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6616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8.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概论第六章 复合材料解析(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复合材料 为什么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贝壳强度要比 同样组成为碳酸钙的粉笔要高很多?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物质组合 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ISO定义) 材料A 材料B ( ) 材料C 改善或克服单一组成材料的弱点,创造单一材料不具备的 双重或多重功能。 复合材料的定义 基体 Matrix 增强体 Reinforce- ment 主要组份 粘结、保护增强相并 把外加载荷造成的应 力传递到增强相上去 其它组份 主要承载相,并起着 提高强度(或韧性)的作 用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特点 悬浮液、气溶胶、雾等含有气相或是液相

2、的多相体系不能 称之为复合材料。 多相: 至少两相; 独立性 :相是独立的,组成和性能独立; 复合效益:具备不同于组成相的独特的性能或是效益; * 固相 : 复合产物为固相; 可设计性:组成和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复合材料的定义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定义 获得新组成的材料; 获得新形态的材料; 获得单一组分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获得复合效应; 获得某种特定的性能或效益。碳酸钙填充PVC,PP等聚合物 时只是为了经济效益与其功能无关。 复合的目的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 增强材料 + 基体 骨胶原质 + 磷灰石 贝壳碳酸钙+基质胶原 几个实例 材料概论 第六章

3、复合材料 波音787:以碳纤维合成物为主体材料耗 油量:减少20左右。 Aluminium or composite?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波音787型飞机中使用的 复合材料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左上图中黑色部分) 复合材料前机身段(上图中黑色部分) 复合材料在国产军用飞机中的应用(左图) 军事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直升飞机中的应用 (用作旋翼支架)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交通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建筑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日用品 材料概论 第六章

4、 复合材料 体育用品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玻璃钢应用于体育用品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Fords soybean car used cellulose fibre/soybean resin composite panels attached to a tubular steel frame. Kerb weight was reduced from 3000 to 2000 lb (900 kg). http:/www.hfmgv.org/research/services/populartopics/SoybeanCar/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风力发电机叶片 用复合材

5、料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概述 现代复合材料的起源:发端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适 应航空航天技术对高强度低密度材料的需求。 复合材料的现状: 2005年全球玻璃钢复合材料产量逾700万 吨,产值逾4千亿元人民币。我国的产量约为全球的1/4,而平均 单价却仅为世界平均价格的1/4(低于1.5万人民币/吨)我国是世 界玻纤产品的第二大生产国。 我国玻纤著名研究院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北京玻璃钢 研究院。 我国玻纤工业“三强”: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集 团有限公司(亚洲玻纤3强,世界玻纤5强)、重庆国际复合材 料有限公司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 合 材 料

6、按基体相分 按增强相 的形态分 金属基 界面结合存在问题; 陶瓷基 对增强体有特殊要求,如耐高温等; 聚合物基 热塑性、热固性聚合物。可成型性能好; 水泥基 界面结合好,成型时基体有化学反应。 颗粒增强 纤维增强 晶须增强 按用途分 结构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 承受载荷,作为承力结构使用 电、磁、光、热、声、摩 擦、阻尼、化学分离性能 碳纤维 玻璃纤维 有机纤维 复合纤维 编织物增强 复合材料的分类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n纤维增强体: 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 氧化铝纤维以及碳化硅晶须、氧化铝晶须等 。特点是用量小、强度大、价格高。 纤维与晶须的主要特点是:密度低、强度高

7、、弹性模量高、线膨胀系数小. n 粉状填料: 碳酸钙、二氧化钛、蒙脱土、碳黑、二氧化硅 (白碳黑)。特点是用量大、价格低。 n编织物: 二维纺织布、三维纺织物等。特点是初期可 赋形、强度大、价格高。 复合材料的原料(增强体)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a) 多角状SiC颗粒 b) 等离子喷射熔融法制备的Al2O3颗粒 c)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l2O3颗粒 d) a-Al2O3片晶 常用的颗粒增强材料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nanofiber 几种纤维增强体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纤维的强度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纤维结构 管、容器的螺旋缠绕平面缠绕线型 几种编制物的

8、结构 三维正交非织造的纤维结构 (a)非线性法平面增强 (b) 一种开式格 状结构 (c)一种柔性结构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比强度高 抗疲劳与断裂 安全性能好 良好的减震性能 良好的高温性能 大量的增强纤维对裂纹的扩展起到 阻碍作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自震 频率,不易产生共振现象,具有一 定的减震作用. 增强纤维的熔点都很高,并且在 高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强度. 比弹性模量高 刚性强 自重小 可 设 计 性 强 根据复合原理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 复合材料,性能对工艺的依赖性。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增强机理 1.纤维增强 纤维

