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4063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有机化学第六章_单环芳烃讲述(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芳烃的分类 6.1 苯的结构 1825年法拉弟(M.Faraday)首次从照明气中分离出 了苯以后,1845年霍夫曼(A.W.Hoffmann)又从煤焦 油中得到了苯,此后对苯的结构的研究从未中断。 苯的分子式为C6H6,其分子中C、H比为1:1,与乙炔的 C、H比相同,是一个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它与以下 二个分子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但苯与这二个结构的分子的化学性质毫无相同 之处。 苯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Kekule式 双环结构式 棱形结构式 杜瓦苯 棱晶烷 向心结构式 对位键 余价 结构式 结构式 历史上苯的表达方式 6.1 苯的凯库勒结构式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

2、ch August Kekul)对苯的分子结构提出了一个假设:这些碳原 子可以头尾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凯库勒首次满意地写出了苯的结构式。指出芳香族 化合物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它不同于具有开 链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他假设苯是一个由三个单键 和三个双键组成的环状分子,从而解决了苯分子中各 原子的排列问题。 一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苯的凯库勒模型 凯库勒结构虽然解决了苯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排列问 题,但是不能解释芳烃的一些实验结果。 (1)二取代苯只有一种。 (2)苯的稳定性(P114页) (3)苯的芳香性苯不易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易发生 取代反应的性质。 (4)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键长等

3、) 因此,凯库勒结构式并不代表苯分子的真实结构 。 与同 6.2 苯分子结构的近代观点 现代物理方法(射线法、光谱法、偶极距的测定) 表明,苯分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型,键角都是 120,碳碳键长都是0.1397nm。图示如下: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故 键角均为120,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都垂直与碳环平面,彼此侧面 重叠,形成一个封闭的共轭体系,由于共轭效应使 电子高度离域,电子云完全平均化,故无单双键之分 苯分子中的键苯分子中的p轨道 p轨道形成的大键 苯分子中没有绝对的单键、双键,但由 于历史原因,也为了纪念Kekul对

4、苯分子结 构所做的贡献,现在我们书写苯分子结构时, 仍采用Kekul结构式。但也有用如下图的方 法来书写苯的结构式。 苯的球棍模型 苯的斯陶特模型 6.单环芳烃的命名和异构 1、一取代苯 1)苯为母体 2)苯为取代基 当苯环上连有-COOH,-SO3H,-NH2,-OH,-CHO ,-CH=CH2 或R较复杂时,则把苯环作为取代基。 当取代基结构复杂时可将侧链作为母体,苯环作 为取代基来命名: 2-苯基丁烷3-苯基丙烯苯乙炔 2、二取代苯 1)两基团相同:有三种异构体:邻(o)、间(m)、对(p) 2)两基团不同, 主官能团与苯环一起作母体,另一 作取代基。 间氯苯酚 对甲苯磺酸 邻氨基苯甲醛

5、 按下列顺序:COOH SO3H COOR CONH2 CN CHO COR OH NH2 OR R X NO2 先出现的为主官能团,其余为取代基,依次列出 ,尽量使取代基位次和最小。 3、三取代苯 1)三基团相同 1,2,3-(连)1,2,4-(偏) 1,3,5-(均) 连三甲苯 偏三甲苯 间三甲苯 2)三基团不同 先定主官能团并编号为1; 取代基位号和尽可能小; 2-氨基-5-羟基苯甲醛 3-硝基-2-氯苯磺酸 写名称, 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 主官团选择同二取代苯 6.1. 煤 煤焦油 芳香化合物粗 制品(煤的3%) 干馏 (1845年-1940年期间) 6.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自学)

6、 6.2.石油 60-150oC C5-C7组份 芳香化合物 (20世纪40年代起) 分馏 500oC, 加压 重整 重整:包括链烃裂解、异构化、关环、扩环、氢转 移、烯烃吸氢等过程。(铂重整,临氢重整) 芳构化:是指脂肪族六元环在铂、钯、镍等催化剂 存在下加热,脱氢生成芳香族化合物的过程。 6.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自学) 单环芳烃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一般芳 香烃均比水轻。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升高 。熔点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结构有关 ,通常对位异构体由于分子对称,熔点较高。 6.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6.1 亲电取代反应 单环芳烃可发生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酰 基化反应,

7、分别向苯环上引进: 卤素(-X)、硝基(-NO2)、磺酸基(-SO3H)、烷 基(-R)、酰基(-COR),都是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 H+ 亲电试剂 -络合物 -络合物 -络合物的表达方式 共振式 离域式 快慢快 (1)卤代反应 机理 烷基苯的卤代 烷基苯反应较苯容易进行,以邻对位取代产物为主; 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两者反应历程不同,光照卤 代为自由基历程,而前者为离子型取代反应。 侧链较长的芳烃光照卤代主要发生在碳原上。 有机化合物碳上的氢被硝基取代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2)硝化反应 + 浓HNO3 +浓H2SO4 50-60oC, + H2O 反应机理 硝基苯进一

