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6135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47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讲述(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对于记者来说,采访中有两个环节特别重要:一是知道怎样才能 捕捉到新闻线索,二是通过策划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 第一节 新闻采访以获得线索为起始点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采访、写作大抵都离不开新闻线索。在 社会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寻找到新闻线索,这是新闻采访 的开端,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一、新闻线索:含义及特点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这一定义抓住了如下几个要点: (1)新闻线索属于简要信息的范畴; (2)这些简要信息是关乎事实的; (3)这些事实是刚刚发生的。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其一,新闻线索大都比较简略。 相比于

2、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完整过程 ,没有具体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 其二,新闻线索一般都较为零碎。 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 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三,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与新闻事实一样,新闻线索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往往在不 经意间来到人们身边,又从人们身边消逝,且重复出现的可能 性极小。 其四,新闻线索通常不可预期。 新闻线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新闻事实的发生有其必然 性,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作为新闻事实信号的新闻线索的闪 现当然更具有偶然性。 其五,新闻线索往往真假混杂。 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

3、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 ,或者是真假混杂。 综上所述,记者应当严格区别新闻事实与新闻线索的界限。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为记者发现新闻事实提供了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记者要努力发现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新闻事实; 与此同时,还要依靠社会公众从四面八方提供新闻线索。如果 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有了找到新闻事实的大致方向和路径, 就有了逼近新闻事实的可能性。 第二个作用: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使之产生采访的欲望。 记者的采访欲望是其采访活动的起点,但是这种主观动机如果 不与客观存在的新闻线索相碰撞,就不可能转化为采访行动。 进而言之,作为记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的新闻敏感,

4、 往往也是由新闻线索激发的。 第三个作用:为记者的采访提示方向。 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不完整信息。想要清楚地了解事情 的来龙去脉,没有线索是不行的。有人将根据新闻线索所作的 采访比喻为“顺藤摸瓜”,这是非常贴切的。新闻线索具有一 定的提示性,虽然它只是新闻事实的片断,然而一般说来,记 者可以根据片断性的信息所提示的方向,认真进行访前准备, 邀约有关采访对象,并通过自己的采访,完整地还原新闻事 实。 第四个作用: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每一次新闻报道都相当于一次战役,而在战役中想取得关键性 的胜利,就得依靠高质量的信息。好的新闻线索,无疑是媒体 报道决策最需要的信息。记者掌握的线索越

5、多,意味着“可供 选择的采访方案就越多,记者的活动选择余地就越大,那么, 决策就可谓达到了最优化”。 相反,可掌握的新闻线索越少 ,媒体做出高水准报道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小。新闻线索信息量 小,就会使媒体的报道决策陷入困境。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 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同样获得新闻线索的情况下,获得信 息更多的媒体就会在同类题材的报道竞争中占得先机,受到更 多的关注。 三、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新闻线索 (一)在走出去和沉下去的过程中寻找线索 例“潜伏”局长 (二)从党政机关及各类会议上获得新闻线索 (三)从企事业单位寻找新闻线索 (四)在重大文体活动中寻觅新闻线索 (五)通过社会网络捕捉新闻线索 (六)

6、在其他媒体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 (七)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抓取新闻线索 例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 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新闻敏感就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新闻线索通常隐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采访者去捕捉。然而要 捕捉到这些新闻线索,从记者的主观方面来说,新闻敏感是不 可缺少的。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缺乏新闻 敏感的记者捕捉不到新闻线索却有其必然性,具有新闻敏感的 记者常常拥有较多的新闻线索同样有其必然性。正因为如此, 有人干脆从新闻线索的角度为新闻敏感下定义新闻敏感就 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一、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

7、 对于新闻敏感,人们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在西方,甚至有人 形象地把新闻敏感比喻为“新闻眼”和“新闻鼻”,指的是记 者感官灵敏,反应快捷,能够迅速地“看到”或者“闻到”新 闻线索。在我国,学者们也对新闻敏感做过许多阐述。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 判断力。”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者素养。这种能力是识 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有相当严格的时效要求。 新闻敏感还来自于记者对周围环境的时时刻刻的留意,时时刻 刻处于工作状态,就像南振中说的那样:“一个优秀的新闻记 者,除了睡眠,随时随地都在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也可 以说,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随时随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着

8、采访活动采访不仅是记者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 ”只有达到这种境界,记者方才可能不漏掉偶然出现的新闻线 索。 二、新闻敏感:发现与判断 先说发现。 发现大家都能发现的、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并不是一件难 事。难的是要在别人发现不了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不具备这 种能力,很难说具有新闻敏感。 再说判断。 记者在自己的新闻活动中,不仅要能灵敏地发现“新”、发现 “异”,而且应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准确的判断。 一是判断该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说是否具有新闻 价值。 二是判断在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有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的新闻 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 三是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