9、增强复合材料是指由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 脆性纤维作增强体与韧性基体或脆性基体经一定工艺 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提高基体在室温下和高温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设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目标: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理: 1、增强纤维因直径较小,产生裂纹的几率降低。 2、纤维的表面受到基体的保护,不易在承载中 产生裂纹,增大承载力。 3、基体能阻止纤维的裂纹扩展。 4、基体对纤维的粘结作用、基体与纤维之间的摩擦 力,使得材料的强度大大提高。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l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相是具有强结合键纤维阻止裂纹的产生, 使脆性降低。

10、 l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增强相有效阻止基体分子链的运动; l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增强相有效阻止位错运动而强化基体。 钨纤维铜基复合材料中的裂纹 在铜中扩展受阻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断裂 时纤维断口电子扫描照片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增强纤维起到强化基体作用必要条件: 1、增强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高。 3、纤维应有一定的含量、尺寸和分布。 4、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相匹配。 2、纤维与基体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增强纤维的形状、分布及数量等均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a) 数量 (b) 大小 (c) 形状 (d) 分布

11、(e) 取向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分单向取向和双向取向 取向的影响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增强机理 2.颗粒增强 指由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脆性颗粒作增强体 与韧性基体或脆性基体经一定工艺复合而成的多 相材料。 纳米硬颗粒弥散增强,微米颗粒增强。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种类: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弥散强化复合材料中弥散颗粒种类 金属氧化物 碳化物 硼化物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机理: 弥散分布基体中的硬颗粒可以有效地阻止 位错运动,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1. 纤维增

12、韧 由于定向、取向或无序排布的纤维加入,使得 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 纤维吸收裂纹尖端能量是靠纤维断裂及纤维从基体 中拔出实现的。要求用于补强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强 度且能与陶瓷有良好的粘结。 d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2. 颗粒增韧 增韧的机理主要包括 相变增韧、裂纹转向 增韧和分叉增韧。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通过相变产生的体积膨胀,产生压缩应力,从而抵消外加 应力,阻止裂纹的扩展,达到增韧的目的。 ZrO2相变 增韧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纤维吸收裂纹尖端能量 纤维断裂 纤维从基体中拔出 裂纹转向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13、界面 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的结合面。 这种结合面 是基体和增强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扩散而形成的 。 复合材料的界面 理论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u 第一阶段:增强体表面预处理或改性阶段。 i) 界面设计与控制的重要手段 ii) 改性层成为最终界面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u 第二阶段:两相的接触与浸润过程 接触吸附与浸润交互扩散化学结合或物理结合(化学结合可看作是 一种特殊的浸润过程,是界面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u 第三阶段:液态(或粘流态)组分的固化过程,即凝固或化学反应。 i) 界面的固定(亚稳态、非平衡态) ii) 界面的稳定(稳态、平衡态) 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成过程 材料概论 第六章

14、复合材料 界面 n分层组成 非单分子层基体表面层、增强体表 面层、基体 /增强体界面层三个部分; n梯度结构 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相(层)随厚度方向变化 而变化,具有“梯度”特征; n界面效益 界面的比表面积或界面相的体积分数很大(尤其 是纳米复合材料)界面效应显著,复合材料复合效应产生 的根源; n界面缺陷 界面缺陷形式多样(包括残余应力),对复合材 料性能影响十分敏感。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性能特点 复合材料的界面 增强体基体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的类型 1、机械结合:借助增强纤维表面凹凸不平的形态而产生的机 械铰合和基体与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形成。 2、溶解与浸润结合:液态或

15、是粘流态基体对增强纤维的侵润, 而产生的作用力,作用范围只有若干原子间距 大小。 3、反应结合:基体与纤维之间形成界面反应层。 4、混合结合:上述三种形式的混合结合方式。 复合材料的界面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n浸润理论 n化学键理 n优先吸附理 n可变形层理论 n束缚层理论 每一理论只能部分解释某些现象 或某些结果。都有一定局限性。 实际的界面现象复杂的多,需多 方面、多角度加以分析。迄今, 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界面响应理 论模型。 界面作用理论 复合材料的界面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界面的类型 1、增强体与基体互不反应、互不溶解的界面。 2、增强体与基体不反应、但相互溶解的界面。 3、增强体与基体反应形成界面反应层。 复合材料的界面 表面改性不同相之间的相容性或是改变界面物理结合 处粗糙程度。方法有基体改性和增强体改性两种。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怎样通过控制界面特征对材料性能产生作用? 1、改变增强材料表面性质。 2、向基体内添加特定的元素。 3、在增强材料的表面施加涂层。 表面改性前表面改性后表面改性后 复合材料的界面 SEM图由我院高分子系 张云灿 教授 提供 材料概论 第六章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