8、步硝化较困难,主要形成间位产物 烷基苯比苯易硝化,主要形成邻、对位产物 苯环上的氢被(-SO3H)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 (3)磺化反应。 发烟浓硫酸 苯磺酸继续磺化困难 反应机理 烷基苯更易磺化,邻对位产物为主 磺化反应特点 反应可逆:如果将苯磺酸和稀硫酸或盐酸在压力下 加热,或在磺化所得混合物中通入过热水蒸气,可 使苯磺酸发生水解反应而变成苯 磺化反应的应用: a、芳磺酸是有机强酸,易溶于水,可作酸性催化剂 也可用于合成染料; b、用于合成酚类化合物; H2SO4NaOH NaOH 300oC H+ c、在某些反应中帮助定位 H2SO4 X2/Fe 稀H2SO4 150oC H2SO4

9、NaOH 合成洗涤剂 d、合成洗涤剂 苯环上的氢被烷基取代的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反。 + RCl + HCl 芳香化合物 烷基化试剂 产物 催化剂 (4)傅-克烷基化反应 反应中应注意几点: 1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水AlCl3,此外 FeCl3、BF3、无水 HF、SnCl4、ZnCl2、H3PO4、H2SO4等都有催化作用。 2当引入的烷基为三个碳以上时,引入的烷基会发生碳 链异构现象。(p131页) 例如: 原因: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发生重排,产生 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后,再进攻苯环形成产物。 3烷基化反应不易停留在一元阶段,通常在反应中有 多烷基苯生成。(?) 4苯环上已有NO2、-SO3

10、H、-COOH、-COR等取代基时 ,烷基化反应难发生。因这些取代基都是强吸电 子基,降低了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使亲电取代不 易发生。例如,硝基苯就不能起付克反应,且可 用硝基苯作溶剂来进行烷基化反应。 5烷基化试剂也可是烯烃或醇。(P130页) 例如: 6反应是可逆的,所以经常发生烷基移位、移环。 + AlCl3 (5) 酰基化反应 催化剂:路易斯酸(最常用的是AlCl3) 酰基化试剂:酰卤或酸酐; 酰基化反应的特点:反应不可逆、酰基不发生异构 化、不发生多元取代。 向苯环上引进酰基(-COR)的反应,称酰基化反应 6.2 加成反应 苯环易起取代反应而难起加成反应,但并不是绝 对的,在特定条

11、件下,也能发生某些加成反应。 1加氢 2加氯 6.3 芳烃侧链的反应 (1)氧化反应 苯环一般不易氧化,在特定激烈的条件下,苯环可 被氧化破环。 烃基苯(有-H时)侧链易被氧化成羧酸。 若两个烃基处在邻位,氧化的最后产物是酸酐。 例如: 当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C)上无氢原子 (-H)时,该侧链不能被氧化。 例如: 实例一 实例二 + Cl2 56% 44% + Br2 h h 主要产物 (2)苯环侧链的卤化反应 6.6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一取代苯有两个邻位,两个间位和一个对位,在发生 亲电取代反应时,都可接受亲电试剂进攻,如果取代基 对反应没有影响,则生成物中邻、见间、对位产物 的比例

12、应为2:2:1。但从前面的性质讨论可知,原有 取代基不同,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难易就不同,第二个 取代基进入苯环的相对位置也不同。例如: 可见,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决定了第二个取代基进入苯 环位置的作用,也影响着亲电取代反应的难易程度。我 们把原有取代基决定新引入取代基进入苯环位置的作用 称为取代基的定位规律或定位效应。 6.6.1 定位规律 1邻、对位定位基(供电子基) 使新引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基团邻位和对位(邻 对位产物之和大于60%),且活化苯环,使取代反应比 苯易进行。 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上一般只有单键或带负电荷。 2间位定位基(吸电子基) 使新引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基团间位(间位产物 大于

13、50%),且钝化苯环,使取代反应比苯难进行。 3第三类定位基(此类主要是指卤素及-CH2Cl等) 使新引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基团邻位和对位,但使苯 环略微钝化,取代反应比苯难进行。 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上具有重键或带正电荷 6.6.2 定位规律的解释 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可用电子效应解释,也 可从生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来解释,还有空间效 应的影响。 (一) 用电子效应解释 p 共轭 共轭 -共轭 p 共轭 苯环是一个对称分子,由于苯环上电子的高 度离域,苯环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是完全平 均分布的。 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后,由于取代基的影响(吸 电子或供电子),环上的电子云分布就发生了 变化,出现电

14、子云 密度较大与较小的交替现象 ,于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难易程度就不同 ,进入的位置也不同。 1.对间位基的解释 (以硝基苯为例) -I、-C方向都指向苯环外的硝基(电荷密度向硝基分布) 使苯环钝化,因间位的电荷密度降低的相对少些,故新导 入基进入间位。 硝基苯苯环上的相对电荷密度为: 2.对邻、对位基的解释 1) 甲基和烷基 诱导效应+I和共轭效应+C都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 加,邻位增加的更多,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如下: 故甲基使苯环活化,亲电取代反应比苯易进行,主要 发生在邻、对位上。 2) 具有孤电子对的取代基(-OH、-NH2、-OR等) 以苯甲醚为例: 由于+C -I,所以苯环上的电荷密度增大,且邻、 对位增加的更多些,故为邻对位定位基。 3第三类定位基(卤素)定位效应的解释 卤素 +C -I,使苯环钝化,但由于+C 效应,使 邻、对位钝化小些。 (二) 用生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解释 1.从硝基苯硝化时可能生成的三种-络合物来看 三个-络合物中(2)比(1)和(3)稳定,因硝基和带部 分正电荷的碳原子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