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6135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解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课 区域经济经济 和中心的南移 要点轻巧突破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第 3 课 课前自主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济空间布局的基本特点。 课前自主学案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_、山 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1)山东、山西: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 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 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_的地位。 山东 经济重心 (2)江南: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不利 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 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

2、较 大。 (3)龙门碣石以北: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是传统的_或半农半牧区。以长城 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西汉时塞内一度 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有限。 3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战国到东 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 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畜牧区 思考探究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 为四大经济区。在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时期,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自然条件的优劣。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 阶级内乱和_,山东、山西 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南迁,黄河流域的 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3、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安史之乱,使黄河流 域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大量涌入长江流 域及其以南地区。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_ 造成北方动荡,中原人口大举南迁。 少数民族内迁 靖康之变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劳动 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_和 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生产工具 2过程 (1)初步开发: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江 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 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出现

4、了像_这 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2)加速发展: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 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 超过了北方。 建康 (3)超过北方: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宋朝都城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 经济上_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 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_的 南移。从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 南强于北 文化重心 图文探究 古谚语有“苏湖熟,天下 足”的说法,仔细观察右 图,你认为这种农业生 产分布状况最早可能出 现在什么朝代? 【提示】 宋代。 要点轻巧突破 用表格法识记北方人口的三次南迁 时间原因影响 第一次

5、高潮 两晋之际 汉族统治阶级 内乱和少数民 族内迁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 态环境迅速恶化 第二次 高潮 唐安史之 乱后 安史之乱 黄河流域遭到严重 破坏,北方人口再 度南迁,南方经济 实力大为提高 第三次 高潮 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促进了南北方文化 的融合 针对训练1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 的相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解析:选B。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持续时间长, 破坏严重,引发了第一次南迁高潮;唐朝安史之 乱后北方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北方人口大量南 迁,形成第二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 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四大经济区的比较 名称地理位

6、置经济特点、地位原因备注 山东 河南崤山以东的黄 河流域 传统的农业区,经 济实力强,长期居 于全国经济重心地 位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较早, 人烟稠密 (1)四大经济区 是司马迁根据 汉代经济分布 的特点而划分 的 (2)从战国到东 汉,全国的经 济区域已呈现 出多样性和经 济实力发展不 平衡的特点 山西 河南崤山以西,以 关中为主,后又扩 展到河西和巴蜀等 地 传统的农业区,经 济实力强,长期居 于全国经济重心地 位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较早, 人烟稠密 江南长江以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地势复杂,气 候炎热潮湿, 不利于开发。 大部分地区人 口稀少,生产 技术落后 龙门碣 石以北 山东、山西

7、以北 传统的畜牧业或半 农半牧区,经济实 力十分有限 气候寒冷,土 地贫瘠 针对训练2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 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 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 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解析:选D。两汉时期,山东经济区被称为“中原” 地区,是汉代最发达地区,而山西经济区以关中 平原、成都平原为主,也是当时主要经济区。 1原因 (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 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3)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

8、展经济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特征 (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 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 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特征 (1)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 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3)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4)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5)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针对训练3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

9、2年)全 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 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 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 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 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解析:选A。本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 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 南方,而宋代则相反。在中国古代,人是最活跃 的劳动力,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 由北方转到南方,题目问的是

10、导致人口分布地域 变化的原因,而不是所反映的问题,故选A项。 归纳综合 一个特征:区域经济多元互补以及经济重心南移是 中国古代经济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特征。 两大时期:中唐以前全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中唐以 后在农、工、商及都会等方面逐渐超过北方,至南 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三次高潮:第一次: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第二次 :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两宋之际的靖康之变。 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史料文本】 1教材P11 史料探究研读 (1)属性:历史地图,反映的是汉代四大经济区分 布。 (2)信息:反映了主要农业地区在沿黄河中下游一 线及长江上游的山东、山西地区;农牧

11、分界线为 龙门碣石一线,之北直至长城为牧区,之南为农 业区,江南经济区在“江水”之南。深层信息反映 了该四大经济区是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 点而划分的,由于生产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同,山东和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 位,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 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 布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2教材P12 (1)属性: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南宋初年人口南迁 的流向。 (2)信息:反映了南宋初年人口集中从黄河流域南 迁,主体迁往今广东、广西等地区,一部迁往中 国西南方向,另一部分迁往今东南方向的浙江一 带,还显示了当时南宋的

12、都城为临安(今杭州)。 深层信息反映了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发了北方 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和 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开发,最终使南强 于北的局面在此时期完全确定下来。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南宋初年人口迁移方向有 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 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其农业生产条件与运输设施,对于提供贡纳谷物 来说,比其他地区要优越的多,以致不管是哪一集 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它就有可能征服与统一 全中国。” 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 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13、 (1)概括材料对衡量“经济重心区”的三条标准。 (2)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古代何时完成经济重心 的南移?主要表现有哪些(请举一个重要史实)? (3)为何在此时期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及其南移的 问题 审设问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内容,第(1)问直接结合材料进行概 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的意思, 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3) 问结合政治环境、自然条件、人口 迁移的影响、统治者的政策等方面 进行总结归纳 审材料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及其南移的问题 扣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 条理作答 (1)一是农业生产发达,交通条件便利;二是能 够向统

14、治者供应粮食等主要物资;三是成为统 治基地 (2)南宋;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 ,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 足” (3)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经济发展缓慢;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 术和劳动力;民族融合;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 济发展的措施等(任3点即可) 速效提能演练 附:课内答疑站 一、课中思考题(教材P13) 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 提示:这个思考题和教材内容是直接相关的。 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 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 基本生活需求。而宋书中的这则

15、材料则反映 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 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粮食产量大幅 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 郡几年的需求。 二、自我测评(教材P14) 1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 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 石以北。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经济区,是传统 的农业区,那里自然条件优越,人烟稠密,因而 经济实力强,长期位居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 南经济区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 原始森林覆盖,不利开发,两汉时人口稀少,生 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经济区相比,经济实 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气候寒冷, 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它又 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塞内一度 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从战国到东 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 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 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提示:(1)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 已普及,江南得到了开发,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 体系,南方耕地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 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南方出现了像建 康这样上百万人口的城市。隋唐时期的江南得 到进一步的开发: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 是商业,都在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