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3861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 薄片粒度分析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粒度分析 (薄片粒度分析) 沉积学基础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并掌握薄片粒度分析、数据处理 及相关图件编绘的方法; 2、初步掌握粒度分析的地质意义。 二、实验内容、要求 1、完成薄片粒度测量、认真填写原始纪 录表; 2、完成粒度数据处理和相关图件的编绘 ,并分析沉积环境意义。 三、粒度分析的方法 1、直接测量法 2、筛析法 3、沉降法 4、显微镜法(薄片粒度分析) 5、比表面积法 6、图像分析法 其他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1、采样、切片要求 垂直层理方向采样; 间距:层厚在3m一下10cm;层厚在3m 10cm时20cm; 碎屑含量大于70%; 次生加大越弱越好; 切片方向

2、垂直层理。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2、抽样统计方法点计法、线计法、带计 法 3、抽样统计方法线计法 (1)固定薄片至载物台; (2)纵横旋钮固定一个,保证薄片直线移动 (3)移动另一旋钮,凡过十字丝处颗粒均读 其值; (4)浏览整个薄片。 主要碎屑颗粒类型 胶结物类型、有无次生加大?杂基含量 岩石定名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3、抽样统计方法线计法 (5)颗粒大小测量 注意:测量颗粒的长轴、并剔除次生加大 边!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3、抽样统计方法线计法 (6)纪录。按出现的粒度区间,按“正”记。 要求:测300-500粒,以保证精度。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

3、问题 薄片粒度分析原始记录 薄 片 号: 岩石名称: 层层 位: 微尺格值值:0.025mm/格 剖面(钻钻孔): 沉积积构造: 放大倍数:104 显显微镜镜型号: 目 镜镜 微尺格数 粒度区间间颗颗粒统计统计 数 频频率 () 累积频积频 率 () 校正累积积 频频率()mm 颗颗粒计计数合计计 180.0134.54.0003.363-2.00-1.75X1 134.5113.13.3632.828-1.75-1.50X2 113.195.12.8282.378-1.50-1.25X3 95.180.02.3782.000-1.25-1.00X4 80.067.32.0001.683-1.

4、00-0.75X5 0.760.640.0190.0165.756.00 Xn 累 积积 数 碎屑含量:? 杂杂基含量: ? 杂杂基校正值值 ? 抽样样方式:线计法 检测检测 人: ? 日期:? 4、数据处理 (1)初步计算 薄片粒度分析原始记录 薄 片 号: 岩石名称: 层层 位: 微尺格值值:0.025mm/格 剖面(钻钻孔): 沉积积构造: 放大倍数:104 显显微镜镜型号: 目 镜镜 微尺格数 粒度区间间颗颗粒统计统计 数 频频率 () 累积频积频 率 () 校正累积积 频频率()mm 颗颗粒计计数合计计 180.0134.54.0003.363-2.00-1.75X1 134.511

5、3.13.3632.828-1.75-1.50X2 113.195.12.8282.378-1.50-1.25X3 95.180.02.3782.000-1.25-1.00X4 80.067.32.0001.683-1.00-0.75X5 0.760.640.0190.0165.756.00 Xn 累 积积 数 碎屑含量: 杂杂基含量: 杂杂基校正值值 抽样样方式: 检测检测 人: 日期: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2)粒度校正 薄片粒度“视直径”与筛析直径之间的校正 薄片粒度分析所测为“视直径”,与筛析直径间偏 差可达0.25或更大。Friedman(1958,1962)提出了 任意

6、粒度的回归校正方程: D=0.3815+0.9027d(单位) D-校正后的筛析直径值; d-薄片中测定的视直径值 校正后的值同实际筛析值平均直径最大偏差一般不 超过1/4,可满足一般沉积学研究。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4、数据处理 (2)粒度校正 切片“视直径”与真直径之间的校正-“切片效 应” Robert(1971)、布拉特(1978)根据实验, 等大球状集合体的切面所测的视直径平均值为真直 径的0.765倍,即颗粒直径平均值小于真直径。 校正方法:截点位移法。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4、数据处理 (2)粒度校正 杂基校正-“截尾效应” 主要是47细粒被测机会增多,跳

7、跃总体无转折 、与悬浮总体无法区分,在中细砂岩中常见。 校正方法:取杂基含量的1/21/3为校正值“” ,将累积频率乘以(100-),重绘一条曲线。 可先做杂基校正,绘出概率曲线再做弗里德曼校正 对若固结的岩石,既可以做筛析,也可以做薄片粒 度分析,也可得出(100-)值。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4、数据处理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粒度直方图 频率图 累积曲线图 概率累积曲 线图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5、相关图件编绘 标准偏差: 偏度: 峰度: 平均粒径: 粒度中值: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6、参数计算 84 75 50

8、 25 16 x:累积 曲线上x% 处对应的 颗粒直径 ,以值 为单位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标准偏差: 福克和沃德指数: 分选极好: 4.00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6、参数计算 偏度: 福克和沃德指数: 极负偏: -1-0.3 负偏: -0.3-0.1 近于对称: -0.1+0.1 正偏: +0.1+0.3 极正偏: +0.3+1.0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6、参数计算 峰度: 福克和沃德指数: 很平坦: 3.00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6、参数计算 7、粒度分析与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判别函数 沉积环境鉴别判别公式鉴别值函数平均值 风成砂丘与海滩 风

9、成Y-2.7411 海滩与浅海 海滩Y65.3650 浅海与河流(三 角洲) 浅海Y-7.4190 河流(三角洲)与 浊流 河流Y9.8433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分选性等级和相应的标准偏差值 标准偏差 分选等级 标 准 偏 差 () 据福克和沃德 ( 1957 ) 据弗里德曼 ( 1962 ) 分选极好4.00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几种不同环境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 沉积环境特 点 粒度分选性频率曲线形态偏 度峰 度 河流砂 粗 细 中-差 常见双峰或多峰不 对称曲线 正偏为主,也 有负偏态SK1变 化大 数值多 低 海滩砂好 单峰、对称

10、正态曲 线为主 多对称,偶有 负偏态SK1为0 至负值 中等至 微尖 砂丘砂极好 单峰曲线,稍不对 称 正偏态,SK1为 正值 中等 冈成坪地砂好双峰曲线,不对称正偏态,SK1为 正值 尖锐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标准偏差与沉积环境 标准偏差 分选性等级沉积环境 微砂 细砂 中砂 2.60 分选差 分选很差 分选极差 很多冰川砂 很多冰川砂 某些冰川砂 粗砂 0.500.80 0.801.40 1.402.00 2.002.60 2.60 分选较好 分选中等 分选差 分选很差 分选极差 很多海滨砂, 河流砂最多,较多的海滨砂,多数陆棚砂 很多冰川砂 很多冰川砂 四、薄片粒度分析步骤及主要问题 1、粒度分析原始纪录(含初步计算)表格; 2、图件: (1)直方图、频率图、累积曲线图(合为 1张;米格纸) (2)概率累积曲线图(概率纸) 3、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及意义 (2)实验内容及要求 (3)参数计算与环境图件解释; (4)沉积环境判别与分析(手写) 五、作业 实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