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406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讲解(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一 地下害虫 讲解人:廖安琪 孙晓婷 王雨慧 李倜 柴毛 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与治理研究进展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是在土壤中 生活,主要危害植物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地 上近地面根茎部分的一类害虫。 据统计,目前我国地下害虫有据统计,目前我国地下害虫有320320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余种,分属于昆虫纲的 8 8目目3838科。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科。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 拟地甲等二十多种。我国发生情况是以蛴螬、蝼蛄、拟地甲等二十多种。我国发生情况是以蛴螬、蝼蛄、 金针虫危害最为严重金针虫危害最为严重。 地下害虫危害特点 1.寄主

2、范围广 地下害虫为多食性昆虫,各种农作物、蔬 菜、果树、林木、牧草、花卉、草坪、中草药等的幼苗和 播下的种子都可受某种地下害虫的危害。 2.生活周期长 不少地下害虫如金龟甲、叩头甲、蝼蛄等 少则1年1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一代。 3.与土壤关系密切 土壤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栖居、保护、 食物、温度、空气、同路等必不可少的生活和环境条件。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地下害虫的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化有着直 接的影响。 4.危害时间长 地下害虫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到收获危 害作物整个生长周期。一般以春秋两季危害最重。 5.防治困难 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潜伏,发生危害具有潜伏 性。等待作物受害后,已错过最佳防治期。同时土壤

3、又为 地下害虫提供保护性屏障,因而防治较为困难。 第一节第一节 地老虎类地老虎类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 在我国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小 地老虎在全国各省(区)均有要布,其中以沿 海、沿湖、沿河及低洼内、土壤湿润、杂草多 的旱作区和粮棉夹种地区发生最重,其它旱作 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危害大豆、玉米、 蔬菜等多种作物,白天伏于土中,夜晚出 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 成作物严重缺苗,甚至毁种。 大地老虎分布比较普遍,常与小地老虎 混合发生。但仅在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发生较 多。 黄地老虎国内主要分布于北方,在南方

4、 也有少量发生。近年来在淮北及东部沿海棉 区,如山东、江苏等地,有逐年严重的趋 势。 小地老虎幼虫 二、形态特征 小地老虎成虫前翅图 小地老虎成虫 三、发生规律三、发生规律 (一)年生活史 一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一般愈往 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从地理区域来看,长城以北 ,一般1年2-3代;长城以南,黄河以北1年3代;黄河 以南至长江沿岸,1年4代;长江以南1年4-5代;南 亚热带地区,1年6-7代。 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南亚热带地区, 由于气候温暖,冬季无休眠现象,各虫态都能正常 活动。 长江流域到华北广大地区,均以第一代幼虫严 重为害春播作物的幼苗,其他各代数量很少。发蛾 盛期

5、在3-4月间。 (二)越冬 1、成虫 羽化时间多在下午3时至晚上10时。具强烈趋化 性,对香、甜等物质特别嗜好,故可利用糖、醋、 酒混合液进行诱杀。具趋光性,对黑光灯有强趋 性。 成虫羽化后经3-5天交尾,第二天开始产卵,卵 多散产于低矮(多3cm以下)叶密的杂草上,卵期随 分布地区及世代不同而异,这主要是由于温度高低 不同所致。 (三)习性 2、幼虫 共6龄,个别7-8龄,3龄前昼夜均可危害,群集在 幼苗茎叶间取食幼苗嫩叶,3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 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危害,从地面将幼 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中,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幼 苗主茎硬化后,也能危害生长点,也有在白天迁移危

6、害的。 3龄前食量(3%),5-6龄食量(96%)。 成长幼虫行动敏捷,具假死习性,遇惊缩成环 形。有相互残杀习性。有迁移习性。 幼虫老熟后多在苜蓿、蔬菜或杂草根际等处, 潜伏于5cm左右深土中筑土室化蛹,蛹期约9d-19d 。 各虫态历期: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 度分别是7.98、10.98和11.2。在 24条件下,卵4.25d,幼虫21.1d,蛹 14.43d,产卵前期3.9d。完成1代需43.68d 。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以小地老虎为例) 温度:高温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雨量:雨量充沛的地方,发生较多。 地势和土壤:地势低、水位高的砂质壤土 食料 蜜源充足产卵多,缺乏时甚至不产卵。

7、天敌 捕食性天敌有:各种鸟类、蟾蜍、鼬鼠、 步甲虫、草蛉、蜘蛛等。 寄生性性天敌:姬蜂、寄生蝇、线虫、各种病原菌等。 大地老虎在全国各地一年发生一代。成虫 趋光性不强,交尾后第二天就能产卵,卵 一般散产于土表或生长幼嫩的杂草茎叶上 ,4龄以前的幼虫不入土蛰伏,常在草丛间 啮食叶片,4龄以后的幼虫伏于土表下,夜 间出土为害,幼虫有带育越夏习性。 黄地老虎在新疆、甘肃河西地区每年发 生23代,华北地区以及江苏一带34 代不等。各地以幼虫在麦田、绿地、菜 田及杂草地等土中越冬。 四、综合治理方法四、综合治理方法 1、农业防治 (1)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早春产卵的主要 场所,是幼虫向作物迁移为害的桥

