值) 快速充

12、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期末时室内压降至最低, 0.11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室快速充盈 心室容积剧增 减慢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初始时室内压降至最低, 0.22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室缓慢充盈 心室容积缓慢增加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心房主动射血, 0.10 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室主动充盈 期末心室容积增至最大 心动周期中压力、瓣膜和血流的变化 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房缩 室缩 室射血 V血入房 房血入室 房缩 a升波 V血入房 v升波 室缩 c升波 房血入室 y降波 室射血 x降波 室缩 :室-A压力梯度 升高 ,动脉瓣开,心室射血 室舒:房-室压力梯度升高,房室瓣开,心室充盈(75%) 房缩:房-室压力梯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