9、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例安德罗波夫可能已经逝世 三、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 许多记者,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很满。政府各部门的会议、政 府的新闻发布会,往往都会通知相关记者到场采访。新闻发布 会有统一的文字材料,因此,记者通常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自 己的工作。有些记者不是在创造性地进行新闻采访,而是日复 一日地重复进行新闻报道。他们采写的新闻作品在相当程度上 是程式化的,很少是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 会中,他们的新闻作品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媒体真正出彩的地方,不是它一件不少地 报道别人同样报道的新闻,而是它报道了别人没有报道过的新 闻,也就是独家新闻,或者起码在报道

10、同一题材时,它的报道 比别的媒体更有深度或者更为快捷。 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如果一个记者具有比较强 的新闻敏感,他就会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例中共中央总 书记的赫鲁晓夫下台 二是能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的新闻价 值。例中国消费者报打假宣传 三是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例“黄豆行动” 诞生记 四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例日照“海上救助殉 难案”发人深思 五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例古战场上电话多 第三节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当今时代,大量的新闻采访和报道已不是一个记者所能胜 任的了,而需要整个媒体整合

11、资源,进行团队合作,这才能充 分利用新闻线索,写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 同样感受到某一新闻线索的存在,同样进行了采访和写作,可 是采访的成品和传播的效果却未必都能令人满意。出现这一问 题,固然可能是因为新闻记者个人素质存在差异,但更重要的 原因在于媒体。当今时代,大量的新闻采访和报道已不是一个 记者所能胜任的了,而需要整个媒体整合资源,进行团队合作 ,这才能充分利用新闻线索,写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报 道。失败的采访个案,通常都是因为整个媒体对该新闻线索缺 乏深入的挖掘、思考,缺乏上乘的报道方案和报道计划。为了 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行新闻报道,业界和学界的许多人都提出了 报道策划的问题。

12、笔者认为,成功的报道策划应当能对采访和 写作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 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由以下内容组成: 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 源和媒体内外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 它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所涉及的空间; 它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 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 它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 ,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首先,好的选题往往来自精心的策划。 例“东人西行记” 其次,策划为新闻报道

13、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例陈泉涌的经验之 谈 再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 以使记者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写出高质量的报道。 例深圳 ,你被抛弃了吗? 最后,策划能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团队。 第二章结束 以下为案例链接PPT 2011年初,“节后用工荒”席卷全国,扬州许多企业面临开工 不足的难题。这成为媒体关注的民生热点和新闻焦点。扬州市 人社局组织了用人单位春节后跨省大招工。作为跑口记者,胡 俭随之而行。此行的目标省份为:主要向北行进,分别是安 徽、山西、河南、山东等几个劳务输出大省。一路上翻山越岭 ,行程艰险:汽车爆胎,差点翻到山沟里;正月初饭店不开门 ,一路上受冻挨饿。

14、跨省招工行程5000里,最终带回了一大批 外来务工人员,缓解了扬州用工荒。胡俭采用行进式报道,发 回大量动态稿件,用许多生动的小故事,记录了用人单位与务 工人员所急所盼,受到报社表扬。 报道任务可以画上个句号了;但胡俭心有不甘,原因是没抓到 令人眼睛一亮的好新闻。于是回访一家家企业,采访外来民工 的生活工作情况。“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011年3月7日中午,一批来自云南曲靖的农民工来扬州宝亿制 鞋厂报到,陪同他们来的,是当地负责劳务输出的陈家顺副局 长。陈家顺在欢迎仪式上透露:前一年的春天,他曾经在宝亿 制鞋厂隐去官职打工一个月,发现扬州的用工环境不错,才决 定带大家来这里打工

15、。就业局长“潜伏”打工,为的啥呢?带 着强烈的好奇心,胡俭随即展开采访,揭开局长“潜伏”打工 背后的悬疑。回头想来,发现“潜伏局长”线索,看似偶然, 实际上酝有必然。 返回 1983年,时任辽宁日报记者的范敬宜到辽宁省康平县的两 家子公社采访,夜里在公社的办公室睡觉。由于一夜都睡得很 安稳,第二天一起床范敬宜就找到新闻素材了睡了个好觉 这就是新闻。原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公社干部夜里要 守着电话等上级指示,清晨要对付堵门要钱、要粮、告状、报 案的社员,因而无法睡好觉。改革开放后,社员日子好过了, 因此在公社办公室值班的干部终于可以睡安稳觉了。后来,范 敬宜根据进一步采访的结果写出了消息名作两家子公社干部 睡上安稳觉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睡觉睡出了新闻, 这是一个被多种教科书反复引用的经典个案。让人至今依然感 喟的是:如果没有那种在平凡生活中把握不平凡细节的能力, 如果范敬宜并不了解农村生活,他就是在公社办公室睡上十天 八夜,也不可能写出好新闻来。 返回 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前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很长时间都 没有公开露面。安德罗波夫因病逝世后,苏联方面守口如瓶, 使外界无法得知真实情况。华盛顿邮报记者达斯科多德 尔从苏联当时的两则报道中发现了一些异常之处。其中一则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