8、梁。因此, 在春播前,进行春耕、细耙的整地工作,可消 灭部分虫卵。在作物幼苗期或幼虫1-2龄时结合 松土清除田间杂草,可消灭大量卵和幼虫。 (2)水旱轮作,有条件的烟区可实行水旱轮作 ,能消灭多种地下害虫。 (3)诱杀成虫,可利用黑光灯、糖、醋、酒 诱蛾液,或用苦楝子发酵或泡桐叶来诱杀成 虫。 (4)性诱剂诱蛾,人工合成的仿生性诱剂或者 采集地老虎越冬代蛹令其羽化,将羽化的雌蛾 ,装入圆形铁纱笼内,在发蛾盛期,每天傍晚 挂在田间接虫盆上,可以诱得一定数量的雄 蛾。 (5)捕捉幼虫,对3龄以上的幼虫,可在每天 早晨到田间,扒开新被害植株周围的表土,捕 捉幼虫并将其杀死。 2、化学防治 (1)毒土

9、防治:75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适 量水,喷拌于125-175千克细土上,在傍晚顺 烟垄撒施,使烟苗周围形成一保护带。每667 米2施毒土20。 (2)毒饵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0.5加水 2.5-5喷在50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 菜籽饮料上。将毒饵于栽烟时撒于根际周 围。 (3)药剂防治: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 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 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地面喷雾一般每667m2用药液75-100。 (4)药液灌根:出苗后幼虫大发生的地块,可 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辛 硫磷乳油、50%二嗪农乳油、48%

10、乐斯本乳油 等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总科幼虫的统称。 国内记载的种类共千余种。 其主要特征是,成虫触角为鳃叶状,前 足呈半开掘式,体近椭圆形,略扁,体壁 及翅鞘高度角质化,坚硬。 第二节第二节 蛴螬蛴螬类类 幼虫蛴螬型,统称蛴螬,身体乳白色,弯曲 呈“C”形,肥大,柔软,多皱,腹部末节腹面具有 由钩状、针状及短锥状刚毛组成的覆毛区或排列整 齐的尖刺列(对刺列)。 。 多数种类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成虫在地上部 为害,幼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少数种类的 成虫和幼虫均为粪食性或腐食性 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 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

11、,危害特点是断口比 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甜菜、高粱受 害较重 二、形态态特征 (一)东北大黑腮金龟 成虫 大黑腮金龟幼虫 大大黑鳃金龟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 (四)铜绿丽金龟 幼虫 三三、生活史和发生、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规律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 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 3年1代,长者56年1代。 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 绿丽金龟一年1代。 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 长。蛴螬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 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 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13 18,高于23,即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 秋季土温下降到其

12、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 土壤上层。 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 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大黑金龟甲生活史 发生规律 以暗黑金龟甲为例 一年发 生1代 以3龄老熟幼 虫筑土室越冬 5月上中 旬化蛹 6月上中 旬羽化 7月中旬至8月中 旬为成虫活动 7月中下 旬卵孵化 习性 趋光性强, 飞翔速度快 初孵幼虫即可取 食,秋季达到高峰 四、综合防治四、综合防治 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 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 时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虫情的 基础上,根据蛴螬和成虫种类、密度、作物 播种方式等,因地因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 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做

13、好预测预报工作。调查和掌握成虫发 生盛期,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 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精耕细作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 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 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 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 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 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 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 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 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 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

14、囊剂或25 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 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 地下害虫。 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 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 ,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 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 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 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 土蜂、白僵菌、绿僵菌等。 第三节第三节 金针虫金针虫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 主要有: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细胸金针虫(Agriote

15、s fuscicollis ) 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 )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小麦、玉 米、高粱、马铃薯等,咬食种子、胚芽、 根茎,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导 致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二、形态特征 (一)沟金针虫 (二)细胸金针虫 2.形态识别 两种金针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虫态 特征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 成虫 体长(mm)雌1417,雄1418体长89 体色 浓栗色,全体密被金黄 色细毛,足浅褐色 暗褐色,密被灰色短毛,并 有光泽,足赤褐色 前胸背板 呈半球状隆起,宽大于 长,密布点刻,中央有 细纵沟 略呈圆形,长大于宽 鞘翅 长约为前胸的4倍,其 上纵沟不明显 长约为前胸的2倍,上有9条 纵列的刻点 两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 虫 态 特征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 幼 虫 体长 (mm) 老熟时体长2030老熟时体长约32 体色黄褐色淡黄褐色,有光泽 体形细长筒形略扁细长圆筒形 尾节 两侧缘隆起,有3对锯 齿状突起,尾端有2分 叉,各叉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